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毛竿黄竹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形态特征

黄竹(原变形)

竿高8-15米(原记载为20-23米),直径7-10厘米,梢端略弯曲,基部第一至第三节环列气根;节间长34-42厘米,幼时被白粉;竿环平;箨环强隆起;节内长8毫米;主枝3枝,其余枝条较细,在竿上部者可下垂。箨鞘早落性,厚纸质至革质,通常较其所在的节间为长(变型花竿黄竹和流苏黄竹的可较短于节间),背面有白粉及易落的黑褐色小刺毛;箨耳长5毫米,宽1毫米其上生有长为0.5-1厘米的繸毛数条;箨舌高0.8-1厘米,腹面多毛茸,边缘具粗锯齿;箨片外翻,窄长形,长30-40厘米,宽约2.5厘米,占鞘口之1/2-1/3两面均被棕色小硬毛,尤以腹面的基部处为多。末级小枝具3-6叶;叶鞘具纵肋;叶耳镰形,其上具紫色缝毛数条;叶舌不明显,高仅1毫米,腹面具毛,先端波状浅裂;叶片披针形,质薄,长12.5-25厘米,宽1.2-2厘米,基部宽楔形至圆形,先端渐窄,最后扭转并具粗糙的长尖头,两面均具柔毛,叶缘具向下的小锯齿而粗糙,次脉4-7对,再次脉7-9条。花枝有大型呈圆锥花序状的分枝,节间长2.5-5厘米,无毛,或上部常具白粉,节上密集丛生多枚假小穗,形成球形的簇团,其直径为2.5-5厘米(原记载则是1.7-2.5厘米);小穗微扁,近于无毛而有光泽,长1-1.3厘米,宽2.5-3毫米,初为黄绿色,干燥后为枯草色,质地较软,含成熟小花2-5朵;颖2片,卵形,先端钝圆或尖锐;外稃与颖相类似而较大,长8-9毫米,宽5-8毫米,质地薄;近于膜质,无毛,惟常在边缘生纤毛,先端具1短芒刺状小尖头,其长约1毫米;内稃亦为膜质,长7-8毫米,宽1.4毫米,下部小花者背部具2脊,脊上生纤毛,脊间3脉,先端钝或为凹头,最上部的小花内稃圆卷而无2脊,或亦具2脊,则脊上无毛;雄蕊成熟后伸出花外,花丝细而长;花药黄色至紫色,长4毫米,先端具短的小尖头;子房卵形,较细长,上部生毛而下部无毛;花柱长5-6毫米,全体被微毛,柱头1,紫色,羽毛状。果实广卵形,基部圆,长5-7.5毫米,一侧具沟槽或微扁,先端具长喙,胚明显。(我国标本尚未见有果实,此处所记述系译自原记载)。

本变型与黄竹原变型的区别在于竿的节间被黄褐色贴生小刺毛。1

产地分布产云南西双版纳。1

栽培技术造林技术黄竹的造林技术一般采用母竹种植法造林。以下简述造林的主要技术 。

**造林地选择:**黄竹性喜温暖湿润的南方气候,主要分部在海拔 600 米以下的林地。对年降雨量 1000 毫米以上,年平均温度在 15—25~C 的地区最适宜生长。作为黄竹造林地的选择,应具备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湿润且排水良好的沙质地土壤 ,尤以富含有机质的厚土层 的沙质红壤佳。对土壤粘性重、干旱、贫瘠、地表过于潮湿的地段不宜作为黄竹的造林地 。

**整地:**采取块状全面整地方式。根据造林密度确定种植点,先清除树冠杂草,再炼山除杂,然后挖规格 50×50X 40 厘米的穴,挖穴时将心土和表土分别置于穴 的两侧 ,在施 1.5 千 克的复合肥 与表土混合于穴底,最后回填表土高于穴面成馒头状。整地时间应尽量在 1 月份完成 ,以利于 复合肥 的腐熟。

**造林季节:**根据广东省的气候条件,黄竹的移植时间最好在 2 月中旬至 4月上旬。一般在秆基笋目即将萌动至开始发芽前造林,栽植时间不宜过早或过迟。过早,气温低,竹蔸上芽眼长时间不能萌发出土而腐烂。过迟,芽眼竹根已开始萌发,竹叶也已长出,易损伤笋芽竹根和嫩叶 ,影响成活 。气温 高时,竹子蒸发作用强 ,易失水分 ,对成活也不利。最后选择在阴天或雨后进行栽植。

