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1-硝基萘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1-硝基萘,黄色针状结晶。无气味。易溶于氯仿、乙醚和二硫化碳,溶于乙醇,不溶于水。遇浓硫酸溶液呈暗红色。相对密度1.331。熔点59~61℃。沸点304℃。闪点164℃。易燃。有毒。有刺激性。气相色谱固定液(最高使用温度100℃,溶剂为无水乙醇),分离芳烃。合成硫化染料和1-萘胺。掩蔽矿物油中荧光。

基本信息

简介

中文名称: α-硝基萘 、 1-硝基萘 、 alpha-硝基萘

英文名称: 1-Nitronaphthalene 、1-nitro-Naphthalene 、 1-nitronaftalen 、 alpha-nitronaphthalene 1-nitro-naphthalen

CAS: 86-57-7

DL号: MFCD00003913

Beilstein号: 1867714

EC号: 201-684-5

理化特性主要成分: 纯品

外观与性状: 黄色针状结晶。

熔点(℃): 61

沸点(℃): 304

相对密度(水=1): 1.33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5.96

溶解性: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氯仿、二硫化碳。

主要用途: 用于制造染料,石油工业中用以去除荧光。

禁配物: 强氧化剂、强还原剂。1

危险性健康危害: 对眼有刺激作用,可引起结膜炎,严重者可致角膜损伤。对粘膜、上呼吸道、皮肤有刺激性。接触后可因缺氧而致皮肤粘膜紫绀。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急性毒性: LD50:150 mg/kg(大鼠经口)

LC50:无资料

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还原剂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还原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2

控制和防护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未制定标准

TLVWN: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必要时,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 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3

安全处置危险说明危险代码:F,T,N

危险等级:11-25-51/53

安全等级:16-45-60-61

联合国编号:UN2538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应急处理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使用无火花工具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消防措施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易燃。与氧化剂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粉体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当达到一定浓度时, 遇火星会发生爆炸。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灭火方法: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废弃处置废弃处置方法: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焚烧炉排出的氮氧化物通过洗涤器除去。4

运输信息危险货物编号: 41513

UN编号: 2538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O53

包装方法: 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全开口或中开口钢桶;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运输注意事项: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装运本品的车辆排气管须有阻火装置。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还原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车辆运输完毕应进行彻底清扫。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4.1 类易燃固体。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余坚 - 副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