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高2-5米;树皮暗灰色,浅裂。顶芽黑色,圆锥形,侧芽阔卵形,内侧密被棕色曲柔毛和腺毛。当年生枝淡黄色,密被短绒毛,渐秃净,去年生枝灰白色,被稀疏毛或无毛,皮孔细小,椭圆形,褐色。羽状复叶长5-15厘米;叶柄长2.5-4.5厘米,基部增厚;叶轴直,上面具窄沟,被细绒毛;小叶5-7枚,硬纸质,阔卵形,菱形至卵状披针形,长2-5厘米,宽1.5-3厘米,顶生小叶与侧生小叶几等大,先端尾尖,基部阔楔形,叶缘具深锯齿至缺裂状,两面均光滑无毛,中脉在两面凸起,侧脉4-6对,细脉明显网结;小叶柄短,长0.2-1.5厘米,被柔毛。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枝梢,长5-9厘米,疏被绒毛;花序梗扁平,长约1.5厘米,被细绒毛,渐秃净;花梗细,长约3毫米;雄花花萼小,杯状,萼齿尖三角形,花冠白色至淡黄色,裂片线形,长4-6毫米,雄蕊与裂片近等长,花药小,椭圆形,花丝细;两性花花萼较大,萼齿锥尖,花冠裂片长达8毫米,雄蕊明显短,雌蕊具短花柱,柱头2浅裂。翅果匙状长圆形,长2-3厘米,宽3-5毫米,上中部最宽,先端急尖、钝;圆或微凹,翅下延至坚果中下部,坚果长约1厘米,略扁;花萼宿存。花期5月,果期8-9月。1
生长环境生较干燥向阳的砂质土壤或岩石缝隙中,海拔0-1 500米。模式标本采自北京近郊。1
河边, 河边低地, 开阔落叶林中, 林缘湿地, 山坡较干燥向阳的砂质土壤或岩石缝隙中群落及主要伴生植物:大叶榆、枫杨、大叶白蜡等。路旁、平地、砂质土壤。2
分布范围产于辽宁、河北、山西、山东、安徽、河南等省。
主要价值树皮用作中药“秦皮”,有消炎解热,收敛止泻的功能;木材坚硬供制小农具。1
育苗播种整地: 深耕、耙磨、清除杂草, 每亩施农家肥 2000kg, 二铵、磷肥各 7.5 kg。
种子处理: 2001年3月底将新疆小叶白蜡带翅种子用温水( 30~ 40 度) 浸泡24小时, 捞出后按 1: 4 比例拌湿砂, 堆放在背风向阳处, 覆草帘催芽, 每天洒水保持湿度, 并搅拌, 防止下部腐烂, 待有三分之一种子微露白芽时即播种。
播种: 4 月 10 日用人工开沟播种, 深度5cm, 播幅 20 cm, 行距 40cm, 下种后及时覆土。
田间管理灌水: 第一次灌水时间为 4 月下旬, 第二次灌水时间为 5 月下旬, 7 月底以后严格控水到 10月下旬灌足冬水。 每年视土壤墒情灌水 3~ 4 次水,灌足头水和冬水, 防止苗木徒长抽干。
追肥: 第 1 年根据苗木长势, 在 5 月下旬~6 月上旬, 苗高 20 cm 时, 结合灌水, 亩追施尿素 5kg, 二铵 2.5 kg, 7 月底以后不再追施化肥; 第 2 年,7 月底以前结合灌水酌情追施一定化肥 ( 尿素 5 kg或二铵 2.5 kg) 。
抹芽: 待苗高 20 cm 后, 去弱留强, 每株留一健壮主干, 其它芽子抹去。 第二年叶萌动后将侧枝打去三分之二。
病虫害防治: 为防止大绿浮尘子在苗干上产卵, 造成苗木抽干, 每年在9月20~30日, 用40%, 1500 倍氧化乐果溶液喷洒苗干两次。
土壤管理: 每年中耕除草 4~5次, 深度5~10 cm, 深翻1次, 深度15~25cm。 根据苗木生长和土地肥力情况每年施肥1~2 次, 施入N.P.K 复合化肥 50~80kg, 结合灌水施入, 每隔 2 年每亩施入2T农家肥料。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