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正柴胡饮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正柴胡饮,中医方剂名。出自《景岳全书》。具有解表散寒之功效。主治外感风寒轻证。症见微恶风寒,头痛身痛,发热无汗,苔薄白,脉浮。临床上用于微发热恶寒,头痛身痛,苔白脉浮者。

歌诀正柴胡饮平散方,芍药防风陈草姜;轻疏风邪解热痛,表寒轻证服之康。

组成柴胡一至三钱(9g)、防风一钱(3g)、陈皮一钱半(4.5g)、芍药二钱(6g)、甘草一钱(3g)、生姜三五片。

用法用量水一盅半,煎七八分,热服。

功用解表散寒。

主治外感风寒轻证。症见微恶风寒,头痛身痛,发热无汗,舌苔薄白,脉浮。

方义本方证属外感风寒表证之轻者。风寒束表,毛窍闭塞,卫阳被遏,因感邪较轻,故症见微恶风寒、发热、无汗、头身痛;苔薄白,脉浮为风寒表证之征象。外感风寒,宜解表散寒;表寒轻证,只需轻疏肌表,微发其汗,病邪自可外达,不必用辛温重剂,徒伤其表。方中君以柴胡辛散表邪。臣用防风祛风寒,止疼痛。生姜辛温发散,助柴胡、防风解表透邪;陈皮疏畅气机,以助祛邪外出;芍药益阴和营,防辛散太过而伤阴,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本方药性平和,对于气血不虚而外感风寒较轻者颇宜。

配伍特点配伍药性平和,适于气血不虚而外感风寒较轻者。

运用1、本方为张介宾所创平散风寒法之代表方。临床应用以微发热恶寒,头痛身痛,苔白脉浮为辨证要点。

2、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疟疾初起以及妇女经期、妊娠、产后感冒等属外感风寒而气血不虚者。

加减化裁若寒盛而邪不易解者,加麻黄或苏叶以发散风寒;头痛甚者,加川芎以祛风止痛;热而烦渴者,加葛根以透热生津;呕恶者,加半夏以和胃降逆;湿盛者,加苍术以化湿运脾。

使用注意气血虚者慎用。

附方名称:一柴胡饮

组成:柴胡、黄芩、芍药、生地、陈皮、甘草

用法:水一钟半,煎至七八分,温服

主治:阴虚外感,内兼火邪,寒热往来,口中燥渴,妇人热入血室,及时感后阴虚而有潮热者

出处:《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名称:二柴胡饮

组成:陈皮、半夏、细辛、厚朴、生姜、柴胡、甘草

用法:水一钟半,煎七八分,温服

主治:四时外感,或其人元气充实,脏气素平无火,或时逢寒胜之令,本无内热等证者

出处:《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名称:三柴胡饮

组成:柴胡、芍药、炙甘草、陈皮、生姜、当归

用法:水一钟半,煎七八分,温服

主治:素禀阴分不足,或肝经血少而偶感风寒者;或感邪不深,可兼补而散者;或病后、产后感冒,不得不从解散,而血气虚弱不能外达者

出处:《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名称:四柴胡饮

组成:柴胡、炙甘草、生姜、当归、人参

用法:水二钟,煎七八分,温服

主治:凡人元气不足,或忍饥劳倦而外感风寒,或六脉紧数微细,正不胜邪

出处:《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功用:培助元气,兼之解散

名称:五柴胡饮

组成:柴胡、当归、熟地、白术、芍药、炙甘草、陈皮

用法:水一钟半,煎七分,食远热服

主治:中气不足,外邪不散;伤寒,疟疾,痘疮

出处:《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名称:加味柴胡饮

组成:柴胡、羌活、葛根、薄荷、浮萍、紫苏、甘草、当归身、生姜

主治:风寒表证头痛,憎寒发热

出处:《医门八法》卷三

功用:解表

重要文献摘要凡外感风寒,发热恶寒,头痛身痛,痎疟初起等证,凡血气平和,宜从平散者,此方主之。(《景岳全书》卷5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陈建伟 - 博士生导师、教授 - 南京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