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根粗壮,发达,常多分叉。茎直立,单生,基部无叶,秃净,上部具分枝,被柔毛。掌状复叶,通常小叶5枚,稀3枚或7 (-9) 枚;托叶膜质,大部分抱茎呈鞘状,先端离生部分披针状三角形;叶柄几全部与托叶合生;小叶披针形至线状长圆形,长25-50毫米,宽5-16毫米,先端锐尖,基部狭楔形,中脉在下面隆起,被柔毛,侧脉多达50对以上,两面均隆起,分叉直伸出叶边成细锯齿;小叶柄短,不到1毫米。头状花序着生顶端和上部叶腋,具花20-35朵;总花梗长1.3 (-5) 厘米,被柔毛;花序下端具1早落的膜质总苞;花长 (10) 12-17毫米,萼钟形,长6-10毫米,被长柔毛,脉纹10条,萼齿丝状锥尖,比萼筒长2倍;花冠淡红色至紫红色,旗瓣椭圆形,先端钝圆,基部稍窄,几无瓣柄,翼瓣长圆形,下方有一钩状耳,龙骨瓣长圆形,比翼瓣短,先端具小尖喙,基部具长瓣柄;子房狭椭圆形,无毛,具柄,花柱丝状,上部弯成钩状;胚珠5-8粒。荚果长圆形,长6毫米 (不包括宿存花柱),宽2.5毫米,膜质,棕灰色;有种子 (2) 3-6粒。种子阔卵形,直径1.5毫米,橄榄绿色,平滑。花果期6-10月。2
白花野火球**(东北草本植物志)(变种)**
本变种花乳白色至黄色,稍小;小叶较狭;萼齿较短,与原变种不同。2
生长习性野火球的根系在播种当年和第二年主要集中在表土层中,到第三年以后,下部垂直根生长较繁茂。其深度在播种当年可达85厘米左右,第二年达140厘米,侧根较多,分布较广,其根系分布深度显然不如紫苜蓿。5月初播种,当年只能在8月下旬开花,但种子不能成熟,第二年4月下旬开始返青,晚于其它豆科牧草,7月中旬开花,8月花初期刈割,草高可达50余厘米。刈割后再生力较弱,长势缓慢。野火球的分枝习性与紫苜蓿相同,播种当年只进行主茎及测枝的生长,根颈部位还进行分枝;越冬和每次刈后,才能从根颈部长出分枝。野火球是地面芽植物,喜湿润、肥沃的土壤,耐寒力极强,在东北地区–26℃也能安全越冬。在微酸性的黑上上,PH6.5—7.0的范围,生长茂盛。耐旱性差,在干旱具轻碱性的栗钙土草原上生长细弱。野火球发芽对温度要求比较严格,春播遇到干旱气温低时,发芽日数长达47—68天,此时,其它牧草如紫苜蓿、无芒雀麦等,只需14—41天。夏播(6月上旬至8月上旬),3一6天内即可全部发芽,整齐而又迅速,较其它牧草提早2—7天。8月中旬至下旬播种,发芽天数又逐渐延长,生长速度也变得缓慢,越冬前只能在主茎上形成一个侧枝。株高不足10厘米,仅生5—8个小叶片,主根的主要部分仅深入地下7—8厘米深。9月播种,大部分在当年不能发芽,以种子越冬,第二年5月才开始发芽。因此,野火球在播种当年,至少有两个半月左右的生长期,才能保证安全越冬。生长的第二年,于了月中旬刈割后,到越冬前8个月的期间内,只生长25—34厘米高。因此,每年只能刈割1—2次。3
主要价值药用价值【药 用】:全草。
【功 效】:镇静安神、止咳止血。
【主 治】:治心神不宁、心悸怔忡、失眠症、多梦、惊痫、癫狂、出血症、咳嗽。
【性味归经】:甘、涩,寒。肺、心、肝三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一12克。外用:捣敷。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
【考 证】: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一豆科》。
饲用价值各种家畜均喜食,尤其牛特别爱食。草质较硬,茎叶粗糙,质地中等。工栽培两年以上的草地,亩产于草200公斤左右,产草量偏低,但整个植株都可利用。在干草中,钙的含量是磷的10倍左右,故为家畜的钙质牧草。营养物质的含量以粗蛋白质较高,粗灰分中,矿物质含量高。如表97一1、97一2。野火球适于生长在微酸性的黑土地带,作为建立人工草地的豆科草,在森林草原、林绿草甸、草山草坡和河岸两旁种植,比较适宜。在南盐化的草甸土和干旱的栗钙土上生长很弱,叶黄株矮,逐年死亡。在盐碱较重的土质上不能成活,可见,在栽培野火球时,选择适宜土地很重要。在耐牧性和耐刈割性方面较差,不适于作为放牧草。野火球花期较长,花色鲜艳,还可作为观赏植物和空源植物。3
栽培要点整地前每亩施用堆肥或厩肥500公斤,追肥隔年施用一次,每次每亩施400公斤。采草或放牧用时,采用撒播、混播与条播均可,如果采种用时,宜行条播,行距40厘米。播种期5月上、中旬。采革用时每亩播种量为1公斤;采种用时每亩播量0.5—0.7公斤。放牧用时宜与其它禾本科牧草混合播种,覆土深度2厘米。3
地理分布野火球分布我国新疆、东北、内蒙古、河北等省区。在黑龙江省的小兴安岭、三扛平原,吉林省的长白山地和内蒙古的大兴安岭阔叶杂木林山坡等地普遍有野生种。吉林省公主岭人工栽培驯化已有三十余年历史,作为山地草场和丘陵牧场的豆科牧草,很有推广价值,在国外,苏联西伯利亚也有分布。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