定义
心理应激是有机体在某种环境刺激作用下由于客观要求和应付能力不平衡所产生的一种适应环境的紧张反应状态。一个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生活,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情境变化或刺激对人施以影响,作用刺激被人感知到或作为信息被人接收,一定会引进主观的评价,同时产生一系列相应的心理生理的变化。通过信息加工过程,就对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如果刺激需要人作出较大的努力才能进行适应性反应,或这种反应超出了人所能承受的适应能力,就会引进机体心理、生理平衡的失调即紧张反应状态的出现。1
心理应激对健康的影响及机理适当的心理应激可以提高个体生活中的应对和适应能力,可提高注意力和工作效率,从而促使心身成长、发展和身心健康。
近期研究发现,持久、过强的紧张、焦虑、愤怒情绪,可使交感-肾上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垂体-甲状腺系统活化而产生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病等;而持久、过强的失助、失望、压抑、孤独、抑郁则使副交感神经、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障碍而产生哮喘、溃疡病、皮肤病、肿瘤等。
生活事件与疾病霍尔姆斯和雷赫(1966)把在现代社会中人体遇到的重大正性生活变化(结婚、升学等)和遭受到的负性生活危机(离婚、死亡等)称为生活事件,不同的生活事件所产生的心理应激量或心理刺激强度是不同的。他将43种生活事件经统计计算后列出分值,称为生活事件单位(LEU)。最强的为配偶死亡,LEU为100;最弱的为轻微违法,LEU为11;居中的为结婚,LEU为50。霍尔姆斯发现,一年内LEU累计分超过300,则75%的人,在今后两年内有重大疾病发生;一年内累计在150~300者,则来年有50%的人发病;一年累计在150以下者,只有33%人患病。2
减弱心理应激负面影响健康的方法1.回避或逃避过强的心理应激源,如逃避引起吵架、愤怒的场所。
2.心胸宽大、乐观地应对和处理负面生活事件。
3.增强自身应对能力和耐受挫折的能力。
4.通过各种放松措施控制或转移负性情绪。
5.学会各种放松技术,如气功、生物反馈疗法、散步、白日梦等。
6.取得社会支持,取得亲人、友人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