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南美蟛蜞菊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形态特征

南美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 (L.) Hitchc.;异名:Sphagneticola trilobata; 2n= 4x = 56)为菊科(Asteraceae)蟛蜞菊属(Wedelia)常绿草本,又称三裂叶蟛蜞菊、地锦花、穿地龙。其通过地上匍葡莲进行快速生长。叶形分单裂和三裂,叶缘有锯齿,叶对生,厚革质,叶片正反面被刚毛,莲紫红色或绿色,具毛。头状花黄色,单生于墓顶端,舌状花短而宽,仅数片,花期长,几乎全年开花。瘦果有棱,先端有硬冠毛。南美膨蜞菊主要通过匍匍莲的快速伸长及在莲节处长出克隆分株进行快速的无性繁殖,而有性繁殖少见报道。2

多年生草本,矮小,匍匐状,被短而压紧的毛。叶对生;矩圆状披针形,长2.5~7厘米,先端短尖或钝,基部狭而近无柄,边近全缘或有锯齿,主脉3条。头状花序,具长柄,腋生或顶生,花序直径约1.8厘米;总苞片2列,披针形或矩圆形,长8~10毫米,内列较小;花托扁平;边缘舌状花1列,雌性,黄色,约10~12朵;中央管状花,两性,先端5裂齿。瘦果扁平,无冠毛。花期全年。3

多年生常绿草本,茎枝可高达60公分以上,茎横卧地面,叶呈蔓性伸长,常被当地被植物栽植。

叶:叶型有分单裂或三裂,叶缘有锯齿,叶对生,厚革质,卵状披针形,两侧有刚毛。

花:头状花黄色,单生于茎顶,舌状花短而宽,仅数片,鲜黄腋生,具长柄,花期极长,几乎全年见花。

果实:瘦果有棱,先端有硬冠毛。

同物异名:Thelechitonia trilobata(L.)H.Rob.& Cuatrec.,Sphagneticola trilobata(L.)Pruski4

生长环境南美螺顿菊喜干、热环境,可以快速生长,迅速扩张其领地形成浓密的“地毬”,并且很耐别割。它也可以生活在湿地及开放性水域或小溪岸边。南美嫁蜞菊还能耐高盐及中度的干旱胁迫,更喜好湿润土壤和适度的遮阴,但是也可生长在全日照到阴暗的所有环境条件,并能生长在岩石地、浸水地、盐碱地及酸性土壤中,也抗粘土、壤土、沙土和低营养的土壤。其在-2.2°C地表温度下死亡。南美螺媒菊可以常年开花,果实经常不育,但植株有强大的营养繁殖,匍葡莲上的节间可以生根,并通过小片段快速扩散。

在19世纪70年代,南美蟛蜞菊作为一种绿地植物被许多太平洋岛均以及中国等地区大规模的引入。但由于其生长迅速,很快从栽培地逃逸到野外,并成为一种长势娼獗的外来植物,最终并爆发成灾。其匍匍垄节只要触碰到土壤,就能升长出不定根,并迅速生长出新的分株。有报道称:南美膨棋菊能通过化感作用排挤其它植物的生长,在野外南美螺棋菊往往形成大片的且单一密集的种群,且南美蟛蜞菊显著降低了本地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并一旦越过阈值将极大危害当地的物种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功能。因此,南美蟛蜞菊被IUCN列为“世界100大恶性入侵物种”之一。2

