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心病作为水果果实的一种生理性病害,在苹果上比较常见,俗称为“糖心”。近年来,随着梨树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以及栽植梨品种含糖量的增加,此种病害也逐渐在梨产区呈现不同程度的发病症状。其中发病时期主要集中在梨果成熟期以及贮藏时期,严重的时候会导致梨果商品价值和食用价值完全丧失,果农一年的辛苦白白浪费,所以为了更好地保证果农收益,适宜的梨水心病防治措施还是需要采取的。
一、梨水心病的症状特征
生产上,梨水心病往往只对梨果实产生危害,并不对梨树其它部位器官产生危害,同时对果实的危害往往集中在梨果即将成熟以及贮藏时期。受危害的梨果会首先从果心部位发病,果实外部与正常果实无异,很难从外表判断此种病害,辨别方法除了专业级的X-紫外线、光密度等方法进行,对于果农来说,要想有效判断就必须切开梨果,观察果实内部是否有水渍状病斑来进行。但是,随着危害症状的逐步加剧,危害部位会逐步向果实表皮蔓延,最终在病果表皮上产生水渍状、透明似蜡的病斑。危害严重的时候,梨果病变组织会逐步变褐、坏死,表皮呈半透明状态,隐约可见梨果内部的糖化果实。
二、梨水心病的发病原因
梨水心病的发病原因主要集中在梨糖醇代谢受阻和钙元素失调两个方面,但是生产上也可能受树体树势、施肥种类等因素的影响,具体如下:
梨糖醇代谢受阻导致的梨水心病
梨水心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就是山梨糖醇在梨果内部大量积累导致。正常的果实,梨果果梗部位往往存在一种障碍物,在梨果成熟的时候阻碍山梨糖醇进入果实内部,进而防治梨水心病的发生;但是像梨果钙元素缺失的情况下,这种阻碍物会不明原因地含量降低,进而导致梨糖醇在果实内部积累,果实甜度升高,水渍化现象发生。
钙元素失调导致的梨“水心病”
因为钙元素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果实果梗部位阻碍梨糖醇物质的形成,所以生产上容易引起梨果钙元素缺失的因素,都会间接地造成梨水心病的发生。如,梨园土壤钙元素含量不足,生长期补钙又不到位的果园;春季土壤干旱,树体蒸腾作用降低,钙元素向果实运输困难;降雨过后果园出现大面积积水,影响梨树根系对养分的正常吸收等,这些都会造成梨果钙元素的缺失,进而导致梨水心病的发生。
田间管理不当导致的梨水心病
由于近年来梨果的市场较好,多数果农在果园管理上舍得下成本,在生长前期大量施用化肥促长,在生长后期又会大量施用农家肥,以此提高梨果品质,理论上来看,此种做法并没有错。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往往会有部分果农存在施肥不科学,造成肥料施用量偏大且不均衡,导致梨树果实内的氮、钾含量高,氮钙、钾钙的比例失调,进而导致梨水心病的发生。除此之外,在梨果负载量确定方面,舍不得下手,留果量过大,对树体养分消耗过重,原有能满足20个果的营养,现在要满足50个果,这就明显存在养分供应不足的现象,果实缺钙也成为必然。
三、梨水心病的田间防治策略
生长期物理防治
对于梨水心病的生长期物理防治来说,无外乎果园的肥水管理、疏花疏果以及采收等方面,其中肥水管理这一块,要严格按照梨树生长要求,分情况分阶段合理施肥,重点关注下秋季基肥以及生长季的氮、磷、钾三要素的追施,同时为了更好的预防梨水心病也要及时补充钙素,具体来讲就是在梨花后3-4周和采收前6-8周,喷施3-4次硝酸钙300倍液;而在水分管理这一块,只要做到“旱能浇,涝能排”即可;疏花疏果这一块,需要根据按照枝果比3-5:1和叶果比25-35:1的比例进行疏花疏果,确定合适的负载量;在梨果采收这一块,除了确定好各品系的合理采收时间之外,重点要规避采前浇水和施肥。
生长期化学防治
由于梨水心病的发病时期多集中在果实成熟期以及贮藏期,不适宜应用农药进行防治,但是像B9等生长抑制型调节剂还是可以使用的,而且经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试验验证,B9在防治梨水心病上拥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如在使用硝酸钾复合肥733(N-P2O5-K2O为14:9:9)的基础上,梨盛花后喷施1次B9×0.0004液,可把水心病的病果率由27.2%降至3%。
贮藏期防治方法
对于今年梨园有梨水心病发生情况的果园来说,采下来的果实为了有效避免贮藏期梨水心病的危害,造成采果后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果农可对采下来的果实,在贮藏前用0.4%-0.6%的氯化钙溶液浸泡5min,之后再放入贮藏室内贮藏,如此便可有效降低贮藏期内梨水心病的发生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