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西方园林史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内容简介

“西方园林史”是高等院校园林、风景园林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也是城市规划、建筑学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朱建宁编著的这本《西方园林史--19世纪之前(第2版高等院校园林与风景园林专业规划教材)》按照西方园林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点,系统地阐述了从古埃及到近代西方园林艺术的发展历程,着重分析了意大利、法国、英国及美国等西方主要国家园林艺术风格产生的时代背景、发展历程、典型特征、代表人物及作品,有助于读者系统地了解西方园林的艺术特点以及蕴含的自然观和思想文化内涵,从而提高读者的专业素养和鉴赏能力,丰富园林艺术的创作手法。 《西方园林史--19世纪之前(第2版)》可作为高等院校园林、风景园林等的专业教材,也可作为城市规划、建筑学、观赏园艺、旅游等相关专业人员了解西方园林的参考资料1。

目录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1章绪论

第2章古代及中世纪园林

2.1古埃及园林

2.1.1古埃及概况

2.1.2古埃及园林概况

2.1.3古埃及园林特征

2.2古巴比伦园林

2.2.1古巴比伦概况

2.2.2古巴比伦园林概况

2.2.3古巴比伦园林特征

2.3古希腊园林

2.3.1古希腊概况

2.3.2古希腊园林概况

2.3.3古希腊园林类型及实例

2.3.4古希腊园林特征

2.4古罗马园林

2.4.1古罗马概况

2.4.2古罗马园林概况

2.4.3古罗马园林类型及实例

2.4.4古罗马园林特征

2.5中世纪西欧园林

2.5.1中世纪西欧概况

2.5.2中世纪西欧园林概况

2.5.3中世纪西欧园林类型

2.5.4中世纪园林的特征

第3章意大利园林

3.1自然概况

3.2文艺复兴运动概况

3.3园林发展概况

3.4园林实例

3.4.1文艺复兴初期园林实例

3.4.2文艺复兴中期园林实例

3.4.3巴洛克时期园林实例

3.5意大利式园林特征

3.5.1相地选址

3.5.2庄园布局

3.5.3造园要素

第4章法国园林

4.1法国概况

4.1.1地理位置

4.1.2自然条件

4.1.3历史概况

4.2法国文艺复兴园林概况

4.3法国文艺复兴园林实例

4.4法国古典主义园林概况

4.5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实例

4.6法国风景式园林概况

4.7法国风景式园林实例

4.8法国园林特征

4.8.1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特征

4.8.2法国风景式园林特征

第5章英国园林

5.1英国概况

5.1.1地理位置

5.1.2自然条件

5.1.3历史概况

5.218世纪前的英国园林

5.3英国规则式园林实例

5.4英国规则式园林特征

5.5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

5.5.1自然风景式园林的成因

5.5.2自然风景园的发展

5.6自然风景式园林实例

5.7中国园林艺术对西方的影响

5.7.1 17世纪上半叶之前的东西方文化交流

5.7.2“中国热”的产生与发展

5.7.3中式造园要素——“构筑物”

5.7.4山、水、石、植物要素的借鉴

5.8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特征

5.8.1相地选址

5.8.2园林布局

5.8.3造园要素

第6章欧洲其他几国园林概况

6.1西班牙园林概况

6.1.1西班牙概况

6.1.2西班牙伊斯兰园林

6.1.3西班矛文艺复兴园林

6.1.4西班牙勒诺特尔式园林

6.2荷兰园林概况

6.2.1荷兰概况

6.2.2荷兰文艺复兴园林概况

6.2.3荷兰勒诺特尔式园林

6.3德国园林概况

6.3.1德国概况

6.3.2德国规则式园林概况

6.3.3德国勒诺特尔式园林

6.3.4德国自然风景式园林

6.4奥地利园林概况

6.4.1奥地利概况

6.4.2奥地利园林

6.5俄罗斯园林概况

6.5.1俄罗斯概况

6.5.2俄罗斯园林概况

6.5.3俄罗斯勒诺特尔园林实例

6.5.4俄罗斯风景式园林概况

6.5.5俄罗斯风景式园林实例

第7章19世纪城市公园

7.1 19世纪欧洲概况

7.2 19世纪欧洲艺术运动

7.3城市公园的兴起

7.4英国城市公园

7.4.1城市公园发展概况

7.4.2城市公园实例

7.5法国城市公园

7.5.1城市公园发展概况

7.5.2巴黎城市美化的意义

7.5.3城市公园实例

7.6美国城市公园

7.6.1美国概况

7.6.2美国园林概况

7.6.3城市公园实例

7.6.4美国州级公园

7.6.5美国国家公园

7.7 19世纪园林特征及其影响

推荐阅读书目

参考文献

彩图

主要内容西方园林与中国园林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传统,是世界园林艺术中的瑰宝。

