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沙拐枣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形态特征

灌木,高25-150厘米。老枝灰白色或淡黄灰色,开展,拐曲;当年生幼枝草质,灰绿色,有关节,节间长0.6-3厘米。叶线形,长2-4毫米。花白色或淡红色,通常2-3朵,簇生叶腋;花梗细弱,长1-2毫米,下部有关节;花被片卵圆形,长约2毫米,果时水平伸展。果实(包括刺)宽椭圆形,通常长8-12毫米,宽7-11毫米;瘦果不扭转、微扭转或极扭转,条形、窄椭圆形至宽椭圆形;果肋突起或突起不明显,沟槽稍宽成狭窄,每肋有刺2-3行;刺等长或长于瘦果之宽,细弱,毛发状,质脆,易折断,较密或较稀疏,基部不扩大或稍扩大,中部2-3次2-3分叉。花期5-7月,果期6-8月,在新疆东部,8月出现第二次花果。2

本种的特征变异较大。分布于我国东部(内蒙古)者:瘦果宽椭圆形,肋不明显,不扭转或微扭转,每肋通常3行刺;刺稠密,较细,易脆。分布于西部(新疆)者:瘦果窄椭圆形,肋较明显,不扭转、微扭转至扭转;每肋刺2行,往往较稀疏,少数稍密,基部有时稍扩大。产于甘肃河西走廊的标本,其瘦果近于内蒙古植株的特征,但刺较稀疏,质较硬,每肋刺2行,肋中部凸起,似乎是刺3行与2行的过渡特征。郝景盛于1934年根据采自内蒙古的标本,建立了Calligonum dielsianum Hao,他指出该新种与本种相近,其主要区别是:果实每肋刺2行;幼枝有腺毛。我们研究了此模式标本和原描述,发现幼枝发霉,不是腺毛;产内蒙古的植株中,某些果实肋也同时具有2行刺,为个体变异,故归并。A. Los. 根据Г. Н. Потанип1877年在新疆哈密一带所采的标本,建立的C. potanini A. Los.,它与本种的区别是:果刺2行;果肋极扭转。此均为本种的特征,也予以归并。2

生长环境主要在荒漠带并渗入草原化荒漠及荒漠化草原。生于流动沙丘、半流动沙丘或石质地,在砾质戈壁、山前沙砾质洪积扇坡地上也有生长。3

分布范围产内蒙古中部西部、甘肃西部及新疆东部。生于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沙地、沙砾质荒漠和砾质荒漠的粗沙积聚处,海拔500-1800米。蒙古也有分布。2

沙拐枣是蓼科灌木植物,广泛分布于亚洲、北非、南欧 。中国有 24种 ,主要分布于新疆、甘肃、内蒙古西部的荒漠、半荒漠地带, 是干旱区
沙质生境的主要建群种之一。沙拐枣具有生长快、易繁殖 、耐旱 、抗风蚀、耐沙埋的特点 ,是优良的防风固沙先锋种 ,在沙地生境中它主要以有性和无性两种繁殖方式定居并扩张。近年来已有关于沙拐枣属植物的研究报道 ,如毛祖美等对我国沙拐枣属的分类与分布的研究指出我国沙拐枣属共 24种, 主要分布于新疆和甘肃等区。4

主要价值动物饲料开花期干物质中含粗蛋白质6.25%,粗脂肪2.35%,粗纤维28.10%,无氮浸出物58.35%,粗灰分4.95%,钙 1.15%, 磷0.10%。适口性中等。夏秋季绵羊、山羊喜食嫩枝叶及果实,冬春采食较差。骆驼一年四季喜食,马与牛不喜食。为一种先锋固沙植物。3

药用价值味苦涩,性微温。根治小便混浊;全草治皮肤皲裂。①治小便浑浊:沙拐枣根15~30克。水煎服。②治皮肤皲裂;沙拐枣全草,研末,调油膏外涂或煎水外洗。5

生态价值沙拐枣对沙漠环境的适应还有几个特点,一是它基本没有叶片,叶子缩小成托叶状包裹在枝条的节间,使枝条节间很短,拐来拐去,使它们有了“拐枣”之名。叶子变形后,光合作用的功能转交给了当年的新枝,新枝是绿色的,也有叶绿细胞,可以执行同化作用功能,这种绿色新枝也叫“营养枝”或“同化枝”。二是它的根系很发达,主根可深至3米以下,水平根系分布在浅地表,可伸长至二三十米,也就是一株沙拐枣常领有几十、几百平方米的面积,保证了植株的水分供应,在有水分的条件时,水平根上也能萌发出新枝来。6

几种大灌木的沙拐枣都有很强的生长势,生根、发芽、生长都很快,在沙地水分条件好时,一年就能长高两三米,当年即能发挥良好的防风固沙能力,而且在大风沙条件下,有“水涨船高”的本领,生长的速度远超过沙埋的速度,即使沙丘升高七八米,它也能在沙丘顶上傲然屹立,绿枝飘扬,似乎在嘲笑风沙。因此,人们选用它作为防风固沙的先锋植物。在新疆吐鲁番盆地腹心的流动沙地上,就有几千亩人工播种形成的沙拐枣林地,成为新疆大面积固沙造林的样板,带动了新疆乃至西北地区的防风治沙。它们依靠一次灌溉成林,捍卫了绿洲宁静。而沙拐枣林地中,上百万株沙拐枣,以不同的果实形态、先后的结果期、大量的果实,从4月到6月,在沙漠中形成特殊、美丽的景观,吸引了大量游人前往观赏。人们在赞赏沙拐枣防风固沙能力的同时,也得到了莫大的眼目享受,沙漠的壮美让人们惊叹和留连!6

相关种类阿拉善沙拐枣Calligonum alaschanicum Losinsk.

乔木状沙拐枣Calligonum arborescens Litv.

头状沙拐枣Calligonum caputmedusae Schrenk

甘肃沙拐枣Calligonum chinense Losinsk.

艾比湖沙拐枣Calligonum ebinuricum N. A. Ivanova ex Soskov

戈壁沙拐枣Calligonum gobicum (Bunge ex Meisn.) Losinsk.

吉木乃沙拐枣Calligonum jeminaicum Z. M. Mao

库尔勒沙拐枣Calligonum kuerlense Z. M. Mao

小沙拐枣Calligonum pumilum Losinsk.

塔里木沙拐枣Calligonum roborowskii Losinsk.

三列沙拐枣Calligonum trifarium Z. M. Mao

英吉沙沙拐枣Calligonum yengisaricum Z. M. Mao

柴达木沙拐枣Calligonum zaidamense Losinsk.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