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力特征(Soil fertility characteristics)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水、肥、气、热等营养条件的能力。是土壤物理、化学、生物等性质的综合反映。
主要内容是土壤肥力特征指土壤在某种程度上满足植物对水分和养分需要的能力。其具体表现为在植物生长的全部时间内,土壤不断地同时供给植物以最高数量的水分和养分。土壤肥力的实质是土壤的生命力。土壤肥力的高低取决于土壤肥力因素(水、肥、气、热)的协调状况。肥沃的土壤至少应具备:①水分、养分贮藏量丰富而适当,以保证源源不断地满足植物生长各个发育阶段的需要;②优良的生理调节机制,使土壤在不利条件下,仍然具有正常供应植物水分和养分需要的可能;③稳、匀、足、适的水热条件,以保证生理调节机制的正常运行。为提高土壤肥力,必须采取综合的培肥、改良措施。土壤肥力可分为自然肥力、人为肥力;有效肥力、潜在肥力等。1
土壤肥力评价中国土壤科学工作者在对土壤肥力评价的研究中,抓住了土壤与作物的联系,提出了对作物吸收养分的贡献率(无肥区产量与施肥区产量之比乘100,它是土壤基础肥力的表现)。这种贡献率因地区、土壤、作物而异。肥沃水稻土对水稻的贡献率可达80%左右,中低产水稻土相应降低;旱田土壤贡献率较水稻土低。土壤养分对水稻的贡献早稻低于晚稻,旱作物低于水稻,三麦则高于油菜。这一研究对因土合理运筹熟制和合理分配肥料起了很好的作用。
对肥沃土壤评价研究得出肥沃水稻土的肥力特征是具有适量和协调的土壤养分,适度的土壤渗漏量和良好的土体构造。肥沃的旱地土壤肥力特征是具有深厚的土层、有机质和养分含量高,壤质的质地和平坦的地形条件。这些对改良和培肥土壤提供了依据。1
肥力提高方法用地养地相结合是中国农业精华所在。中国土壤工作者在不同土壤上,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用地养地相结合的既能增产,又能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的措施。水田研究及成果最多的是水稻土,研究提出了培肥水稻土的措施是搞好农田基本建设改善土壤水分状况;合理施肥培育土壤肥力;水旱轮作,改善土壤性质;合理耕作,加强土壤熟化。旱地研究最多的是红壤,成果也丰富,突出的是种植绿肥,磷钾肥和石灰的施用。多种耕作及轮作制度。针对肥沃黑土在长期利用过程中肥力下降的问题,研究总结出了合理施肥和耕作;加强水分管理,防治春旱和秋涝等培肥地力的措施。对低产土壤,除了研究消除低产因子外,如盐碱土消除盐碱,坡耕地防止水土流失等,也研究了这些土壤的培肥措施。盐碱化土壤研究总结出的特有的耕作方法,种植绿肥和施用有机肥,既可以防止盐碱积聚,又能培肥土壤,是中国特有的以水肥为中心的改良和培肥盐碱土的措施。
有机肥培肥改土是中国农业的特色,中国土壤科学工作者在这方面做了很多调查研究工作,在秸秆还田方面,研究最多,特别肯定了作物根系及新鲜秸秆等非腐解有机物的重要作用。1
研究意义在中国经济建设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土地不合理利用,生态环境恶化,造成水土流失,土壤沙化,耕地被污染等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的现象。为此必须进一步研究生态条件和环境保护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制定有效的改善生态条件和保护环境的措施,防止土壤肥力退化,促进土壤肥力提高,保证农业持续发展。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郭亮 - 副教授 - 中国海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