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四甲铅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无色油状液体,有特臭;微溶于水,易溶于多数有机溶剂,脂肪;;性质稳定;剧毒品;主要用途:作为内燃机燃料汽油的添加剂以防震。

简介

|| ||

1

类别有毒物品

毒性分级 高毒

急性毒性 口服-大鼠 LD50: 105 毫克/公斤; 吸入-小鼠 LC50: 8.5 克/立方米/30分

爆炸物危险特性 与空气混合可爆

可燃性危险特性 可燃; 火场释放有毒含铅烟雾

储运特性 库房通风低温干燥; 与氧化剂, 食品分开储运

灭火剂 水, 砂土, 泡沫, 二氧化碳

职业标准 TLV-TWA 0.15 毫克 (铅)/立方米; STEL 0.23 毫克 (铅)/立方米1

安全信息危险品标志 T+,N

危险类别码 61-10-26/27/28-33-38-50/53-62

安全说明 53-26-28-36/37/39-45-60-61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1649

HazardClass 6.1(a)

PackingGroup I

毒害物质数据 75-74-1(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1

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毒性:本品为有毒物品。

急性毒性:LD50 108mg/kg(84mgPb/kg)(大鼠经口)

危险特性: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的危险。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铅。2

实验室监测方法原子吸收法 气相色谱法,参照《分析化学手册》(第四分册,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

环境标准美国 车间卫生标准 0.15mg[Pb]/m3[皮]2

注意事项危险性概述健康危害:该品为神经毒。吸入、经口和经皮肤吸收均可引起中毒。四甲铅引起人中毒迄今尚未见报道。动物实验四甲铅中毒与四乙铅相似,实验动物出现兴奋、痉挛、共济失调、震颤、昏迷等。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该品易燃,有毒。2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导泄。就医。2

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可发生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铅。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2

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2

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乳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白冬生 - 副教授 - 北京工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