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植株
多年粗壮草本,直立,丛生;根状茎广泛匍匐于表土层,长达2米,粗达2厘米,木质化,自茎基部生出强壮的越冬根出条。2
|| ||
茎茎高20-130厘米,粗2-10毫米,不分枝或上部分枝,圆柱状,无毛,下部多少木质化,表皮撕裂状脱落。2
叶叶螺旋状互生,稀近基部对生,无柄,茎下部的近膜至,披针状长圆形至倒卵形,长0.5-2厘米,常枯萎,褐色,中上部的叶近革质,线状披针形或狭披针形,长(3-) 7-14 (-19)厘米,宽 (0.3-) 0.7-1.3(-2.5)厘米,先端渐狭,基部钝圆或有时宽楔形,上面绿色或淡绿,两面无毛,边缘近全缘或稀疏浅小齿,稍微反卷,侧脉常不明显,每侧10-25条,近平展或稍上斜出至近边缘处网结。2
花花序总状,直立,长5-40厘米,无毛;苞片下部的叶状,长2-4厘米,上部的很小,三角状披针形,长不及1厘米。花在芽时下垂,到开放时直立展开;花蕾倒卵状,长6-12毫米,径4-6毫米;子房淡红色或紫红色,长0.6-2厘米,被贴生灰白色柔毛;花梗长安0.5-1.8厘米;花管缺,花盘深0.5-1毫米,径2-4毫米;萼片紫红色,长圆状披针形,长6-15毫米,宽1.5-2.5毫米,先端渐狭渐尖,被灰白柔毛;粉红至紫红色,稀白色,稍不等大,上面二枚较长大,倒卵形或狭倒卵形,长9-15 (-19)毫米,宽3-9(-11)毫米,全缘或先端具浅凹缺;花药长圆形,长2-2.5毫米,初期红色,开裂时变紫红色,产生带蓝色的花粉,花粉粒常3孔,径平均67.7微米,花丝长7-14毫米;花柱8-14毫米,开放时强烈反折,后恢复直立,下部被长柔毛;柱头白色,深4裂,裂片长圆状披针形,长3-6毫米,宽0.6-1毫米,上面密生小乳突。2
果蒴果长4-8厘米,密被贴生的白灰色柔毛;果梗长0.5-1.9厘米。种子狭倒卵状,长0.9-1毫米,径 0.35-0.45毫米,先端短渐尖,具短喙,褐色,表面近光滑但具不规则的细网纹;种缨丰富长10-17毫米,灰白色,不易脱落。2
花果期花期6-9月,果期8-10月。2
染色体染色体数n=18。2
生长习性生于我国北方500-3100米、西南2900-4700米山区半开旷或开旷较湿润草坡灌丛、火烧迹地、高山草甸、河滩、砾石坡。2
柳兰是喜光植物,野生于草地、林缘等地; 喜凉爽湿润的气候条件,不耐炎热; 耐寒性强,稍耐荫; 适生于湿润肥沃、腐殖质丰富的土壤。西宁地区6 月初初花,单花期12 d,最大花径3. 0 cm。在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地方生长健康,花多而大; 忌干旱条件。在原产地一般 4 月中下旬开始发芽,5 月进行生长,展叶,形成花序; 始花期 6 月,盛花期 6 月中下旬 ~ 8 月; 果实成熟 9 ~ 10 月。在栽培地区一般 4 月上旬开始 发芽,4 月中下旬进行生长,展叶,形成花序; 始花期5 月下旬,盛花期6 月上旬 ~ 9 月; 果实成熟期9 月下旬 ~ 10 月下旬。3
地理分布产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北、山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西藏。2
也广布于北温带与寒带地区,欧洲、小亚细亚东经喜马拉雅至日本,高加索经西伯利亚东至蒙古、朝鲜半岛,以及北美。2
亚种毛脉柳兰*(植物分类学报)(亚种)图版17:8(*注:原书误为 毛脉柳“卵”)
与柳兰的区别:茎中上部周围被曲柔毛;叶多少具短柄(长2-7毫米),长9-23厘米,宽1-3.5厘米,下面脉上有短柔毛,基部楔形,边缘具浅牙齿;花粉粒常较大(平均径85微米),有三分之一具4或5孔;花瓣较大,长12-23毫米,宽7-13毫米;地理分布较南或与柳兰生长同一山上海拔较低地带。花期6-9月,果期7-10月。染色体数n=36。
产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山东(昆俞山)、河南西部、陕西、宁夏南部、甘肃东南部、青海东部、江西(庐山)、湖北西部、四川、贵州西部、云南西北部和西藏东部与南部。在北方生于海拔(50-)500-1700)(-2800)米,在西南部生于海拔(550-)1100-3600米。生境与柳兰类似。在亚洲也分布于堪察加南部、萨哈林南向日本、朝鲜半岛,向西经喜马拉雅达高加索与土耳其;在北美洲也广为分布。
本亚种为多倍体,与二倍体(原亚种)柳兰在中国甚至亚洲有广阔的重叠分布区,由于其间基因交流频繁,常可见中间类型,故过去在亚洲常处理作一个分类群实体。实际上,它们不仅染色体倍性不同,且形态学(尤茎与叶脉的毛被、叶基部楔形等)、花粉学也明显不同,从洲际宏观范围观察它们的分布区也不同,故处理作不同亚种实体较为自然。2