生性粗放,生长快速,耐旱、耐湿、耐瘠。剪取枝条直接扦插于栽植地点即能成活。冬季生长稍弱。 3

阳性植物,性喜阳光高温耐旱生育适温18~30℃,生性强健,绿化迅速,不但可稳固水土,并能抑制杂草生长,效果极佳,惟不耐践踏,并易隐藏蛇鼠类。

分布范围南美蟛蜞菊原产热带美洲中南部,于1933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南部被用作装饰的绿化植物进行驯化培养,之后变得很有入侵性,能形成厚密的类似藤本的草丛,其匍匍垄能生长成浓密的植被,并且排挤本地的蕨类植物和弗罗里达其它的地被植物。在佛罗里达的中南部的125个保护区内都可以发现南美蝽彡媒菊,其栖息地类型非常的广泛,包括海滩沙丘、海岸护堤、松树石林、草原及丘陵、矮小的灌木林、沙丘、硬木林、沼泽、淡水沼泽、河边、海上森林等区域。南美螺媒菊也广泛分布于夏威夷,它可以生长在红树林的边缘,可以覆盖整个关岛的所有空地,在当地被认为是最有入侵性的植物之一。在南非,它可以入侵河岸、湿地边缘、和沿海沙丘形成单优种,并抑制本地植物的更新。澳大利亚博物馆记录表明:南美膨顿菊15年内扩散了2500 km,平均每年扩散167 km。2

栽培技术南美蟛蜞菊在煤矿废弃地的栽培

在自然条件下,南美蟛蜞菊在整个生长期中均具有营养繁殖的潜力,扦插试验显示,只要有一带节的茎段,在合适的条件下就有发育成完整的植株的潜力,这反映南美蟛蜞菊的生长规律,匍匐茎长到一定长度后,在其茎节上长出不定根,萌发出新的幼枝,通过这种方式,南美蟛蜞菊种群就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大量繁殖蔓延,不断占领新的空间,有利于加快植被恢复进程 。

南美蟛蜞菊形态可塑性强 ,生性趋异适应性高。南美蟛蜞菊具有较宽的生态耐受性或可塑性,具有对可变条件的可塑性响应。在瘠薄的煤矸石土生境中植株个体矮小,节间距短,能正常完成营养和生殖生长,开花结实较多。南美蟛蜞菊能适应贫瘠的煤矸石土土壤环境的生长,表现耐性强和适应性广。

南美蟛蜞菊在半阴条件下和全日照条件下均能生长良好,耐干旱,耐潮湿,植株生长迅速,其生态位极宽。植株耐贫瘠,尤喜水肥条件好的环境。此外,对有蟛蜞菊分布及其主要群落的调查显示,种群在坡度、土壤厚度、土壤含水量、土壤 pH值、光照强度等生态因子方面具有最大的生态位宽度,说明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不高,能广泛地适应各种生境。通过栽植实验对比,两组的生物量没有明显差异。因此,南美蟛蜞菊是煤矿废弃地植被重建的优选植物。

南美蟛蜞菊生长迅速。实验结果表明,只要水分和土壤条件适合,在肥沃的壤土和贫瘠的煤矸石土中,南美蟛蜞菊均能迅速生长繁殖。高温高湿季节的时候,植株生长较快,短期降雨对植物的生长有利。

综上所述,南美蟛蜞菊在煤矸石中能够正常生长,植株较低矮,开花较多,生长速度较缓慢,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繁殖后能够形成群落,对水土的保持和恢复植被有利,完全可应用于煤矿废弃地的植被恢复。5

南美蟛蜞菊在稀土矿废弃地的栽培

实验室条件下影响南美蟛蜞菊生长的因子

湿度:南美蟛蜞菊喜欢略微湿润的气候环境, 要求生长环境的空气相对温度在 50%~70%,可以通过给插条进行喷雾来增加湿度,每天 1~3次。

温度:南美蟛蜞菊扦插生根的最适温度为18~25℃,低于18 ℃ ,扦插生根困难、 缓慢;高于25 ℃ ,扦插的剪口容易受到病菌侵染而腐烂,并且温度越高,腐烂的比例越大。

光照:扦插繁殖离不开阳光的照射,但光照越强,则扦插枝条体内的温度越高,枝条体内的蒸腾作用越旺盛,消耗的水分越多,不利于扦插枝条的成活。

野外栽培条件下影响南美蟛蜞菊生长的因子

影响南美蟛蜞菊生长除了上述因子之外,在野外生长条件下,水分是南美蟛蜞菊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南美蟛蜞菊是一种喜阴植物,在种植前期保证充沛的浇水量能够让其快速生长。