在西方,无论是基督教的伊甸园,还是希腊神话传说中的爱丽舍田园,都为人们描绘了天使在密林深处,在山谷水涧无忧无虑地跳跃、嬉戏的欢乐场景。这种原始环境中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活空间,既是早期人们造园的蓝本,也是园林艺术取之不尽的源泉。

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园林与神话说中的天堂是有所不同的。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天堂的魅力之一是凭借想象的‚纯粹的自然‛,而园林是介于人类对自然的情感和对艺术的感受之间的人工环境。园林中包含了自然,并以自然要素如水、光、空气以及生物等,结合人工要素,构成其艺术要素。

因此,园林的出现,应是在人类感到其生活环境已远离自然,并且人类已经有了创造美的欲望的时候。造园表明了人类希望在赖以生存的土地上寻回失去的乐园的愿望,是人类对理想的生存环境的憧憬。造园既是人类情感对失去的乐园的回归,同时又是人类走向理想的生活环境的开始。

园林可以看作是人们摆脱日常烦恼与失望的产物,是理想世界在现实生活中的4反映与依托,是人们躲避现实、要求变革与追求自由的思想产物。因此,园林通常代表着一种对现实政治状况、历史背景、社会灾难和生存压力的反判。当现实世界难以使人满足时,人们便沉醉于园林所构成的理想生活环境之中,而对现实生活采取抵触、甚至对抗的情绪。

园林也是人们抒发怀旧情感的方式之一。同诗歌、文学及绘画等艺术形式一样,园林艺术中普遍存在着‚厚古薄今‛的偏好,它以时空上遥不可及的古代为样板,从而避免了各种形式的批评与验证,使艺术家的想象力得以尽情地发挥。神话艺术中创造的乐园,就构成了一种理想而遥远的、想象多于现实的境界。

园林艺术的演进就在于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始终能够创造出与自然相协调的生活环境,这也是各民族所向往的共同的园林形象。但是,各民族对这一形象的认识和表达方式不同,由此产生了不同的园林形式。在气候条件和生活习俗的影响之下,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过多次演变而逐渐成熟,最终形成各民族特有的园林样式。

决定园林艺术形式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社会文化背景和与之相适应的哲学思想,尤其是美学观点。美是艺术的灵魂,也是园林艺术要着重表现的方面,不同的美学思想决定着不同的园林艺术形式。

此外,田园生活也是影响西方园林艺术的重要因素之一。古代的人们就已开始将田园生活环境理想化,古罗马诗人维吉尔(Virgile,前70一前19)就曾竭力讴歌田园生活,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建造乡村别墅之风尚从古罗马时代起就长盛不衰。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园林表现的是以山脉景观为主的田园风光,其中布置着岩洞、古代遗址以及崇尚古代先贤道德的庙宇等建筑物,它们在人们心目中成为充满田园诗意、愉悦欢乐的自然环境的象征。描绘田园风光的诗歌和风景画,对以后英国风景园的产生也起到积极作用。

与田园生活相关的是将神话传说中的神灵形象化、具体化。在文艺复兴时期以及后来的巴洛克园林中,常将理想的田园风光与神话传说中的情景相结合,在花园中布满神像。人们创作的这些代表古代的、有着超自然神力的神像,也表达了人力能够影响并改造自然的西方哲学思想。传统的西方园林以意大利台地园、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和英国风景式园林为代表,它们同时也代表着规则式和不规则式这两大造园样式。在西方,规则式园林出现较早,并在从古埃及的庭园一直到法国古典主义园林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在西方,从古希腊哲学家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主义者,一贯主张美表现在比例的和谐上。各种形式的和谐,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追求的最高目标。从比例的观念上可以看出文艺复兴时代各种哲学观点、科学技术以及艺术上的发展趋势。规则式园林确保了这种美的实现,因为它的各造园要素都符合比例的和谐这一原则。因而在文艺复兴时期,没有其他任何艺术形式能够像园林艺术那样将各种思潮融会贯通并全面、准确地表达出当时的美学思想。

自然是园林需要着重表现的另一个方面,各民族的园林艺术都竭力表现出入工与自然的和谐,追求自然美。然而,各民族对自然美的认识有着巨大的差异。西方传统的观点认为,美需要通过人类的创造力来实现,自然本身只是一种素材。只有借助艺术家的再创造,才能表现出自然的美,而离开了艺术家的努力,自然不会成为艺术品,亦不能最大限度地展示其魅力。因此,园林艺术便构成了自然美的最高境界。只有借助于艺术家精心的、富有勇气的创新手段,自然才能够达到最完美的高度。因此,整形灌木、造型树木以及几何式花坛等经过人工处理的‚自然‛与真正的自然本身之间并不存在任何矛盾。自然只不过是原材料,应该加工提炼,才能达到美的境界,这种自然美的观点在西方至今仍然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既然园林是人为的,是人类的一种艺术创造,那么园林艺术就应该像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在于按照一定的规律来建造,并通过某种构图来产生光影变幻的效果,而不仅仅在于精心地再现自然景观中的某些局部。这一观点使规则式园林在西方园林发展史的大部分时间上处于统治地位。