栽培技术种植方法柳兰繁殖采用种子繁殖,也可分株和扦插繁殖。
**繁殖培育:**繁殖用扦插、播种或分枝。
1 种子繁殖:
1). 种子收集:每年9~10月,柳兰蒴果成熟即可采集,把蒴果剪掉,放在地上,太阳一晒,蒴果开裂,种子出来,去掉杂质,将种子收集起来,即柳兰播种材料。种子可干藏,翌年播种,播前温水浸种12h,催芽5~7天,在20~25℃条件下约1周出苗。
2) .整地作床:苗圃选在通风向阳山坡,播前进行细致整地,使土块均匀,达到细、平、匀。并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且灌足水,保墒使土壤湿润。
3). 播种:春播和秋播均可,多在早春进行。可采用条播或撒播。每千克种子约有40万粒。每公顷播种量为7.5kg,必须浅播,播完后,上面薄薄的盖上土,种子易萌发。幼苗高5~6cm时分苗,经过1次分苗后于5月初定植露地。
2. 扦插繁殖:在生长季进行扦插。主要作法是摘取带顶芽的嫩苗,摘后即置入盛清水的提桶内,避免嫩芽萎蔫并防止污染。播时摘去下部叶片,密插入湿沙床或蛭石内,在全光照或半光照下,经常喷雾保湿,适宜温度15~20℃,一般插后10~15天可以生根,约1个月可移到圃地或上盆种植。
3. 分株繁殖:由于有性繁殖种子萌发倒植株开花需要时间长,柳兰可采用分株繁殖。在早春雨季时移栽成活率较高,春季将地下横走根状茎挖出,切割成若干段埋入地下,即可长成新的植株。此外,扦插繁殖亦可缩短繁殖到开花的时间。主要作法是在生长季摘取带顶芽的嫩苗,蘸到生根粉后正插于基质中,放置于荫棚中管理,生根时间约为 2 周,约 1 个月可移到苗圃地上或上盆种植。采用分株法繁殖时虽然成活不是问题,但繁殖系数极其有限,不可能满足扩大栽培的需要,同时,大量挖掘野生植株破坏了柳兰野生种群结构及其生态环境,这是不可取的挖东墙补西墙做法。扦插繁殖只能在生长季节扦插嫩枝,取材时间受到限制,操作和育苗条件要求较高,否则,扦插成活率不高。3
4. 组培育苗: 以当年生的幼嫩枝条为外植体,清洗消毒后剪成0. 5 ~ 1. 0 cm含有一个芽的小茎段,将其直插入分化培养基中培养,5 d 后顶部和基部产生愈伤组织,15 d 后侧芽部位及茎段基部的愈伤组织分化出丛生芽。当芽苗长至 2 ~ 3 cm 高时,剪下嫩茎转入生根培养基上长出根系,一个月后,试管苗可移栽入盆,成活率为 95%[9]。3
田间管理1 )播种苗5月份可定植;扦插苗9月份或翌年春季进行定植,株距30cm。柳兰喜光、喜凉爽及湿润气候,因此,栽培时要注意多浇水,这样有利于生长发育。柳兰喜排水良好、肥沃和湿润的土壤,因而可定期施肥及灌水。
2) 定植后,可每10~15天浇水1次,施足基肥,在其生长期可追施稀薄人粪尿肥1~2次。这样有利于生长、发育和开花结实。栽培适时浇水。柳兰通常不分枝,可于花序形成前进行摘心,促使侧枝萌发,则每一侧枝顶端均可形成花序,并且可以矮化株形,大大增加其观赏价值。开花后剪去上部花枝,促进新生分枝,可形成新花芽,继续开花。柳兰的管理较为简单、粗放。
主要价值园林观赏柳兰花穗长大,花色艳美,是较为理想的夏花植物。其地下根茎生长能力极强,易形成大片群体,开花时十分壮观。它植株较高,极适宜做花境的背景材料。柳兰作用插花,也很秀美。
医药价值柳兰全草味苦,无毒,有消肿利水,下乳,润肠之功能。主治乳汁不足,气虚浮肿等。如果用于下乳,只要用柳兰全草炖猪蹄吃就可以了。根状茎可入药,能消炎止痛,跌打损伤;2
化学成分用Di-aion HP-20(Tsk),Toyopearl HW-40(C),MCI gel CHP-20P(Mitsubishi)柱色谱分离,经理化和波谱分析确定化学结构。结果 从柳兰全草70%丙酮提取物中分得9个鞣质类及其他酚性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氧-没食子酰基-D-葡萄糖(3-O—galloyl—D-glucose,I)、1,6-二-氧-没食子酰基-β-D-吡喃型葡萄糖(1,6-di-O-galloyl-β-D-glucopyra—nose,Ⅱ)、1-氧-没食子酰基-4,6-六羟基联苯甲酰基-β-D-吡喃型葡萄糖(1-O-galloyl-4,6-HHDP-β-D—glucopyra—nose,Ⅲ)、水杨梅丁素(gemin D,Ⅳ)、英国栎鞣花酸(pedunculagin,V)、特里马素(tellimagrandin I,Ⅵ)、虾子花素(woodfordin I,Ⅶ)、绿原酸(3-O-caffeoyl—quinic acid,Ⅷ)、没食子酸(gallic acid,Ⅸ)。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使用价值为火烧后先锋植物与重要密源植物;嫩苗开水后可作沙拉食用,茎叶可作猪饲料;全草含鞣质,可制考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