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下级
Bretschneidera.伯乐树属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无患子目中,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分在十字花目中,可以选择性地和叠珠树科合并,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维持原分类,但2006年5月7日新修订的结果是直接合并叠珠树科中。
种属分布仅1属1种,即钟萼木
地理分布中国特有,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
生长习性海拔 500~1600米的山坡或沟谷林中
形态特征落叶大乔木,高15~30米;树皮含芥子精细胞,有辛辣味;小枝具大叶痕。
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无托叶,具长柄;小叶对生,7~13枚,全缘。花两性,排列成顶生总状花序;花萼大,宽钟形,边缘不明显5齿裂;花瓣5,插生于萼筒上方,不等大,具爪;无花盘,雄蕊8,分离,着生于萼筒基部;子房上位,中轴胎座,3室,每室有胚珠2颗。
蒴果倒卵形,外面具多数瘤状凸起,三爿裂,外果皮木质,厚,内果皮和隔膜膜质;种子无胚乳,胚伸直,子叶肥大。木材解剖显示导管壁具螺旋纹,射线宽,多数3~6列,木纤维以纤维状管胞为主。
花粉粒(2~)3沟,不具明显内孔。染色体基数x= 9。
种类钟萼木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又称伯乐树。钟萼木科、钟萼木属的双子叶植物。落叶乔木,高可达 25米。单数羽状复叶,有小叶11~15片,小叶对生,矩圆形、狭卵状或狭倒卵形,先端尾尖,基部稍歪斜,全缘。总状花序顶生,长20~35厘米,轴密被锈色柔毛; 花萼钟状,具不明显的5裂,外面被微柔毛;花瓣5,粉红色,雄蕊8,子房3~5室,每室有胚珠2粒。蒴果木质,深褐色,椭圆状球形或近球形,熟后3裂,外被短柔毛和斑点。种子红色,长椭圆形或近球形。为中国特有的单型科植物,也是起源古老的孑遗植物,分布范围较小,随着森林植被的破坏,数量日趋减少,为稀有种。在贵州主要分布于梵净山、雷公山、从江太阳山、黎平、丹寨、开阳、独山、平塘、荔波、榕江、贞丰、册亨、赤水、盘县、惠水、瓮安、三都等地,垂直分布幅度较大,在海拔500~1800米之间。常散生于湿润沟谷或溪边常绿林或常绿落叶混交林中。1
分布及用途产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多生于海拔1000~1600m的湿润、温暖的沟谷或山地常绿阔叶林中。我国特有稀有树种,该科仅此一种,古老的残遗种。优良用材,可供家具及室内装修等用;树形优美,花色艳丽,是良好的庭园观赏树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药用价值树皮入药,外用有祛风活血之效。
亲缘关系W·B·赫姆斯利1901年把本科置于无患子科中,A·恩格勒1919年移入七叶树科中,1924年独立为钟萼木科,曾隶属罂粟目(Rhoeadales)、无患子目(Sapindales)、白花菜目(Capparidales)等。
由于树皮含芥子精细胞而被认为与辣木科(Moringaceae)有亲缘关系。但实际上本科的子房和果的特征与该科完全不同。C.海姆施及中国唐耀教授根据木材解剖学的研究认为这一单种属应独立成科,且隶属于无患子目。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