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萤火蕈是一种菌类。之所以人们不认得它,是因为它有种特殊的功能,在雨后,才会这样幽幽地发光。
早在公元前382年时,亚理斯多德便发现有些植物会发出绿色的荧光,一直到了十九世纪,才获得证实,原来是附生在树上的真菌。在世界上,已经有记录的发光真菌,共有九属四十二种。现今知道,至少有皮伞、丛伞丝牛肝菌、黄缘荧光小菇、荧光菌七种发光菇蕈。
种类折叠Mycena luxaeterna这种蘑菇生活在巴西圣保罗附近的森林中,可以全天24小时发出荧光。荧光小蘑菇身上带胶质,会发出灿烂的黄绿光。加上它,全球150万种物种中,能发出生物荧光的真菌类物种达到了71种。
正如来源于莫扎特《安魂曲(Requiem)》片段的它的拉丁名字的含义,在巴西雨林里新发现的这种发光的蘑菇Mycena luxaeterna,确实是一个永久性光源。据10月5日发表在《真菌学(Mycologia )》杂志上的一篇论文介绍,这种小蘑菇是在世界各地发现的七种可在夜间发光的菌类新种之一,这一发现使在全球发现的能在夜间发光的蘑菇种类增加到了71种。
旧金山州立大学的丹尼斯·德斯贾尔丁(Dennis Desjardin)和他的同事在新月之夜寻找蘑菇,他们进入的那片雨林经常伸手不见五指。然而德斯贾尔丁表示,不过"当你低头向下看,地面就像繁星点点的夜空。每一颗闪闪发光的小星星就是一棵蘑菇,地面美丽迷人。"
他们研究发现,M. luxaeterna的茎上拥有一种非常与众不同的粘性液体,在炎热的白天,这种物质可能起到保证蘑菇根茎湿润的作用。德斯贾尔丁表示,不知情的昆虫很容易粘在这种天然捕虫器上。德斯贾尔汀跟圣保罗大学的卡西乌斯·斯蒂瓦尼(Cassius V. Stevani)一起发现了这种蘑菇。德斯贾尔丁的同事、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科特兰分校的蒂莫西·巴罗尼(Timothy Baroni)研究这种蘑获得了国家地理学会的资助。
折叠Mycena silvaelucens研究人员在南太平洋婆罗洲马来西亚部分的一个猩猩恢复中心发现了蘑菇新种Mycena silvaelucens,其拉丁名字的意思是"森林之光"。大部分发光菌类都生长在世界热带地区树木茂密的森林地带,例如东南亚、加勒比海和南美。不过研究人员并不清楚上述植物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生长地,这些地方到底对它们的生长有什么好处。
旧金山州立大学的德斯贾尔丁和同事通过一个跨国科研小组,一直在寻找世界各地的荧光蘑菇。他们呼吁其他研究人员,如果你发现一种新的菌类,你不妨在夜间看一看,看看它是否能发出荧光。
折叠Mycena abieticola研究人员仅在巴西南部看见过一次发光蘑菇Mycena abieticola,以前人们曾在墨西哥看到过这种菌类,它们主要生长在杉树上。
旧金山州立大学的德斯贾尔丁表示,所有荧光菌类都发出波长相同的微黄绿色荧光。一个化学过程导致菌类发出荧光,目前,人们对这个化学过程了解很有限,该过程跟萤火虫发光的机制非常类似。
折叠Mycena luxperpertua研究人员在波多黎各一根倒下的原木上发现了荧光蘑菇Mycena luxperpertua,后来研究人员在实验室里培养出这种菌类。Mycena luxperpertua的意思是"永恒的光",这个名字取自《安魂曲(Requiem)》。
旧金山州立大学的德斯贾尔丁表示,这些发出荧光的菌类"看起来就像森林里一些非常可怕的动物闪闪发光的眼睛"。