从古埃及的宅园到中世纪的庭园,其间经过古希腊、古罗马园林,是规则式园林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园林的主要特点是,在建筑物围合的人工环境中,以人工化的手法布置花草树木和水景,强调的是人工化的‚自然‛景观与人工环境的协调。这种将自然引入人工环境,以自然要素来装点人工园林的创作方法,可以看作是借助自然之物来美化人工环境的艺术思想的反映。

文艺复兴运动将欧洲的园林艺术带人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4、15世纪,修建园林在意大利成为一种时尚,佛罗伦萨和意大利北部其他城市的郊外乡间遍布着贵族富商们的别墅庄园。这些花园别墅大都建造在景色秀丽的丘陵山坡上,花园顺地形分成几层台地,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台地园‛。造在广阔的自然环境中的台地园,其空间向自然敞开、延伸,人工化的园林与其周围的自然景观相互渗透。这种自然环境中的人工园林,力求以园林来美化和丰富自然景观,并起到在自然环境中限定自然本身的作用,反映了自然美与人工美并行不悖的观点。

法国的古典主义园林使欧洲的规则式园林艺术达到了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峰。萌芽于高卢时期的法国园林,在16世纪初受到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的影响,加之法国地形平坦,因此它的规模更宏大而华丽。17世纪下半叶,法国成为全欧洲首屈一指的强国,路易十四(LouisXIV,1643—1715在位)是欧洲君主专制政体中最有权势的国王,古典主义文化成了路易十四的御用文化。体现古典美学原则的规则式园林,在这样的社会土壤里,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形成了影响欧洲园林艺术长达一个世纪之久的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勒诺特尔设计的园林,以其恢宏的气势,开阔的视线,严谨均衡的构图,丰富的花坛、雕像、喷泉等装饰,体现出一种庄重典雅的风格,把规则式园林的人工美发挥到了极致。在勒诺特尔式园林中,极目所至,都是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之物,这种在自然环境中创造完全人工化的园林的设计方法,反映的是唯理主义者强调的人力能够改变自然本身、人工美高于自然美的哲学思想2。

18世纪英国自然风景园的出现,改变了欧洲由规则式园林统治的长达千年的历史,是西方园林艺术领域一场深刻的革命。16—17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已取得很大成就,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导致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随着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和启蒙运动(17—18世纪)的发展影响,18世纪欧洲文学艺术领域内兴起浪漫主义运动,英国的作家、艺术家崇尚自然之美,他们将规则式花园看作是对自然的歪曲,认为造园应以自然为目标。这些舆论为风景园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英国丘陵起伏的地形、大面积的牧场风光也为风景园的产生提供了理想的自然条件。此外,一些到过中国的商人、传教士对中国园林的介绍,引起了一些英国造园者的兴趣,这对英国风景园的发展和它的艺术风格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英国风景园以开阔的草地、自然式种植的树丛、蜿蜒的小径、自然弯曲的湖岸为特色,取消了园林与自然风景之间的界限,也不再考虑人工与自然之间的过渡,而是将自然作为主体,将自然引入到园林之中,并排除一切不自然之物,自然美成为园林美的最高境界,人工的园林也自然化了,可以说是用自然之物来美化自然本身。这反映出人工美应服从于自然美,造园应与自然相协调的观念。

人们对失去的乐园的向往,表明人类终将回到和谐的自然环境之中。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回归自然的呼声也日益高涨。自然作为园林永恒的主题,使得人们的自然观对于园林艺术形式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园林的发展史同时也是社会的进步史。园林从早期帝王贵族们的奢侈品,到供富裕阶层享乐的室外居所,最终成为广大人民享受自然的公共场所,充分体现出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公正和人们生存环境的改善。园林从由私人建造的领域走向公共建设的范畴,也使得园林艺术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作者简介朱建宁 ,1962年4月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 ,1980-1984年就读于南京林学院林学系,获园林专业学士学位,1986-1990年就读于法国凡尔赛国立高等风景园林学院,获景观设计学博士学位 ,1990-1995年在法国著名的谢梅道夫(A. Chemetoff)景观设计事务所 (Bureau des Paysages)工作,任项目负责人 ,1995年3月回国工作,现任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规划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0年成立北京北林地平线景观规划设计院 ,现任国家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国家建设部风景园林专家组专家 ,《风景园林》学刊编委,西南大学客座教授数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