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0.6-)1-3米;幼枝具纵脊及沟,沟内被微柔毛或变无毛,二年枝褐色,三年生枝灰白色,具纵裂缝及隆起的叶痕,无皮孔。叶片厚革质,二型,四角状长圆形或卵形,长4-9厘米,宽2-4厘米,先端具3枚尖硬刺齿,中央刺齿常反曲,基部圆形或近截形,两侧各具1-2刺齿,有时全缘(此情况常出现在卵形叶),叶面深绿色,具光泽,背淡绿色,无光泽,两面无毛,主脉在上面凹下,背面隆起,侧脉5或6对,于叶缘附近网结,在叶面不明显,在背面凸起,网状脉两面不明显;叶柄长4-8毫米,上面具狭沟,被微柔毛;托叶胼胝质,宽三角形。花序簇生于二年生枝的叶腋内,基部宿存鳞片近圆形,被柔毛,具缘毛;苞片卵形,先端钝或具短尖头,被短柔毛和缘毛;花淡黄色,4基数。雄花;花梗长5-6毫米,无毛,基部具1-2枚阔三角形的小苞片;花萼盘状;直径约2.5毫米,裂片膜质,阔三角形,长约0.7毫米,宽约1.5毫米,疏被微柔毛,具缘毛;花冠辐状,直径约7毫米,花瓣长圆状卵形,长3-4毫米,反折,基部合生;雄蕊与花瓣近等长或稍长,花药长圆状卵形,长约1毫米;退化子房近球形,先端钝或圆形,不明显的4裂。雌花:花梗长8-9毫米,果期长达13-14毫米,无毛,基部具2枚小的阔三角形苞片;花萼与花瓣像雄花;退化雄蕊长为花瓣的4/5,略长于子房,败育花药卵状箭头形;子房长圆状卵球形,长3-4毫米,直径2毫米,柱头盘状,4浅裂。果球形,直径8-10毫米,成熟时鲜红色,基部具四角形宿存花萼,顶端宿存柱头盘状,明显4裂;果梗长8-14毫米。分核4,轮廓倒卵形或椭圆形,长7-8毫米,背部宽约5毫米,遍布皱纹和皱纹状纹孔,背部中央具1纵沟,内果皮骨质。花期4-5月,果期10-12月。1
分布范围产于江苏、上海市、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省区,云南昆明等城市庭园有栽培,欧美一些国家植物园等也有栽培;生于海拔150-1900米的山坡、丘陵等的灌丛中、疏林中以及路边、溪旁和村舍附近。分布于朝鲜。模式标本采自上海。1
主要价值本种之树形美丽,果实秋冬红色,挂于枝头,与欧洲之圣诞树 Ilex aquifolium L. 可以媲美并代替供庭园观赏。其根、枝叶和果入药,根有滋补强壮、活络、清风热、祛风湿之功效;枝叶用于肺痨咳嗽、劳伤失血、腰膝痿弱、风湿痹痛;果实用于阴虚身热、淋浊、崩带、筋骨疼痛等症。种子含油,可作肥皂原料,树皮可作染料和提取栲胶,木材软韧,可用作牛鼻栓。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