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常绿攀援灌木,高可达5米;小枝粗壮,散生扁弯皮刺,无毛,幼时被腺毛,老时逐渐脱落减少。小叶革质,通常3,稀5,连叶柄长5-10厘米;小叶片椭圆状卵形、倒卵形或披针状卵形,长2-6厘米,宽1.2-3.5厘米,先端急尖或圆钝,稀尾状渐尖,边缘有锐锯齿,上面亮绿色,无毛,下面黄绿色,幼时沿中肋有腺毛,老时逐渐脱落无毛;小叶柄和叶轴有皮刺和腺毛;托叶离生或基部与叶柄合生,披针形,边缘有细齿,齿尖有腺体,早落。花单生于叶腋,直径5-7厘米;花梗长1.8-2.5厘米,偶有3厘米者,花梗和萼筒密被腺毛,随果实成长变为针刺;萼片卵状披针形,先端呈叶状,边缘羽状浅裂或全缘,常有刺毛和腺毛,内面密被柔毛,比花瓣稍短;花瓣白色,宽倒卵形,先端微凹;雄蕊多数;心皮多数,花柱离生,有毛,比雄蕊短很多。果梨形、倒卵形,稀近球形,紫褐色,外面密被刺毛,果梗长约3厘米,萼片宿存。花期4-6月,果期7-11月。1
分布范围产陕西、安徽、江西、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区。喜生于向阳的山野、田边、溪畔灌木丛中,海拔200-1600米。1
生态习性金樱子树势强健、喜光、耐荫、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壤土中生长为最好。金樱子怕涝,积水时间稍长,枝干下部的叶片即易黄落,严重水涝会使整个植株死亡。金樱子生长发育的最佳温度为白天18 ~ 25 ℃,夜间12~ 15℃。当气温超过30 ℃时,进入半休眠状态;冬季气温低于5℃时,即进入休眠状态。2
栽培繁殖育苗
金樱子主要以扦插和分株繁殖为主,也可采用压条、播种和嫁接进行繁殖。
扦插繁殖
①硬枝扦插 插条来自冬季修剪下的健壮、腋芽饱满的1 年生枝条。冬季修剪后去叶,埋入湿度为50%左右的黄沙或河沙中贮藏越冬,春季3 月取出扦插。插条长12 ~ 15cm,插深以顶端一芽露出土面3 ~ 4cm 为准。插后浇透水,并经常喷水。
②嫩枝扦插 嫩枝扦插一般在7 ~ 8月,插条选自半木质化、新梢插条带3 个芽,基部剪口离第3 个芽0.3cm,剪口要平滑,剪去基部2 叶,顶部一叶剪去1/2,插入细沙中。细沙要用沸水淋洗消毒,或在高温强光下蒸晒。
分株繁殖
分株繁殖在10 ~ 12 月或2月下旬~ 3 月萌芽前进行。方法是将的整个株丛挖出,按植株生长的强弱,将株丛分株,每个分株保留2 ~ 3 个枝条。栽前每穴施入2.5 ~ 5kg 腐熟农家肥,栽后浇足定根水。
田间管理
金樱子生长强健,管理也比较粗放。夏季,植株生长迅速,要及时施肥灌水。定植后的前3 年,每年秋季或春季要在植株根部周围施以腐熟的有机肥,每株5 ~ 7.5kg,施肥后浇透水,以促进肥料的转化与吸收。以后视其生长情况,适时补充人畜粪尿或化肥即可。病虫害主要是白粉病、黑斑病、蚜虫、红蜘蛛和蚧壳虫。若发现病虫害时,应及时防治。
采收
一般于10~ 11 月采收。采收后,应及时进行秋施肥,以利恢复树势,保证丰产稳产。2
病虫害防治金樱子一般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病虫害防治主要以预防为主,发现应及时确诊,制定防治措施。3
应用价值金樱子花朵美丽,具有观赏价值,可作为观赏植物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