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大羌活汤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大羌活汤,中医方剂名。出自《此事难知》卷上。具有发散风寒,祛湿清热之功效。主治两感伤寒,太阳与少阴俱病,头痛,发热,恶寒,口干,烦满而渴。

歌诀大羌活汤即九味,己独知连白术暨;散热培阴表里和,伤寒两感差堪慰。

组成防己、独活、羌活、黄连、苍术、炙甘草、白术、防风、细辛、黄芩各三钱(各9g),知母、川芎生地各一两(各30g)。

用法用量上㕮咀。每服半两,水二盏,煎至一盏半,去滓,得清药一大盏,热饮之。不解,再服三四盏解之亦可,病愈则止。若有余证,并依仲景随经法治之。

功用发散风寒,祛湿清热。

主治两感伤寒,太阳与少阴俱病,头痛,发热,恶寒,口干,烦满而渴。

方义大羌活汤由防己、独活、羌活、黄连、苍术、炙甘草、白术、防风、细辛、黄芩、知母、川芎、生地黄十三味中药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比而成。方中采用羌活、独活为君药(主药),具有散寒祛湿的功效。防风、苍术、防己、细辛、川芎可助羌活、独活来发汗解表,为方中臣药(辅药)。此外,黄连、黄芩可清热燥湿;知母、生地黄可清热滋阴;白术具有健脾益气、顾护中焦的作用,共为方中佐药(佐助药)。炙甘草味甘性平,益气和胃,起着调和药性的作用,为方中使药(调和药)。方中诸药合用,表里同治,汗不伤正,燥不伤阴,共同起着发汗解表、清熟养阴的作用。

运用1、在中医看来,大羌活汤是治疗外感风寒湿邪、入里化热伤阴证的常用方剂,主要以恶寒发热、肢体沉重、头痛、口干烦满、舌红苔黄而干、脉细数等为辨证要点。

2、现代临床常用来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风湿性关节炎等属于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类疾病。

使用注意《会约》:若内伤,不系外感传里者,忌用。

附方名称:大羌活汤

组成:为《此事难知》卷上引张元素方“九味羌活汤”之异名。见该条

出处:《医方类聚》卷六十二引《经验秘方》

名称:大羌活汤

组成:羌活、升麻、独活、苍术、防风、威灵仙、白术、当归、白茯苓、泽泻

用法:上㕮咀,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食前一服,食后一服

主治:湿气流于四肢,肢节肿痛

出处:《卫生宝鉴》卷二十三

功用:疏风理湿

名称:香苏散

组成:香附子、紫苏叶、陈皮、甘草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9g),水一盏,煎七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日三服;若作细末,只服二钱(6g),入盐点服

主治:外感风寒,气郁不舒证。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胸脘痞闷,不思饮食,舌苔薄白,脉浮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功用:理气和中,疏散风寒

名称:正柴胡饮

组成:柴胡、防风、陈皮、芍药、甘草、生姜

用法:水一盅半,煎七八分,热服

主治:外感风寒,气血不和证。发热恶寒,头痛身疼,无汁,痎疟初起,舌苔薄白,脉浮

出处:《景岳全书》

功用:解表散寒

名称:九味羌活汤

组成: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

用法:上九味,㕮咀,水煎服,若急汗热服,以羹粥投之,若缓汗温服,而不用汤投之也

主治:外感风寒湿,内有藴热证。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黄白夹杂或腻,脉浮

出处:《此事难知》

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化裁方之间的鉴别九味羌活汤、大羌活汤、香苏散与正柴胡饮均主治风寒表证,九味羌活汤与大羌活汤均主治外有风寒湿,里有郁热,九味羌活汤中仅用黄芩、生地黄,而大羌活汤中则用黄芩、黄连、生地黄、知母,从其方药组成及用量得知大羌活汤无论是解表还是清里作用,均较九味羌活汤明显;香苏散组成中仅用紫苏叶解表,香附、陈皮、甘草均非解表药,从用药分析其功用为以理气为主,解表为次;正胡饮中用防风、生姜、柴胡解表发汗,用陈皮、芍药、甘草调理气血,主治风寒表证夹气血不和者。

重要文献摘要《医方考》:经曰:气薄则发泄,故用羌活、独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之气薄者,以升发其传经之邪;又曰:寒胜热,故用黄连、黄芩、防己、生地,知母之苦寒者,以培养其受伤之阴。以升散诸药而臣以寒凉,则升者不峻;以寒凉诸药而君以升散,则寒者不滞。白术、甘草,脾家药也,用之者,所以益其脾胃而建中营之职尔。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刘清泉 - 博士生导师、教授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