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史
猪笼草最早记录可追溯到1658年,由法国殖民者在马达加斯加发现,1737年由瑞典植物学家林奈(Carolus Linnaeus)命名为"Nepenthes",其名称来源于希腊文"nepenthes",意为解除痛苦,意指看到猪笼草这么神奇美丽的植物就不觉得为了找寻它长途跋涉地艰苦了。18世纪由于猪笼草的奇特外形被欧洲殖民者从东南亚引入,作为观赏植物开始人工栽培。中国早在18世纪就已将猪笼草用于药用(《陆川本草》有记载),但作为园艺观赏植物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从国外不断进口优良的猪笼草品种,包括现在各大花市都能看到的“花市猪笼草”——“红瓶猪笼草(N.×Ventrata)”。1
1998年,马修·杰布(Matthew Jebb)和马丁·奇克(Martin Cheek)发现了惊奇猪笼草。
形态特征直立或攀援草本,基生叶密集,近无柄,基部半抱茎;叶片披针形,狭卵形或近圆柱形,被疏柔毛和星状毛,下部稍扩大,口处收狭或否,口缘宽约0.2-0.4厘米,内壁上半部平滑,下半部密生燕窝状腺体,有距1-2条;瓶盖卵形或长圆形,内面密生近圆形腺体。2
分布区域Nepenthes mira
惊奇猪笼草是菲律宾巴拉望(Palawan)特有的食虫植物。它生长在海拔1550~1605m的地区。属于中地种猪笼草。
生存温度喜温热,阳光强 烈时需遮阳。需高湿或多雾环境3。生存温度在日21-27℃,夜10-16℃。
繁殖栽培扦插法(茎插)。6~8月当年生枝 或1年1枝切取1~2节,留叶1~2片,用湿水 藓钵插,扦插温度35℃左右,约1个月后生根, 也可用压条法。
栽植时根易碰断,要特别细心 地操作。夏季要保持较高空气湿度,并通风良 好。浇水以酸性为宜。在生长发育期内,要及时 除草、施肥。4
相关物种惊奇猪笼草由马修·杰布(Matthew Jebb)和马丁·奇克(Martin Cheek)于1998年发现。他们认为惊奇猪笼草与婆罗洲的爱德华猪笼草(N. edwardsiana)、大叶猪笼草(N. macrophylla)和长毛猪笼草(N. villosa)间存在近缘关系。
尚未发现惊奇猪笼草的自然杂交种或变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