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40~60cm。根茎匍匐,节间极短,具凹陷茎痕;肉质根块状纺锤形。掌状复叶,常3枚轮生茎顶,叶柄长4~7cm,无毛,基部具长约2ram的卵形托叶;小叶5,稀为7,膜质,羽状分裂,长6~12cm,宽2.5~6cm,裂片大小不等,一般中部的较大,两侧端的较小,先端尾状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稍偏斜,边缘具细锯齿和刚毛,小叶柄长3~20mm。伞形花序单生枝顶,具50~80花;花序梗长8~lOcm。花小,淡绿色;花萼具5小齿,无毛;花瓣5,卵形或长椭圆形;雄蕊5,与花瓣等长或稍长;子房2室,花柱合生,柱头稍膨大而微弯。浆果近球形或肾状形,径约8ram,熟后红色。种子2粒,近球形,白色,径2~3mm1。
生长环境性喜温暖凉润的环境,常散生于海拔1100~1700m潮湿凉爽之山谷阔叶林下2。
分布范围产于云南东南部。越南北部老街有分布。分布区与姜状三七相似,但更为狭窄2。
主要价值功能强筋健骨,化瘀疗伤,定痛通络。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软无力、肢体麻木、筋骨拘挛等症3。
保护现状保护价值主要供药用,效果与三七、姜状三七相似,具散瘀定痛、疗伤止血、滋补等功效。为稀有物种1。
保护措施建议在马关或屏边建立自然保护小区,进行就地保护,并积极开展人工引种栽培研究,扩大繁殖栽培1。
濒危状况濒危。自然条件下极难寻觅,采挖近绝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