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淡黄花百合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形态特征

鳞茎球形,高3-5厘米,直径5.5厘米;鳞片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2.5-5厘米,宽0.8-1.6厘米。茎高80-120厘米,有小乳头状突起。叶散生,披针形,长7-13厘米,宽1.3-1.8(-3.2)厘米,上部叶腋间具珠芽。苞片卵状披针形或椭圆形;花梗长4.5-6.5厘米;花通常2朵,喇叭形,有香味,白色;花被片长17-19厘米;外轮花被片矩圆状倒披针形,宽1.8-2.2厘米;内轮花被片匙形,宽3.2-4厘米,蜜腺两边无乳头状突起;花丝长13-15厘米,无毛或少有稀疏的毛;花药长矩圆形,长约2厘米;子房圆柱形,长4-4.5厘米,宽2-5毫米,紫色;花柱长11-12厘米,柱头膨大,径约1厘米。花期6-7月。2

生长环境淡黄花百合大多生长在冷凉地区或海拔1200m左右的高山或坡地。喜光照,生长期如有充足的光照则茎粗、叶多、叶色嫩绿,花朵硕大,颜色鲜艳;也能生长在稀疏树林下和灌木丛中,在稀疏林下植株较矮,叶色淡黄,茎秆细弱,花细小且易落蕾。水分:对水分要求不严,在较干燥的坡地、湿润的林下或灌木丛中都能正常生长。3

分布范围产云南、贵州、四川和广西。生路边、草坡或山坡阴处疏林下,海拔90-1890米。2

主要价值18世纪末, 中国的百合资源被大量流失到欧美国家, 其中就包括淡黄花百合, 并利用中国的野生百合资源选育出了一批观赏价值极高的花卉品种用于商品生产。4

栽培繁殖繁殖特性

淡黄花百合主要有鳞茎繁殖、种子繁殖和珠芽繁殖3种繁殖方式。

鳞茎繁殖 鳞茎繁殖又有鳞茎自繁和鳞片扦插2种方式。自然环境中,淡黄花百合可通过鳞茎自繁,每年花谢后,在老鳞茎的外层鳞片基部会萌生出小鳞茎,经过观察统计,球径为8cm的鳞茎平均可产生4-5个小鳞茎;也有部分小鳞茎产生在根的顶端。翌年4月,母鳞茎和仔鳞茎都会自然萌芽。人工栽培可在11月待地上部分全部枯萎后,挖出鳞茎,将母鳞茎与仔鳞茎分离,用清水洗净后置稀灭菌灵溶液中浸泡2-6h后冷藏6周,如果条件合适即可栽培。仔鳞茎经栽培可在第3年开花。也可用鳞片扦插的方式繁殖,云南文山地区可在3-10月进行,以7-8月较好,一般用母鳞茎的外层和中层鳞片扦插,产球率高。

种子繁殖 秋季将成熟的种子采收后晒干,密闭贮藏,翌年3月播种。培养土用6份菜园表土混合4份粗河砂即可,准备好苗床后,将种子撒播,覆盖一薄层素沙,然后盖上稻草,用弱酸性(pH6)水喷洒,5d后即可萌芽,10d后萌芽率达95%以上。

珠芽繁殖 每年6月下旬至7月初在上部叶片的叶腋会产生珠芽,珠芽生长到一定大小后会自动掉落,如果掉落的地面湿度和温度合适,就会萌发,第2年会产生拇指大小的鳞茎。也可用人工进行珠芽繁殖,繁殖速度快,数量多,易成活。3

病虫害防治淡黄花百合由于栽培较少, 人工栽培易发生病害。因鳞茎味苦, 极少有虫害发生。常见病害有灰霉病、立枯病、病毒病等。灰霉病用50%多菌灵500倍液, 或75%百菌清500 倍液, 或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喷洒, 10 ~ 15 d一次, 连续2 ~ 3 次。对病毒病主要通过预防来解决。要及时防治蚜虫, 防止病毒蔓延;对受害严重的植株, 必须及时拔除并烧毁。百合立枯病主要发生在苗期, 寄主广泛该病为土壤传播, 应实行轮作。播种前, 种球用1∶500的福美双溶液浸渍杀菌;加强田间管理, 增施磷钾肥, 增强抗病力。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