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茎直立,肉质状肥厚,上部稍扁而微弯曲上升,高10~60cm,粗达1.3cm,具槽纹,节略粗,基部收窄。1叶近革质,长圆形或长椭圆形,长6~12cm,宽1~3cm,先端2圆裂,总状花序从具叶或落了叶的老茎中部以上部分发出,长2~4厘米,具1~4朵花,花大,下垂,直径达8cm;花序柄长5~15毫米,基部被数枚筒状鞘;花苞片膜质,卵状披针形,长6~13毫米,花期有叶或无叶。1花被片白色带浅紫色,先端紫红色;唇瓣倒卵状矩圆形,长4~4.5cm,宽3~3.5cm,先端圆形,唇盘上面具1紫斑;花药2室,花粉块4。蒴果。花期4~6月。
性状
茎下部圆柱形,中部及上部扁圆形,稍曲折略呈“之”字状,长18~50cm,直径4~12mm,节间长1.5~6cm。表面金黄色或绿黄色。基部有光泽,具纵沟及纵纹,节膨大,棕色,有花序柄及膜质叶鞘。质轻而脆。鲜品茎绿色。味苦。
生长环境生于林中树上和岩石上。
分布范围主产台湾、湖北南部(宜昌)、香港、海南(白沙)、四川、广西、云南、贵州。
化学成分茎含生物碱,主要为石斛碱(dendrobine)、石斛次碱(nobilonine)、6-羟基石斛碱(6-hydroxydendrobine)等。
性味性寒,味甘、淡、微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