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春花生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营养价值

花生学名为落地花生,在民间称为长生果,它属豆科作物,素有“中国坚果”、“绿色牛奶”和“素中之荤”的美称。由于营养丰富,故人们誉为“植物肉”,是高蛋白(含32%)的油料作物。干种仁含脂肪50%左右,出油率达44%以上。花生油是不饱和脂肪酸,其中绝大部分为亚油酸,具有降低人体血清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和冠心病及美容润肤功效。含有丰富的谷氨酸、不饱和脂肪酸、蛋氨酸及天门冬氨酸,有增强记忆力的作用。还含有核黄素、胆碱、VA、 VB、VE、VK及钙等20多种微量元素,儿童食之可促进脑细胞发育,对中、老年有很强的滋补保健和延年益寿作用,尤其可防老年痴呆症。更可贵的是其仁、皮、壳、叶、茎、油均可入药,可谓全身是宝。因此,生食花生不但可防口唇干裂、烦渴、声哑失音、口腔糜烂、便秘、痔疮、肛裂、胃胀、胃酸过多、营养不良症,而且对预防口角炎、干眼病、骨质增生、湿疥、皮炎、脚气病等维生素缺乏症效果更佳。

品种类型普通型、龙生型品种也有分布;南方花生区生育季节长,各种类型均可生产,稻田轮种面积较大,以种植珍珠豆型品种为主。

80年代以来,栽培面积最大的是几个类型间的杂交种如徐州68-4、花28等;普通型品种主要有临花1号、花17、开农8号、蓬莱一窝猴、系选7号、多粒型品种主要有抚宁多粒、金县四粒红、旅花一号等;龙生型品种主要有罗江鸡窝、南充混选一号等。珍珠豆型品种有伏花生、粤油551、白沙1016、汕油27、合油4号以及红梅早等品种的生育期均在120天左右,亦可用作夏花生栽培1。

播种时间中国南方春秋两熟花生区适宜播种期为2-3月中旬,长江流域春夏花生交作区的适宜播种期为3-4月下旬;北方大花生区以及花生产区适宜播种期多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花生发芽的温度:珍珠豆型、多粒型在12℃以上就能发芽,而普通型和龙生型在案15℃以上才能发芽,播种期稍迟。

春花生适期播种,可提高土地、光能利用率,使植株生长矮壮,节间密、分枝多、根系生长好,干物积累多,开花、结果多,饱果率高,易于达到高产优质的要求。过早播种,因温度低种子不能正常发芽,出苗慢,增加土壤病虫侵害的机会,出苗率低,幼苗生长不良,并影响花芽的分化发育;但过迟播种,南方产区处在高温多雨环境下,花生容易徒长倒伏,结荚少;中部和北方的花生,特别是普通型花生,在结荚成熟期间,往往碰上秋旱和低温,影响荚果发育和养分积累,导致饱果率、出仁率和含油率低而降低产量和质量。套种或夏播花生,前作物要采用早熟品种、早播种,避免花生过迟播种造成减产。

栽培要领五大要领。

精细整地、施足底肥春花生应选择土壤肥力较高、排灌方便的沙质土壤,每亩施优质农家肥150担,复混肥100斤,硼肥2斤,经耕耙整平后,按厢宽5.2尺,沟深0.6尺开沟,做到三沟相通。

选用高产稳定品种宜选用具有抗性强,生育期短、适宜密植、丰产稳产、单产300-350公斤。

适时旱播 合理密植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每亩用25克钼酸铵或50克花生根瘤菌剂拌种,可增产10-15%,要做到当天拌种,当天播完。

优化配方施肥根据花生需肥规律及土质、土壤养分含量,应施用花生专用肥,在苗期和初花期施肥后比常规肥料增产10%以上。在实花生期喷0.3%的硼砂液,结果期喷0.4%的磷酸二氢钾液可增产9-13% 。大力推广地膜覆盖和化学除草和促进早开花下针结果,提高饱果率和增加百仁重量的作用。同时可缩短生育期,为第二高产创造了有利条件。春播地膜花生每亩用膜6公斤。铺膜前每亩用四两“拉索”或“都尔”除草剂兑水50公斤喷厢面和边起除草作用。喷后覆盖地膜,保护含有除草剂的表土层。

加强田管及时破膜露苗,查苗补种。地膜花生播后15-18天齐苗,当子叶平展时,要及时人工破膜,以防高温烧苗,破孔大少子叶能长出地面为宜。对缺苗断垄的田块及时补种。要及时中耕除草,雨后清沟排清,保持土壤透气性,提高地温,有利于早形成根瘤菌,促壮苗早发2。

覆膜栽培地膜春花生在冀中南和冀东平原地区种植面积较大,这种模式在花生春季生产中是一种高效的种植模式。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可以实现花生提早播种,提高产量,及早上市,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种植效益3。

春花生覆膜夺高产的栽培技术主要有以下五点:

1.精细整地施足基肥覆膜花生生育期间不揭膜、也不中耕除草,因此整地要格外细致,达到畦面平整,表土疏松。土壤最大持水量以60%左右为宜,即掌握“捏土成团、落地散开”为度。花生对磷钾肥的需要量大,在覆膜条件下,生长势增强、根系发达、吸肥量增大,加上中途不揭膜,所以要一次性施足基肥。要求以有机肥和磷钾肥为主,有机肥与化肥结合、磷钾肥与氮肥结合。花生虽有根瘤菌固氮,但根瘤形成初期不可能固氮自养,因此基肥中配施适量速效氮肥,可起到“促苗养菌”作用。一般667平方米施猪牛栏粪1500公斤,最后一次耕耙时667平方米施尿素5公斤,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40~50公斤、氯化钾5~10公斤。基肥要匀施,最好先撒施再整地。花生需要大量的钙素,每667平方米宜用石灰或石膏25~30公斤,以作种肥穴施。

2.选用良种及早播种;实践证明,选用汕油523、汕油27、粤油256以及粤油169等品优势较大,其不但生育期适宜,抗性好,而且高产稳产。春花生一般在土温15℃以上即可播种,覆膜可使播种到出苗期间的日平均土温提高2.5℃~2.7℃,因此可比露地播种提前5~7天。

在当前栽培水平下种植密度可保持在行距26~33厘米,株距20~26厘米,每667平方米7000~8000穴,每穴2粒种子,667平方米14000~16000苗比较适宜。播种前晒果2~3天,剥仁后要分级粒选,按等级分区播种,并667平方米用25克根瘤菌及3~5克钼酸铵拌种。地膜花生不中耕除草,要严防杂草孳生,因此使用除草剂是覆膜春花生栽培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大面积实践证明,用48%“拉索”每667平方米150克对水60公斤,于播种后喷在畦面上,除草效果达95%以上。为防止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为害,畦面喷施辛硫磷效果良好。

3.提高覆膜质量要选用适宜幅宽和厚度的地膜,目前以选用厚度0.004毫米、幅宽850~900毫米的超薄地膜效果最佳。按地膜宽度作畦,畦面呈龟背形,播种并施盖种肥后覆膜,膜紧贴地面,拉紧铺平,四周用泥压实,膜上每隔2米左右压一小土块,防止鼓风翻膜,并要及时检查堵压漏洞。

4.加强田间管理春花生地膜覆盖,一般在种子播后10多天,幼苗就陆续出土,此时气温渐高,膜内气温可高达45℃以上,如不及时破膜露苗,就会造成高温烧苗。因此从见苗开始就需每天早晚检查,发现幼苗出土及时用刀在膜上划十字以助破膜露苗,破膜洞口以引伸幼苗真叶出膜为度,一般洞口直径3.3厘米左右。破口处再用泥土封实,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苗,发现小苗弱苗可用少量尿素加磷酸二氢钾根外喷施或穴施,促使幼苗均衡生长。

覆膜栽培要求一次性用肥,用量不易掌握,往往出现早衰或徒长。中后期叶色落黄,可在初花期、下针期、饱果期看苗用1%尿素或0.2%磷酸二氢钾进行根外追肥。如茎叶旺长,可在盛花期或下针期用1500倍15%多效唑溶液根外喷施进行抑制。用水田种植春花生要特别注意开挖好腰沟、围沟,确保地内不积水,耕层滞水及时排出田。

5.适时收获当饱果指数达到60%~70%时抓紧收获,收获过迟不仅降低产量,而且影响品质。直立型花生果仁休眠期极短,更要适时偏早抢收,避免荚果地下发芽。

春花生播种后出苗前常发生烂种,严重的烂种率高达20%,造成不同程度缺苗断垄。

选种种花生,亩用种量大,如果所用种子都从市场上购买,花费太大,所以许多农户在种花生时多用自留种。但是,花生种连年自留自用,会使其种性退化,导致减产。因此,农户在留用花生种时一定要掌握科学的选种方法。

花生属豆科作物,自花授粉,遗传性状相对稳定,是可以连年种植的。但是,花生同其他作物一样,有遗传性,也有变异性。遗传使其保持了品种性状的稳定性,变异则形成了品种的多样性。遗传和变异是选留花生种的客观物质基础。花生的变异率在5%以下,变异方向具有不确定性,发生变异的植株有的性状变好,有的性状变坏。农户选留花生种就是对所种的优良花生种进行提纯复壮,使该品种保持其固有的优良的牲征特性。

混合选择法是适合农户采用的花生选种方法。

1、选择优良单株

在花生收获时,首先依据所种植的花生品种的果形、大小标准,选择一系列没有发生变异的优良单株。其次,根据所种植的花生品种的综合性状,结合初选单株的结果数量、饱果率、单株分枝数、生长势、抗病性等性状在一系列初选单株中继续选择优良单株,选择那些结果数量多、饱果率高、分枝数多、生长势强、抗逆、抗病、不早衰的优良单株作为选留种株。选留种株数量以种植1亩花生选留700~800个优良单株为宜。

