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蟹獴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蟹獴是一种哺乳动物,身体长约一尺,毛灰色、棕色、黑色相间。生活在水边,能游泳,捕食鱼、蟹、蛙等,毛皮珍贵。我国长江下游以南各省有出产。1

形态特征成体一般体长400~840毫米,尾长270~335毫米,尾长约为体长的2/3。体重1.5~2千克,最大可达3千克。外形酷似红颊獴,但体形较大得多,且略微粗壮。鼻吻尖长,耳短小。颈短而粗,体躯稍粗壮,略似扁圆形。乳头有6个,位于腹部。有一对臭腺,腺外有小开口,但不及大、小灵猫的发达。尾基部粗大,向尾末端逐渐尖细。四肢短矮,各具五趾,第一趾爪较短小,第三、四趾和爪甚长而尖锐。肛门两侧有一对肛门腺,有腺孔可放出臭气。1

生活习性喜栖于山林沟谷及溪水旁,多利用树洞、岩隙作窝。早晨或黄昏出洞觅食。经常雌雄相伴,有互相救助的习性。母兽携幼仔出游时,常发出咕咕叫声在前引导。嗅觉异常灵敏,当发现地下有蚯蚓、昆虫幼虫时,立即用前爪和吻鼻端拱土挖掘。春天时常到翻耕过的田地里寻食,冬季则到草堆中搜猎,食物包括蛇、蛙、蟹、鱼、小鸟和多种昆虫,亦能爬树采食鸟卵。爪哇獴体型略小,为著名的食蛇动物。动作迅如闪电,能不停地向蛇进攻。

当然蟹獴因受体型、体力的限制,对付蝮蛇、眼镜蛇等毒蛇尚绰绰有余,当遇到眼镜王蛇或蟒蛇这类更凶猛的对手时,就难以对付了,最好的办法就是逃之夭夭。

栖息环境一般栖息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树林草丛、土丘、石缝、土穴中,喜群居。喜栖于山林沟谷及溪水两旁的密林里,尤其在间杂有山坑田的山地杂木林区,更是它们经常活动的良好环境。洞栖,洞穴结构较简单,多利用树洞,岩穴或草堆作窝。能攀缘上树捕捉鸟雀,但不栖息于树上。1

食性特征解剖蟹獴胃,见有蛇、蛙、鸟的羽毛和各种昆虫幼虫,软体动物等。从烟油黑色的獴粪中,也可见到蟹壳、蛇和鱼鳞、鸟类的羽毛和昆虫的躯壳,尤其蛇鳞出现的次数较多。可见獴的食性比较复杂,但以各种小型动物为主食。除吃上述动物外,还捕食虾、泥鳅、蚯蚓、田螺、蝼蛄、金龟子幼虫等。据了解,广州动物园饲养的食蟹獴,若许久不饲喂活蛇,便显出精神不振,喂给蛇后又恢复常态。异常活跃。所以,蛇是獴的重要食物。1

繁殖习性一般生后10个月龄性成熟,雌雄两性均在1年内可达性成熟,每年繁殖1胎。2~3月发情,发情时母食蟹獴阴门出现肿胀,粉红色,此时公母獾互相追逐,并大声呼叫吸引对方,母獴接近公獾立而不动,接受爬跨。笼养发现母食蟹獴发情,应及时将母食蟹獴放进公獾笼内交配。交配多在夜间进行。母食蟹獴妊娠仅1个多月,一般为57~80天,多在4月份产仔,每胎产2~5只,个别产1只或5只以上。仔鼬发育较快,生后2个月可独立生活。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丽霞 - 博士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