野外栽培后对南美蟛蜞菊的管理

南美蟛蜞菊挥发物能对邻近其他植物产生化感作用,可能是通过挥发物使受体植物叶绿素含量减少, 导致净光合速率降低,植株自我保护机制也相对降低而使受体植物的根长、 苗高和鲜重减少,植株变矮。所以在进行废弃稀土矿地区的扦插后,要进行相应的管理,防止南美蟛蜞菊疯长,如可搭配胜红蓟一起栽培。因胜红蓟对于尾矿土壤中 Cd、Zn、Mn污染有较好的修复效果, 其适应性强、 生长快、 总体生物量大, 也可选作矿区土壤的修复植物。6

病虫害

南美蟛蜞菊的虫害较少,有时会受到红蜘蛛、蚜虫、地老虎等害虫危害,可使用200倍的氧化乐果或40%的 乙酞甲胺磷乳剂,进行防治。常见的病害有二种:白粉病和叶斑病。由于生长过旺,在其根茎的底部易生腐烂的叶片,造成通风不良、湿度较大,易患白粉病。其植物的 叶片、嫩枝等感病初期均呈现白粉状斑驳,或遍布白色粉层。叶斑病是由虫害核斑梨抱霉引起叶部枯萎。南美蟛蜞菊的病害应以预防为主。要注意使用打草机或进行人工定期修剪,消除烂枝,夏季生产旺季一般每隔10-15d 修剪一次。在高温多湿的环境中,出现此症状时,施于一定量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7-10d喷药1次,连喷2-5次,雨后要 喷。7

主要价值园林绿化

南美蟛蜞菊叶色青翠,花色淡黄,在南方几乎全年都有花,其生性粗放,病虫害较少,生长快速,耐早、耐痔,繁殖容易,深受人们喜欢。在园林绿化中应用极为广泛,常作地被植物,装点墙隅、丰富植物景观,做护坡植物,是优良观花地被植物和护坡植物。

实验证明,利用南美蟛蜞菊在陡壁、河滩,弃耕地、矿山、垃圾场等进行植被恢复方面,具有较好的功效。由于其群落的葡旬密集,根系及许多不定根错综复杂,构成一张固结土壤的网络,在水土保持上的生态效益显著。南美膨蟆菊对城市垃圾渗滤液也有一定得耐性,对渗滤液污染的土壤具有较好的净化修复能力,可以作为垃圾填埋处理场植被重建材料。8

光合特性南美蟛蜞菊、具有较强的CO2固定能力,南美蟛蜞菊的净光合速率峰值达22.1μmol/(2m/s),高于裂叶牵牛(17.2μmol/(2m/s))和五爪金龙(18.6μmol/(2m/s))。

3种植物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的日进程曲线呈"双峰"型,气孔导度变化规律与蒸腾速率相似,在中午前后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

暗呼吸速率曲线呈单峰型,在中午时出现高峰,暗呼吸速率大小次序为:五爪金龙》裂叶牵牛》南美蟛蜞菊。

南美蟛蜞菊的光饱和点为1531μmol/(2m/s),光补偿点为20.0μmol/(2m/s),对弱光条件的适应力也较强,南美蟛蜞菊的有效光合辐射范围最广,光量子利用效率较高,具有很强忍耐强光及适应阴生环境的能力.该项研究有助于解释南美蟛蜞菊生长迅速、生产力高、竞争性强的生物学特点。

入侵物种南美蟛蜞菊在19世纪70年代被首次引入中国香港用于替代蟛蜞菊(W.chinensis)这种传统中药,在中国南方,南美蟛蜞菊常被用作地被植物。然而,由于南美蟛蜞菊扩散能力旺盛,其常过度生长成茂密地被,排挤并阻止其它植物的再生破坏所处生态系统的平衡。在中国南部地区广泛分布并威胁当地物种多样性,包括海南岛。通常南美蟛蜞菊凭借其快速生长能力,在公路沿线、农田、牧场、荒废地等人类干扰后的开阔地带,往往表现出过度覆盖当地植被。南美蟛蜞菊对当地植被,特别是草本层占有绝对优势的支配地位,一旦在当地定殖,南美蟛蜞菊会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与更新因此,南美蟛蜞菊在中国己成为一种有害杂草,并被列为“世界100种危害最大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