2、将选择的优良单株收后单藏、单种

将入选的优良单株的花生果收后单独晾晒,单独存放,第二年单独种植。次年收获时,重复上年的选种工作,这样经过2~3年的连续选种,对已经退化的品种可以起到提纯复壮的作用;对刚引进的新品种,则可防止其种性退化,使其性状更优,产量逐年提高。在选择优良单株时,若发现有明显优于原品种的变异单株,可单收、单晒、单存、单种,定向培育成一个新的优良花生品种。

烂种对策一、烂种原因种子质量差或贮藏不当、贮藏期过长;地势低洼,土壤黏重,质地差,土壤含水量高,种子出苗时间长;整地不实,影响种子对水分的吸收,苗弱;种子没有精选,大小不匀,播种不细或深浅不一,造成出苗不齐或缺苗断垄;多年连作不倒茬,苗期病害严重,造成缺苗断垄;施用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或施肥浓度过高,造成肥害,影响出苗;低温待续时间长,造成发芽出苗迟缓而烂种。

二、防治方法

精细选种。选用新花生种子,对留种花生适期收获并及时晒种,做到科学贮藏。播种前带皮晒种,加块花生新陈代谢,增强种子渗透力,提高种子吸水能力。播前1~3天剥壳,选拉大无损伤、胚根未萌动的种子播种。

药剂拌种。用种子重量0.1%的50%的甲基硫菌灵或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预防苗期病害。也可拌入种子重量0.2%的50%的辛硫磷乳油防治地下害虫及鸟害和鼠害。

精细播种。播种深度4~6厘米,要避免种子与肥料接触。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地温可提高2℃~3℃,播后种子发芽、出苗快,可减轻发病。

害虫防治由于春花生生长中后期降雨较多,湿度较大,易导致叶斑病的发生,花生受害后一般减产20%~30%。可用50%多菌灵1000倍液、70%代森锰锌500~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进行防治,每隔7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花生后期的害虫主要有蛴螬和棉铃虫。防治蛴螬可在8月份亩用铵磷或辛硫磷0.5千克,对水800~1000倍液浇穴。8月份发现有棉铃虫为害,可用快杀灵1500倍液于傍晚或早晨进行喷雾防治,并与杀菌剂混合喷施。4

收获贮藏花生适期收藏和安全贮藏是确保花生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措施。收获过早,影响籽粒内养分的积累,使籽仁灌浆不足,荚果不饱满,秕果多,出仁率低,含油量下降;收获过晚,果柄干枯霉烂,饱果易脱落,收获时易丢粒,收获费工,腐烂粒增多,造成减产。收获越晚,气温越低,果实不易晒,遇霜冻还会受冻,影响品质,甚至丧长生活能力,降低发芽率。特别是早熟品种,因休眠期短,在土壤水分、温度适宜时,还会大量发芽造成损失。尤其作种用的花生,更应及时收获,作到种子不见霜。

花生是陆续开花结果的作物,同一株上的荚果也不能同时成熟。那么花生何时收获最适宜呢?在正常情况下,应在早霜前,植株呈现衰老状态时收获最适宜。即顶端生长点停止生长,上部叶片发黄,中、下部叶片由绿转黄并逐渐脱落,茎蔓变黄并出现不规则的长条黑斑,大多数荚果荚壳网纹明显,荚果内海绵层收缩并有黑褐色光泽,籽粒饱满,果皮和种皮基本呈现固有的颜色,此时是花生收获的最佳时期。

新收获的花生,一般含水量为45%-50%,秕果含水量更高,可达60%,如不及时晾晒,易发生霉烂变质或遭受冻害。为了安全贮藏,确保花生品质,应在收获后,将带荚果的花生植株倒植在田间晾晒2-3天,以利促进后熟和风干,然后摘果,平摊晒果。当荚果晒到口咬发脆、手摇有响声、剥开荚壳手搓种皮易脱落时,含水量一般在10%以下,即可入库贮藏。

由于花生种子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亲水物质,在贮藏过程中,很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使呼吸作用增强,消耗养化,放出大量的热能使种子堆温度升高,种子受热发霉变质,丧失生活能力。实践证明,花生贮藏场所的气温在9℃左右、种子含水量在11%时,堆垛底部就会发热,出油率降低。种子含水量在13%、温度超过17℃,就开始生霉菌。若超过20℃就霉坏变质。即使种子含水量在安全贮藏水分界限之下,在-25%严寒中也会受冻。若超过安全水分界限,种子在-3℃条件下即能受冻变质。因此,花生在贮藏期间,必须干燥、通风发现种子含水量超过安全界限或种堆温度升高,就应及时翻仓晾晒,以确保花生种子的安全贮藏。

不宜据试验,花生种早剥壳1个月,会导致花生每667平方米减产10公斤;早剥壳2个月,每667平方米减产15公斤。这是因为花生米含蛋白质和脂肪多,吸湿能力强,很容易受高温、潮湿、阳光和氧气等外界条件的影响而发霉变质,降低或失去发芽力。再就是种子和空气接触,极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因此增强了呼吸作用和酶的活动能力,过早消耗了部分养料,降低了生活力。另外,早剥壳的种子容易感染病菌,影响出苗。一般来说,花生剥壳时间在播种前10天左右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