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爆米花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爆米花(Popcorn)是用玉米、酥油、糖一起放进爆米花的机器里做成的一种膨化食品,味道比较甜。 取适量的玉米(或大米、小米)放入爆花锅内,并封好顶盖,再把爆米锅放在火炉上不断转动使之均匀受热后,就可爆出爆米花来。

做法一般锅、精质油或黄油、玉米粒,都是1:1平铺在底部!(可按家中量勺为准,玉米量为平辅锅底)全部材料入锅后,开小火,不时的晃一晃,可以用筷子搅拌一下,至第一个爆开,可以往爆米花中放入糖,喜欢可以多放,(不可早放,油糖加热会焦的很快)就完全盖好锅盖,不然全都飞出锅外面了!然后可以听到不断有迅速爆开的声音,当声音速度放慢了就可以离火了。冷几秒钟,不然里面还会不时有飞溅出来的爆米花,也可以让余热再把未爆的爆开,然后就可以开锅了。 注意:当声音放慢就要离火,千万不要舍不得下面没有爆开的,不要在火上停留太长时间,这样就会全糊的。

饮食文化历史来源爆米花是一种古已有之的膨化食品,数百年前“项链”馋人早在欧洲移民迁入这块“新大陆”之前,居住在这块大陆上的印第安人便盛行吃爆玉米花了。哥伦布在返回欧洲后,曾向人们描绘了“新大陆”上的印第安儿童用爆玉米花串成项链在街上兜售的生动情景。也是印第安人教会了欧洲新移民如何栽种、如何烘烤玉米的技术。一名历史学家还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洞穴里发现了5000年前古代印第安人食用的爆玉米花,只是由于当时的“工艺”所限,在口感上远远不如当代爆玉米花松脆而已。现代的发明家为喜食爆玉米花的家庭设计了一种电锅,据说仅花费10分钟就能爆制好一大盆玉米花。美国的许多地方电视台还常常播出如何爆制玉米花的常识,还介绍各种新风味爆玉米花的方法。一名频频在电视屏幕上亮相、自称为“爆玉米花大王”的专家瑞顿·巴哈尔已成为全美家喻户晓的人物——此君一上台,讲的都是“玉米经”。

爆米花

起源于中国宋朝的爆米花,当时的诗人范成大在他的《石湖集》中曾提到上元节吴中各地爆谷的风俗,并解释说:“炒糯谷以卜,谷名勃娄,北人号糯米花。”为什么把爆米花叫做“孛娄”呢?爆米花想是摹拟爆谷时的响声,因为当地的方言把打雷的声音叫做“孛辘”。清代学者赵翼在他著的《檐曝杂记》记收有一首《爆孛娄诗》:“东入吴门十万家,家家爆谷卜年华。就锅排下黄金粟,转手翻成白玉花。红粉美人占喜事,白头老叟问生涯。晓来妆饰诸儿子,数片梅花插鬓斜。”诗人笔下的爆米花不仅写得很美,而且洋溢着生活的情趣。 范成大在《吴郡志·风俗》中记载:“上元,……爆糯谷于釜中,名孛娄,亦曰米花。每人自爆,以卜一年之休咎。”在新春来临之际宋人用爆米花来卜知一年的吉凶,姑娘们则以此卜问自己的终身大事。宋人把饮食加入文化使之有了更丰富的内涵。爆米花松脆易消化,可作为日常的可口零食。爆米花的发明更折射出中国饮食的丰富多彩,它有更深的含义,就是开创了一种食物的加工方式膨化食品。说明中国古代的食品加工不止仅仅是食品简单的加热作熟,而是通过的物理的高温高压作用原理来改变食物的状态口感,这种加工方式就是现代新兴的膨化食品。这种加工方式使普通不和口的食品变为可口有特色的食品小吃,可以说千百年前的爆米花是近现代各种五花八门膨化食品零食小吃的祖先。

龙头节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为龙头节,也叫龙抬头,是中国民间传统的节日。龙头节的很多传说都与饮食有关。 龙头节与爆米花传说龙头节最早起源于伏羲氏时代,伏羲“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饭,御驾亲耕”。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等也相继效法伏羲。到周武王时每年二月初二还举行盛大仪式号召文武百官都要亲耕。二月初二这天有看“引龙熏虫”之说,为的是驱毒,以免于病疫。这一天民间饮食多以龙为名,以取吉利,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米饭叫食“龙子”,吃馄饨叫食“龙牙”,蒸蒸饼也要在面上做出龙鳞状来,称“龙鳞饼”。家家户户还要吃春饼、炸油糕、吃猪头肉、爆米花以“挑龙头”、“吃龙胆”,庆贺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收,国泰民安。金豆开花与爆米花的传说是,武则天做了皇帝,因她篡夺了唐室江山,惹怒了玉皇大帝,便谕旨龙王三年内不准向人间降雨。这可苦了老百姓,只见大地旱得庄稼枯死,河塘干竭,断绝生路。龙王看见人间五谷干枯,饿殍遍野时,不忍心违旨降了雨。玉皇大帝闻之勃然大怒,即将龙王压在一座山下受刑,并立石碑上面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若想重返灵霄阁,金豆开花方可归。”老百姓为了搭救龙王,就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找呀找呀,可哪里都找不到这样的豆呀!到了二月初二这天,有个人看见一个老婆婆在集上卖苞谷粒,他灵机一动,这玉米粒不就是金豆吗,炒炒不就开花了。于是,玉皇大帝就免了龙王的罪将它召回天庭,重掌风雨大权,不久人间普降春雨。打这以后每年的二月初二老百姓就都爆炒玉米花吃,边吃口里还念叨着“二月二,龙抬头,大囤满,小仓流”的顺口溜,以寄希望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景。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张磊 - 副教授 - 重庆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