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金佛山方竹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形态特征

竿一般高5-7米,最高可达10米以上,中下部各节均具刺状气生根,最多可达30条环列成一周,直径2-3.5 (5)厘米;节间圆筒形或略为四棱形,长20-30厘米(竿基部的节间仅长2.5-4.5厘米),表面起初被白色刺毛,后渐变为无毛,竿壁厚约7毫米;箨环残留有箨鞘基部(成为褐黑色绒毛环);竿环平坦乃至甚隆起,竿每节分三枝,近作水平方向平展。

箨鞘薄革或厚纸质,脱落性,短于其节间,背面黄褐色,间以灰白色斑点,无毛,或仅基部具细微的白色绒毛,边缘均具淡黄色小纤毛;箨耳缺;箨舌低矮,全缘,略呈拱形,高0.5-1.2毫米;箨片极小,三角锥状,长4-7毫米,基部与箨鞘顶端连接处无明显关节。末级小枝具1-3叶;叶鞘长3-6厘米,无毛,鞘口繸毛稀少或不存在;叶舌低矮,高1-2毫米,先端截形或拱形;叶片质坚韧,披针形,长 (5)14-16厘米,宽(1) 2-2.5厘米,上表面深绿色,无毛,下表面灰绿色,次脉5-7对,小横脉呈扁方格状,叶缘之一侧具粗糙小刺毛;叶柄长约2-5毫米。花枝常着生于顶端具叶的分枝之各节,基部托以4-5片向上逐渐增大的苞片;假小穗通常以1枚稀可较多地生于花枝各节之苞腋,侧生者仅有一片线形的先出叶而无苞片;小穗含4-7朵小花,长25-45毫米,枯草色或深褐色;小轴轴节间长4-6毫米,无毛;颖1-3片,长6-9毫米,具7-9纵肋;外稃卵状三角形,长10-12毫米,先端锐尖,无毛;内稃长8-10毫米,先端钝圆或微下凹,脊间具2-4脉,脊外至边缘具1或2脉;鳞被长椭圆状披针形,或近外稃一侧之2片呈对称的半卵圆形,长2-3毫米,边缘无毛或其上部具纤毛;花药长5-6毫米;子房卵圆形,无毛,花柱短,近基部即二裂,柱头羽毛状,长2.5毫米;果皮厚1.5-2.5毫米,呈坚果状,椭圆形,长1-1.5厘米,直径6-8毫米,新鲜时绿色,干燥后呈铅色,浸泡酒精中保存则转变为红褐色。花期4月。31

生长环境生于海拔1000-2100米处可形成纯林。1

分布范围我国西南地区特有竹种,分布在四川、贵州和云南三省。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南川县金佛山古佛洞附近。3

主要价值食用价值:笋供食用,可制笋干。本世纪30年代最高产笋量曾达到年产30多万公斤。1

金佛山方竹是禾本科竹亚科寒竹属方竹组的竹种,为复轴混生型小径竹,是中国的特有种之一。金佛山方竹是目前寒竹属中保存面积较大、自然分布类型较丰富的竹种,同时是造纸、竹胶版竹器编织的好原料。金佛山方竹笋质地晶莹、笋肉肥厚、味美鲜嫩,远销国内外,有“竹类之冠”的美誉。4金佛山方竹既有秋笋,又有三月笋。后者纤细屏弱,难成竹,数量少,利用困难;前者是金佛山方竹产量形成基础。5

本种提示本种在金佛山地区曾于本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期大面积开花,结实累累(群众称“竹米”)。花后大多死亡,但果实落地萌芽,能够恢复自然更新。自80年代初,该地区更新的竹林又在小范围内开花结实,因此其开花周期似为40-50年一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