**造林密度:**黄竹属于中大型竹种,造林密度一般为每公顷 825 株,株行距以 3×4 米 为宜 。

**母竹的选择与挖掘:**选择竹龄为、1-2 年生,长势健壮、分枝低、枝叶浓密、竹节正常 、无病 虫害的竹株 作为母竹 。以竹蔸上有 3-5 个行大充实饱满芽眼为佳。对竹杆过粗或过细的竹株,和竹龄过大竹叶稀少的竹株,都不宜作为母竹。挖取母竹时,在距母竹约20cm处挖开土壤,找到竹蔸,去除周 围土壤 ,再用利刀把母竹与其他竹蔸切断 。注意在挖蔸和切断时 ,要避免损失竹蔸和 笋芽。挖起母竹后 ,立即切去基杆 1 米左右以上部分 ,以减少水分蒸发 。切口成马耳形 ,切口斜 向与竹蔸弯曲方向一致。并注意最上一节留长一些,以利母竹在栽植后能截留降雨,保持水分平衡 。母竹应随挖随栽 ,避免长距离运输和长 时间放置,放置时间越短存活率越高 。挖取的母竹若不 能及时栽植,应放在阴凉处或假栽植 ,并浇水保持竹蔸湿润 。若运输 的时间和距离过长,还应用湿草和泥包扎竹头,防止芽眼和根系干燥。

**母竹栽植:**先在挖好的穴中重新挖开,深约 25cm,小心将母竹放入穴中 ,主杆与地面成 45-60 度角,马耳形切口向上,以便接存雨水。然后分层填满表土,并从外向内压紧土壤,使竹蔸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最后再盖上一层松土。若植后连续晴天过久,应在母竹顶端截节中注满清水 ,以提 高成活率 。

幼竹期的管理**除草松土:**黄竹在郁闭前,于每年的6 月和 10 月各除草一次。6月林地上的杂草幼嫩,除后容易腐烂。10月则是杂草生长旺季,若不及时除草 ,将消耗林地大量的水分和养分 ,对黄竹的笋竹生长不利 。

**施肥:**在黄竹幼林期 ,每年应施肥2次以上 。第一次在夏季 ,在进行除草松土后,每公顷施速效性的尿素 600 千克,以保证黄竹出笋时的快速 生长;第二次在冬季 ,每公顷施家栏肥30吨左右,或施复合肥每公顷 1500 千克。此时施肥既能增加土壤肥力,又能保持土温对黄竹提高抗霜冻的能力。

施肥方法:速效肥可均匀撒在林地上,而冬季肥可采用沟施 ,沟深 25cm左右 ,施后盖土 。

**保护:**新造竹林要严禁放牧,以防止对笋、竹的破坏,要加强病虫害管理 ,及时 防治 。

成林期的管理**施肥:**施肥是黄竹提高产量 的关键,以量少次多适时为原则 。成林黄竹每年应施肥 3 次以上。第一次在 4 月下旬,称笋前肥,每公顷开沟埋施腐熟肥 6 吨与泥土混合;第二次在 6、7一月份,称笋期肥,每公顷撒施尿素 600 千克,以促进笋竹生长;第三次施肥在 l2 月或来年 1月份 ,结合冬季砍竹后 ,及 时清理林地 ,再每公顷开沟施复合肥 3 吨,冬季施肥可起到养竹 、增加土温和土壤有机质 ,催发笋芽 的作用。

**合理采伐:**采伐黄竹应用龄级择伐的方式,即只采伐达到年龄的竹子。1-3龄竹为壮年竹。生长旺盛,萌生竹笋多,正处在生长发育期,应避免采伐,故以采伐 4 年以上的竹子。采伐季节应选择在冬季的11、12 月份,以避免损伤 当年生的幼竹 。采伐方法要正确 ,采伐时应齐、地面砍伐,以降低伐桩,提高竹材利用率。方便竹林的经营管理。

病虫害防治黄竹在其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从出笋、成竹到成林都会受到病虫害的危害 。最常见 的病虫害有竹丛枝病 、竹斑病、竹蛾 、朱螟 、竹蝗和竹蚜虫等 。对这些病虫害应采取“预防为主 ,积极消灭”的方针,实行综合防治,以提高防治效果,降低病虫害防治成本。2

主要价值黄竹俗称篁竹是青皮竹的一个变种。它具有竹蔑坚韧、拉力强、伸缩小和成林快、产量高、效益好的特点,可用于编缆、打索,搭棚 、围篙、造纸和编织工艺品及 日常用品等,是集用材、观赏、防风、固堤于一身的首选竹种。3

同种变种1.花竿黄竹(变型)

本变型与黄竹原变型的区别在于竿节间具黄色纵条纹,又箨鞘有时短于其节间,箨舌先端呈流苏状。产云南西双版纳。

2.流苏黄竹(变型)

本变型与黄竹原变型的区别在于箨鞘短于其节间,箨舌先端深裂作流苏状,其上的繸毛长5-10毫米。产云南西双版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