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澳洲坚果树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形态特征

澳洲坚果树属乔木,高5-15米。叶革质,通常3枚轮生或近对生,长圆形至倒披针形,长5-15厘米,宽2-3(-4.5)厘米,顶端急尖至圆钝,有时微凹,基部渐狭;侧脉7-12对;每侧边缘具疏生牙齿约10个,成龄树的叶近全缘;叶柄长4-15毫米。总状花序,腋生或近顶生,长8-15(-20)厘米,疏被短柔毛;花淡黄色或白色;花梗长3-4毫米;苞片近卵形,小;花被管长8-11毫米,直立,被短柔毛;花丝短,花药长约1.5毫米,药隔稍突出,短、钝;子房及花柱基部被黄褐色长柔毛;花盘环状,具齿缺。果球形,直径约2.5厘米,顶端具短尖,果皮厚2-3毫米,开裂;种子通常球形,种皮骨质,光滑,厚2-4(-5)毫米。花期4-5月(广州),果期7-8月。2

生长环境

澳洲坚果原产于澳大利亚,属山龙眼科,坚果属植物,常绿乔木,素有“干果之王”的誉称。根系分布浅,抗风能力弱,适生气温10-30℃,最适宜气温15-30℃,低于10℃或超过30℃对坚果生长不利。年降雨量在1000-2000㎜的地区种植生长,结果较好,降雨量在1000㎜以下或干旱地区种植生长慢,果实变小,发育不良,落果严重3。

分布范围

中国云南(西双版纳)、广东、台湾有栽培。多见于植物园或农场。原产于澳大利亚的东南部热带雨林中,现世界热带地区有栽种。模式标本采自澳大利亚昆士兰。

主要价值

澳洲坚果属植物有10个种,可食用、有栽培价值的仅有2个种,即光壳种和粗壳种,但它们的杂交种很多。粗壳种种仁率和含油量都低于光壳种,产品质地和风味也比不上光壳种,且加工产品易变成褐色,但含糖量高于光壳种。所推荐种植的优良品种均属于光壳种,且每亩生产成本为200元以内,产值可达2000元以上。粗壳种可作观赏树或绿化树种,也可作为光壳种嫁接的砧木。

在适宜的条件下,澳洲坚果定植后6-7年即可获得相当可观的产量,丰产期达40-60年, 甚至更长,生长良好的健康树,其丰产性随着树龄的增长和植株增大而增长。澳洲坚果种子球形,乳白色,直径1.2—3厘米,含油达60%—80%,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各约9%,并含有相当丰富的钙、磷、铁、氨基酸和维生素Bl、B2,经炒制后风味独特,质地细腻,清脆可口,香气浓郁,与腰果和胡桃近似,并广泛用作菜肴、饼食、面包、糕点、糖果、巧克力和冰淇淋等的配料,又是天然白色拉油。

澳洲坚果树型优美,枝叶稠密,花美丽而芳香,木材坚实细密,且耐粗放,抗病虫,不失为一种优良的园林绿化和用材树种。

栽培历史

澳洲坚果作为果树来栽培的时间很短,只有数十年的历史,但发展速度非常快。在其原产地,当地居民从野生树上采收果仁食用或榨油,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直到20世纪30年代果仁来源仍靠从野生树采取,当时人工栽培的最大果园只有几英亩。美国加州大学于1880年最早从澳大利亚引入澳洲坚果,作为观赏树在校内栽种。夏威夷大学农业试验场于1892年第一次从澳大利亚引种澳洲坚果,1922年试图作商品性栽培,但未成功。直到1954年夏威夷才有澳洲坚果1214.1公顷,产量500吨;但随后发展十分迅速,1970年产量6000吨;1981年种植面积5584.86公顷,其中投产面积为4047公顷,产量1.51万吨;1988年种植面积为8600公顷,其中投产面积6240公顷,产量1.94万吨。美国加州1986年澳洲坚果的产量为3吨,1988年的面积为320公顷。1960年之前,澳大利亚澳洲坚果的种植面积还不到100公顷,产量不到50吨。60年代以后澳大利亚才开始大面积、商业化发展澳洲坚果。1980年澳大利亚澳洲坚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为2832.67公顷和1500吨,1989年为6000公顷和6800吨。1992年产量为1.35万吨,2000年约为2.5万吨。

