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常绿攀援灌木,高可达5米;小枝粗壮,散生扁弯皮刺,无毛,幼时被腺毛,老时逐渐脱落减少。
小叶革质,通常3,稀5,连叶柄长5-10厘米;小叶片椭圆状卵形、倒卵形或披针状卵形,长2-6厘米,宽1.2-3.5厘米,先端急尖或圆钝,稀尾状渐尖,边缘有锐锯齿,上面亮绿色,无毛,下面黄绿色,幼时沿中肋有腺毛,老时逐渐脱落无毛;小叶柄和叶轴有皮刺和腺毛;托叶离生或基部与叶柄合生,披针形,边缘有细齿,齿尖有腺体,早落。
花单生于叶腋,直径5-7厘米;花梗长1.8-2.5厘米,偶有3厘米者,花梗和萼筒密被腺毛,随果实成长变为针刺;萼片卵状披针形,先端呈叶状,边缘羽状浅裂或全缘,常有刺毛和腺毛, 内面密被柔毛,比花瓣稍短;花瓣白色,宽倒卵形,先端微凹;雄蕊多数;心皮多数,花柱离生,有毛,比雄蕊短很多。
果梨形、倒卵形,稀近球形,紫褐色,外面密被刺毛,果梗长约3厘米,萼片宿存。
花期4-6月,果期7-11月1。
生长环境喜生于向阳的山野、田边、溪畔灌木丛中,海拔200-1600米2。
分布范围产陕西、安徽、江西、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区1。
主要价值经济价值:根皮含鞣质可制栲胶,果实可熬糖及酿酒。
**药用价值:**根、叶、果均入药,根有活血散瘀、祛风除 湿、解毒收敛及杀虫等功效;叶外用治疮疖、烧烫伤;果能止腹泻并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 用1。
**观赏价值:**金樱子为常绿攀援灌木,花瓣白色,可做观赏或绿化植物3。
繁殖栽培当前由于金樱子使用量大,野生资源衰竭,如果人工栽培金樱子应该有较大的发展前途。
(一)繁殖:用种子和扦插繁殖。以扦插繁殖为主。
种子繁殖:冬季用新鲜的种子播种,按30cm行距开浅沟,种子均匀撒入沟里,覆土1.5cm,每1h㎡播种量30-37.5kg。第2年春季出苗,出苗2-3年后,春季移栽。
扦插繁殖:在春季发芽前,选健壮的母株,剪取1-2年生枝条作为插条,长12-15cm,斜插于砂床中,压紧,浇水,保持经常湿润,盖以芦帘遮荫。约经2月左右即可生根发芽。至翌年2-3月或9-10月间移植。按行、株距各40-60cm开穴,每穴栽种1株,覆土压实,浇水。
(二)搞好定植
种植金樱子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壤土为好。凡土质粘重、易积水、多潮湿的地方以及盐碱土不宜种植。一般于春季2-3月或初冬10-11月份定植。在整好的地上,按行距1-1.5米、株距60-70厘米挖定植穴。穴径和穴深均为50厘米。每穴施入厩肥或土杂肥5公斤,与底土拌匀,上覆盖10厘米厚的细土。每穴栽入壮苗1株4。
(三)田间管理
苗床内需浇水保持经常湿润,注意遮荫。移植后须浇水,成活后还需浇水2-3次。每年松土、除草3-4次,并结合培土。春、秋各施肥1-2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