折叠Mycena chlorophosMycena chlorophos是已知最为古老的发光菌类,19世纪研究人员首次在日本小笠原群岛发现了它。从此以后,科学家不管蘑菇发光不发光,他们把任何一种灰色菌类都命名为"发光的M. chlorophos",即使在美国发现也不例外。在2009年10月发表的论文中,这项研究的领导者、旧金山州立大学的德斯贾尔丁和他的同事们最终确定,只有东南亚有M. chlorophos。在这项研究中,他们向世界介绍了7种发光蘑菇新种。现在已知的71种荧光蘑菇中,有近四分之一是由德斯贾尔丁发现的。
折叠Mycena luxarboricola据最新研究,这种刚刚被发现的蘑菇可能有助于科学家更好地了解此类醒目的展示意图何在。例如,蘑菇可通过夜间发出荧光,吸引喜欢在夜间活动的昆虫,昆虫降落在它们上面,它们的孢子可能会粘在昆虫身上,它们通过这种方式把孢子传播开来。在浓密而少风的雨林里,这种方法是蘑菇繁衍后代的重要战略之一。
经济价值可能有毒,不可食用。
发现历史荧光小菇(Mycena chlorophos),其属名在希腊文中,意思是(绿色的灯),美锡尼(Mycena)是公元前十五世纪时相当繁华的古希腊城市,据说是在特洛依战争时,阿格麦穆隆王的宫殿里也摆着这样淡绿色的灯,发现这种真菌并将之命名的希腊学者,遥想着古代希腊宫殿里的种种风情,将这美丽的真菌取了如此罗曼蒂克的名字。早期在北美洲的居民,称呼这些发光的真菌为“jack-o-lantern”或是“foxfir”,意即“鬼火”或是“狐火”的意思;在日本则称之为“夜光茸”,在八丈岛的凤凰木或是小笠原诸岛的竹林中出现,在多雨的季节,小笠原当地甚至推出“green-pepe夜晚之旅”(green-pepe为当地称呼夜光茸用语),专门为观光客推出的旅游行程,还颇受好评。
荧光小菇Mycena chlorophos是已知最为古老的发光菌类,19世纪研究人员首次在日本小笠原群岛发现了它。从此以后,科学家不管蘑菇发光不发光,他们把任何一种灰色菌类都命名为“发光的M. chlorophos”,即使在美国发现也不例外。在2009年10月发表的论文中,这项研究的领导者、旧金山州立大学的德斯贾尔丁和他的同事们最终确定,有东南亚有M. chlorophos。在这项研究中,他们向世界介绍了7种发光蘑菇新种。现在已知的71种荧光蘑菇中,有近四分之一是由德斯贾尔丁发现的。
这种绿色霓虹蘑菇,或称荧光小菇(学名),通常在雨季出现在日本和巴西的森林中,和它们同样闪闪发光的孢子一起布满地面。树干的根部、掉落的树枝、堆积的树叶和潮湿的泥土为这种蘑菇提供了绝佳的生长环境。这种蘑菇鲜艳夺目的外表是源于生物发光,这 种诡异而奇妙的生物现象天然存在在众多自然界的植物和动物体上。1
科学原理关于荧光小菇类的发光机制至今尚未被阐明,但是似乎与萤火虫的发光机制有所差别。萤火虫的发光机制是体内的荧光素(luciferin)、荧光酵素(luciferase)、ATP及氧的化学反应而发光,笔者曾就荧光小菇进行研究,其发光的时间似乎有日周期性,一般荧光小菇自“出菇”注一后约莫可存活3天,其间若白天将荧光小菇移进室内暗处,并不会发光,直至傍晚时分才发出淡淡的绿光,但若混乱其光周期性,即使白天在暗室内依旧会发光。荧光小菇发光时,只有蕈伞会发光,蕈柄及菌丝体并不会发光,参照国外文献几乎可以确定在菌丝产生核融合注二产孢时会发光。为何荧光蕈类要在夜晚发光至今尚无定论,一般推测为吸引特定昆虫帮其散播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