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2-4米,全株各部无毛;树皮灰色,小枝绿色,平滑,稍具角棱而有光泽。叶革质,椭圆形,狭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7-14(-28)厘米,宽2-4.5 (-9)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上面深绿色有光泽,稍起波皱,边缘稍反卷,侧脉每边8-10条,网眼稀疏;叶柄长5-10毫米;托叶痕达叶柄顶端。花梗向下弯垂,具3-4苞片脱落痕。花圆球形,直径3-4厘米,花被片9,肉质,倒卵形,腹面凹,外面的3片带绿色,有5条纵脉纹,长约2厘米,内两轮纯白色,长3-4厘米,宽约4厘米;雄蕊长4-6毫米,花药长约3毫米,药隔伸出成短尖头;花丝白色,长约2毫米;雌蕊群绿色,卵形,长1.5-2厘米;心皮约10枚,狭卵形,长5-6毫米,背面有1纵沟至花柱基部,柱头短,脱落后顶端平截;聚合果长约3厘米;蓇葖近木质;种子卵圆形,高约1厘米,内种皮褐色,腹面顶端具侧孔,腹沟不明显,基部尖。花期夏季,在广州几全年持续开花,果期秋季。2
生长环境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对气候和土壤适应性强,耐阴,好肥。喜生长在温暖湿润和半阴半阳的环境中。宜排水良好,肥沃、微酸性砂质土壤,忌石灰质土壤但也耐瘠薄土壤和干旱气候。花朵开放时间短,每朵仅开1-2天,往往清晨开放,晚上闭合,故名夜合花。香味幽馨,入夜更烈。开花期适温为22-25℃,低于20℃开花延缓。1
分布范围产于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生于海拔600-900米的湿润肥沃土壤林下。现广栽植于亚洲东南部。越南也有分布。2
主要价值本种枝叶深绿婆娑 ,花朵纯白,入夜香气更浓郁。为华南久经栽培的著名庭园观赏树种2。
病虫害防治夜合花常见叶枯病危害,可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洒。
夜合花虫害有叶甲、蚜虫和介壳虫危害,用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喷杀。1
栽培繁殖繁殖方法
喜湿润、肥沃土壤,耐荫,多生于海拔600~900m的常绿阔叶林下,对有毒气体抗性较差。通常用靠接法或高空压条法繁殖。嫁接以紫玉兰、火力楠、木莲等为砧木;高空压条繁殖在早春天气转暖后或秋天进行,生根后移入苗圃育成大苗,方可定植。近年也常用扦插繁殖,以一年生至二年生幼苗上剪穗沙插,成活率可达90%。
栽培方法
盆栽有用山泥最好,忌用石灰质土壤栽培,一定要土壤酸性,PH为5.5至8.5。家庭栽植也可用菜园土6份,河沙4份,加半羹匙黑矾混合使用。 夜合花4月中旬出室后放置散光处养护,透光率达30至40%为宜。春季2至3天浇水一次,北方春天干燥,易引起叶子发黄,故要每隔两三天连续浇矾肥水三四次。夏季宜半阴,经常喷水,增加空气湿度。入秋后,要少浇水。逐渐增加光照,使植株充实。秋季对枯枝和错位枝加以修剪整形。冬季入室置于阳光不直射的地方,白天保持10至12℃之间,晚间不低于5℃,不高于10℃以上,以免对冬眠不利,影响翌年开花。 冬季保持盆土微湿即可。在生长期,每隔15天左右追施一次腐熟的饼肥液。花期前停施氮肥,多施磷、钾肥,以促花大香浓。入冬进室养护不需要施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