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竿高9-17米,通直,直径5-10厘米,枝下高5-9米;节间圆柱形,长50-77厘米,具分枝的节间一侧下半部扁平,初为绿色被白粉,在节下方尤甚,无毛,具猪皮状微小凹纹,老竿绿黄色,无白粉亦无毛;箨环略隆起,甚窄细,无毛或具黄褐色刚毛;竿环隆起而具脊;节内长1厘米,被白粉。箨鞘革质,脱落性,三角形,先端狭窄,宽仅2-4厘米许,背面初为金黄色至淡红棕色,全部被有白粉与向下的紫褐色螫人刺毛,边缘上半部生紫褐色纤毛,下半部近无毛;箨耳发达,卵状至椭圆状,有皱褶、长11毫米,宽7-8毫米,外面被褐色粗毛,边缘具褐棕色长为5-10毫米之直立缝毛;箨舌高3-5毫米,宽2-4厘米,中部有尖峰状突起,背面被褐色粗糙毛茸,先端边缘生有长为2-3毫米之褐色纤毛;箨片披针形至长三角形,长3-6厘米,绿色,无白粉,直立或外翻,先端渐尖,边缘生褐色倒生刺毛,两面无毛而有纵脉。竿每节分3枝,彼此近同粗,斜举。末级小枝具3或4叶;叶鞘长4.5厘米,光滑无毛;叶耳与鞘口繸毛具缺;叶舌高2毫米,卵状,近全缘;叶片披针形,长8-13厘米,宽14-20毫米,基部钝圆,先端渐尖,并有锐尖头,上表面无毛,下表面淡绿色,基部具细柔毛,两边缘均有锯齿,次脉5或6对,小横脉可见。末级花枝侧生,长8-9厘米,共具假小穗2或3枚;假小穗长5-6厘米,含7-9朵小花,小穗柄长3-10毫米;颖1或2片,长7-12毫米,7-9脉;外稃长13毫米,11-13脉,无毛;内稃与其外稃近等长,脊上和先端生纤毛,脊间具5脉,脊外至边缘各有3脉;鳞被3,长3-4毫米,边缘生小纤毛或几无毛;雄蕊6,花柱通常长6-7毫米;子房长0.5-1毫米,花柱长2.5毫米。柱头3。12
生长环境橄榄竹适宜留笋的时期为出笋中期。适宜留笋养竹的立竹年龄以1、2年生为好。橄榄竹不同竹龄发笋能力,与毛竹差别甚大。橄榄竹发笋早,1年生竹连着的鞭可孕笋成竹,竹寿命较短。这就要求在经营管理上要有别于毛竹。橄榄竹适宜留笋养竹的土层深度16~30 cm。3
分布范围原产福建,在建瓯、将乐、周宁等县均有分布。早年引入浙江龙泉,后在舟山、杭州、台州、温州、安吉均有栽培。2
主要价值橄榄竹纤维素含量为47.75%,木素含量25.58%,多戊糖18.77%,灰分2.30%,SiO2 0.88%,质量分数为1%NaOH抽提物22.76%,热水抽提物7.17%,冷水抽提物6.19%,苯醇抽提物5.10%,满足造纸质量要求;4年生竹材的平均纤维长度为2.387 mm,平均纤维宽度17.16 um,纤维长宽比139.1,属于长纤维,适宜制浆;竹杆中含有51.3%薄壁组织,38.7%纤维束和10.0%输导组织。综合分析,橄榄竹纤维素含量高,木素含量较低,纤维平均长度长,长宽比高,是一种较优良的竹纤维原料。4
外型秀丽,是园林观赏竹种。
栽培技术可采用移植母竹法种植。栽培管理与其它散生竹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