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千瓣莲是荷花珍品,古籍记载在中国隋唐时期即已出现。因其雄蕊、花托、心皮全部瓣化,花瓣重叠,花蕾呈桃形,外瓣大,内瓣小,瓣数常达 1500~3000 枚,而极具观赏价值。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可开出 1~6 花心的荷花,单花球重可达 0.5~0.7kg,武汉地区通常在 7~8 月开花。1
千瓣莲在中国的分布,一般认为源于 2 处,一是江苏省昆山县红代镇东亭村“玉山佳处”,据《昆山县志》记载“千瓣莲由元朝诗人顾珂瑛(公元 1310~1360 年)种植,历时 600 个春秋于 20 世纪 40 年代重新被发现。今沪、杭、宁一带引种的千瓣莲多自昆山2;二是湖北当阳县玉泉寺,相传是一古僧从浙江普陀山引进,现已有18 个省市自治区逾百家单位进行引种栽培。
除玉泉寺外,千瓣莲作为食用莲藕在云南呈贡、玉溪和姚安等地区有着大面积栽培3。千瓣莲多在池塘或水田中栽培,莲藕产品每年秋冬上市,每 667m2产量可达 1000~1250kg。据观测,当地千瓣莲株高 140~160cm,叶片长宽比较大;根状茎 3~4 节,第3 节长 20~25cm,粗 5.5~6cm,呈长条;花形多为单花心,少许 2 花心,引种到武汉后可开出 1~6 朵花心的花。
在安宁、富民、姚安、呈贡、玉溪、宜良等地区栽培的莲藕大部分是千瓣莲。除云南省外,千瓣莲只在湖北省当阳县的玉泉寺内发现有栽培,武汉郊区亦有栽培,作观赏花莲,是佛教的一种象征物。将千瓣莲作为栽培莲藕是云南省的一大特色。该品种在云南省的特征表现:雄蕊、花托、心皮全部瓣化,株高150—160cm,单花心,少2花心,花瓣1000—1500枚,藕节细长,节间长20—30cm,粗3—4cm,3—4节,藕含纤维较多。引种回武汉栽培后,由于气候差异较大,株高可达180—200cm,7—8月开花,花多为2—3花心,少单花心,多者可达5—6花心,花瓣数千枚,藕节细长,主藕多3—4节,5节以上的藕所占比例可达37%,每667m2产量1000kg左右。经测定,鲜藕含干物质21.75%、淀粉1.26%、蛋白质0.55%,VC633.7mg,均高于目前推广品种及地方品种。云南地区的千瓣莲是否存在分化尚不清楚,暂将之定名为云南千瓣莲。
栽培技术云南千瓣莲是滇中地区传统的莲藕栽培品种。每年立春后撒秧前扦插于平整水田中,与秧苗同时出苗生长,待秧苗移栽后即快速分蘖,遍布覆盖整个水田。荷花初出时呈细纺锤形,外瓣绿色,随着花瓣的生成,中下部渐膨大成尖桃形,外部绿色花瓣依次掉落,露出中间粉红色花瓣,但花瓣永不开放翻转,只是微松,依次少量掉落,直至枯萎,仍是花苞形状。顽童摘来玩耍时,将花瓣依次一页页翻开,然花瓣仍不能穷竟,直至中心极细小花瓣各自分为几簇,攒在一起,花中并无莲蓬,因而也不结莲子。或有大一些的孩子,将大花瓣掰下,凹面朝上放于左手拇指和食指围成的圈中,右掌合拢,用力拍花瓣使其花瓣中心被气撑破以发出啪的一声,以此为乐,常常多人在一起比赛,以破洞大、声音响者为胜。
近年因引进外地新品种莲藕,此老品种千瓣莲栽培面积有所减少,但仍是当地人民的喜食品种,引进的新品种虽产量稍高,但所含营养及口感大不如云南千瓣莲。
文献记载唐李绅(重台莲》(即千瓣莲)诗云:“绿荷舒卷凉风晓,红尊开萦紫前重。双女汉皋争笑脸,二妃湘浦并愁容”。这一“笑”一“愁”正是“千瓣莲”边开边谢特殊神态的生动写照。“千瓣莲”的碎瓣增生时,旋转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花心。外观呈双花心者,人们称它为“并蒂莲”,三花心者称“品字莲”,四花心者称“四面莲”,多花心者称’丘子莲”或“绣球莲”。其实,“千瓣莲”的这种花心变态习性,清《缸荷谱》(1808年)有详细记载:“佛座莲(即‘千瓣莲’)一名剥莲,并头、品字、四面。有心尤房,开必以手,乏自然之趣。然耐久,一花次第开之,可七、八日。初如露桃,渐如艳粉,如牡丹宿雨而心现矣,而头垂,垂而告倦矣。厥种凡四,系各于心,曰‘并头’、曰‘品字’、曰‘四面’,皆其类也”。180年前中国荷花大师已洞察明辨“千瓣莲”的各种花态变异而不受蒙蔽,并明确指出,决不能因为“书瓣莲”具有花心变化无常的特性,便认为是不同品种。故只把“剥莲”、“并头莲”、“品字莲”、“四面莲”等作为“千瓣莲”的别称,这是卓见有识的。我们栽培“千瓣莲”的观察结果,与《缸荷谱》所叙完全一致。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