中国引入澳洲坚果约在1910年,最先引种在台北植物园作为标本树。1931年又从夏威夷引入种子和实生苗500株在嘉义栽种。1940年原岭南大学引种澳洲坚果于广州。经过多年实践,肯定了其生长结果正常,但到1951年仍未作商品性栽种。1979年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开始进行澳洲坚果的引种试种研究。80年代初,中国粤、桂、琼、滇、黔、川、闽等省区不少单位也开始引入优良品种试种。澳洲坚果从而成为我国南方各省区20年来引种试种最热门的果树之一,局部进行了大规模发展。1990年广西澳洲坚果面积为52公顷。1995年华南7省区澳洲坚果种植面积为200多公顷。1997年云南澳洲坚果面积已达733公顷,2000年发展到约3000公顷。

21世纪以来,宜植地带的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发展这一新兴果树。现在主产于美国、澳大利亚、肯尼亚、南非、哥斯达黎加、危地马拉、巴西等国。其它生产国有:斐济、新西兰、马拉维、津巴布韦、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委内瑞拉、墨西哥、秘鲁、萨尔瓦多、牙买加、古巴、中国、印度尼西亚、泰国、以色列等。1993年世界澳洲坚果种植面积约2万公顷,产量3万多吨,主要产于美国和澳大利亚(占世界总量的90%以上)。1995—1996年度7个主产国的澳洲坚果种植面积为4.33万公顷,产量6.07万吨。1997年世界澳洲坚果果仁产量约为1.73万吨。尽管如此,澳洲坚果的产量仍然不到全球干坚果总量的0.1%,还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既有广阔的国际市场,国内也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栽培技术选地

澳洲坚果属热带、亚热带高档经济作物,具有较强的适应性,适宜种植在海拔1200米以下的丘陵或平地,要求夏季最高温度一般不超过35℃,冬季最高温度不低于15℃,最低温度不低于0℃,终年无霜或偶有轻霜,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PH值为5.0至6.0,排水良好,旱季缺水时有灌溉条件。因该树树冠茂密,根系浅、不抗风,所以果园应选择在常年局地大风少的地方,易受台风影响的地区,要建防风林带,幼树期需用竹子、树枝作支撑,以抗风害。

选种

优良品种以植株生长旺盛、抗风、耐旱、高产、优质、树冠匀称、直立、分枝粗壮为特点。盛产期平均株产在25公斤至50公斤以上,种仁大小中等,种仁率30%至50%,一级种仁占98%左右。一般种植采用无性系芽接苗。用实生苗做砧木,培育1年至2年后,在11月至12月或3月至4月芽接。作芽接用的芽条在芽接前1月至2月进行环剥基部,以利碳水化合物的积累,提高芽接成活率,抽芽茁壮。

定植

定植要避开干旱、多雨和高温季节,在雨季

前期或后期定植,以利植株恢复生长。种植密度随土壤条件和品种类型不同而异。在广西一般株行距为4米×5米,每亩种植33株,每亩投产在25株以上;云南则提倡依品种而异,株行距采用4米×7米、4米×8米和4米×9米,亩种植18株至24株。挖穴规格为0.8×0.8×0.6(米)。大多数澳洲坚果具有很大程度的自交不孕性,故定植品种要交叉搭配(不同品种隔行交叉定植),一块地至少要搭配两个品种。

幼树管理

苗木种植后要经常淋水,保持土壤 湿润;2个月后视苗木生长情况进行施肥,原则是勤施薄施,以水肥主;待苗木第一次新梢抽生老熟后就可以进行施肥管理 。苗木种植前3年,除顶芽生长特别旺盛需要截顶和剪除低垂枝外, 自然成形不作修剪 。

投产树管理

澳洲坚果4-5年进入投产期, 树体消耗量大,每年结合冬季清园进行压青,并且每株施腐 熟农家肥 20-30kg、磷肥0.5 kg、石灰0.5 kg,5月每株施复合肥 0.5-1.2 ,随着树龄不断增加,肥料用量也随之增大。修剪方面以回缩徒长枝和剪除低垂枝为主,同时疏剪过密枝和病虫枝,保持树体通风透光4。

注意事项

管理澳洲坚果对水分极为敏感,从开花至成熟都不应缺水,特别是果油积累期如缺水,会严重降低坚果质量和产量。当嫩叶萎蔫、成熟叶尖失去光泽时为缺水征兆,要及时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