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工人作业环境特点
(一)生产性有害因素
1.化学因素:粉尘、一氧化碳、氮氧化物。
2.物理因素:高温、高湿、阴暗。
3.其他因素:劳动强度大、不良的作业姿势,无固定食堂。
(二)主要危害
煤矿工人容易患外伤、皮肤化脓症、感冒、支气管炎、慢性胃炎、矽肺、煤肺、煤矽肺等。1
井下工人窒息原因分析发生窒息的主要原因是缺氧。当氧的浓度降到12%以下时,人就会因缺氧窒息死亡。
产生缺氧的原因:
一是在高沼气(甲烷)矿井或有煤(岩)和二氧化碳突出的矿井中产生大量沼气或二氧化碳积聚.引起氧气含壁相对减少:
二是在低沼气矿井中通风不良的盲巷或采空区中二氧化碳、氮气等气体增加,使氧气含量相对下降;
三是在封闭的火区中氧含量下降,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相对增加。2
井下工人的职业病滑囊炎病因
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是指煤矿井下工人在特殊的劳动条件下,致使滑囊急性外伤或长期摩擦、 受压等机械因素所引起的无菌陛炎症改变。主要是煤矿井下工人在劳动时因跪、爬行、侧卧、肩扛等所致滑囊的一种创伤性、无菌性炎症病变。金属和化工矿山开采、隧道开凿等工人在劳动也可发生。但煤矿井下工人劳动条件和姿势较为特殊,本病更为常见。在跪和爬行时,膝关节较易受累,髌前滑囊炎多见;在侧卧和爬行时,膝、肘关节较易受累,膝外侧滑囊炎和鹰嘴滑囊炎多见;在肩扛时,肩关节较易受累,肩峰下滑囊炎多见。3
处理原则
1.治疗原则
(1)急性滑囊炎:以休息为主。防止继发感染。
(2)亚急性滑囊炎:穿刺抽液,囊内注入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并加压包扎。非手术治疗无效时行滑囊切除术。
(3)慢性滑囊炎:以理疗为主。皮肤胼胝样变者不宜行滑囊切除术。
2.其他处理
急性、亚急性滑囊炎患者治愈后可恢复原工作,亚急性患者久治不愈或反复发作者以及慢性患者应调离原工
作岗位。3
防护措施
1.尽量避免在不良的作业体位下长期工作,如跪、爬行、侧卧、肩扛等活动。
2.加强卜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性健康检查。3
钩虫病井下工人钩虫病是十二指肠钩虫或美洲钩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致的疾病。它是严重危害我国煤矿工人的寄生虫病之一。临床以贫血、营养不良、浮肿、腹痛及胃肠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高发区有“黄胖病”之称。
钩虫病是世界上分布广泛的由钩虫引起的肠道寄生虫病,在欧、美、亚洲均有流行。其中十二指肠钩虫分布于温带地区,美洲钩虫多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钩虫病除黑龙江、青海外,均有报道。北方以十二指肠钩虫为主,而南方以美洲钩虫为主。据1988~1992年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结果显示,全国约有1.94亿人感染钩虫,平均感染率为17.2%。1997~1999年对钩虫病流行较严重的江苏、安徽、湖北、云南及海南等省做抽样调查,结果显示除江苏外其余省份感染率仍达20%~60%。
不同职业、性别、年龄的人群的钩虫感染率有明显差异。这主要取决于是否暴露于钩虫幼虫污染的土壤及其暴露的频率。一般说来,农民、矿工因为赤手光脚接触土壤,幼虫易钻人皮肤而致病;钩虫感染率与性别的关系取决于参加农业劳动的机会。钩虫病以青壮年发病较多,儿童较少,偶有婴儿发病。4
矽肺矽肺又称硅肺,是尘肺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是由于长期吸入大量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所引起,以肺部广泛的结节性纤维化为主的疾病。矽肺是尘肺中最常见、进展最快、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类型。我国每年有为2万例左右的尘肺新患者出现。因此,尘肺的防治是一项艰巨的工作。
病因
1.空气中粉尘浓度
中游离SiO2含量在环境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越高,粉尘浓度越大,则造成的危害越大。粉尘浓度以mg/m3表示,当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较大,且浓度很高(数十甚至数数百mg/m3),长期吸入后,肺组织中形成矽结节。
2.接触时间
矽肺的发展是一个慢性过程,一般在持续吸入矽尘5~10年发病,有的长达5~20年以上。但持续吸入高浓度、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粉尘,经1~2年即可发病,称为“速发型矽肺”。
3.粉尘分散度
分散度是表示粉尘颗粒大小的一个量度,以粉尘中各种颗粒直径大小的组成百分比来表示。小颗粒粉尘所占的比例愈大,则分散度愈大。分散度大小与尘粒在空气中的浮动和其在呼吸道中的阻留部位有密切关系。直径大于10um粉尘粒子在空气中很快沉降,即使吸入也被鼻腔鼻毛阻留,随擤涕排出;10um以下的粉尘,绝大部分被上呼吸道所阻留;5um以下的粉尘,可进入肺泡;0.5um以下的粉尘,因其重力小,不易沉降,随呼气排出,故阻留率下降;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