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环境壁垒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简介

环境壁垒利用产品的环境技术标准和环境管理标准,增强本国企业竞争能力,以打人国际市场、保护国内市场的手段2。环境壁垒又称绿色壁垒。人们曾经设想通过贸易促进环境保护。在世界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达成的《技术贸易壁垒协议》中规定:“不得阻止任何国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环境。”现在开展绿色产品认证、生态标志产品认证、IS014000认证等活动的本意都是推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促进全球环境问题的解决。然而,发达国家和一些大企业,利用产品质量标准(特别是IS09000)或环境管理标准等某些非关税的贸易壁垒保护自己的市场,拒绝进口尚未通过认证的产品,同时使本国、本企业产品迅速进入他国的市场。即利用其自身的技术优势,通过采取较高的环境标准取得其产品的竞争优势。

环境壁垒的特点虚假性绿色贸易壁垒一般都打着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幌子,貌似合理,实则是限制进口的壁垒3。

歧视性发达国家无视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以其先进技术、雄厚资金提出过高标准,把发展的不平衡导入贸易领域,特别是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产品限制更严。

隐蔽性各种绿色贸易壁垒借环保之名,隐蔽于具体的贸易法规、国际公约的执行过程中,成为进口国拒绝外国产品的武器。

广泛性绿色保护的内容非常广泛,不仅对与资源环境、人类健康有关商品的生产、销售有规定和限制,而且对安全、卫生、防污等标准也有规定和限制。

坚固性绿色贸易壁垒抓住人们关注消费质量、生态环境的心理,根据本国市场和消费者的情况,制定超离标准措施,人为设置外国产品进入障碍,具有限制进口的坚固壁垒作用。

环境壁垒的影响环境壁垒对我国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4:

市场准入的限制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和技术的垄断优势,通过立法或其它非强制性手段制定了许多苛刻的环境技术标准和法规,极大的限制了我国外贸出口行业的市场准入。

产品竞争力的影响有时,发达国家虽不对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准入直接设限,但是通过绿色技术标准的设置使我国出口产品成本人为增加,削弱了该类产品国际竞争力。我国外贸企业为了获得国外绿色标志,一方面要支付大量的检验、测试、评估、购买仪 器等间接费用,另外还要支付不菲的认证申请费和标志使用年费等直接费用。在成本内在化及反补贴措施的影响下,一些发达国家通过对我国出门货物征收绿色关税,同样使这些产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丧失价格优势,制约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消费者利益的影响由于我们能够直接拿来作环境壁垒的环境保护法规、标准数目很少,环境保护门槛较低,必然造成低标准的外国产品大量涌入,过去多次市场抽查表明,许多进口食品的卫生质量低劣,冲击了国内市场。

常用方式环境标准制度它是政府有关部门按照一定的程序给那些不仅在质量上合格,而且有利于人 体健康并有利于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产品颁发环境标志的一种制度。由于各国环 境标志依据存在差异,有些国家利用它来抵制国外产品,使其成为一种变相的贸易壁垒。

直接限制进口进口国家以保护环境为名,对一些污染类产品课以进口附加税,有些则限制或禁止其进口,甚至实施贸易制裁。

绿色包装制度其本意是要求包装材料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用后易于回收再用或自然分 解,而且不污染环境。现在它逐渐成为发达国家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

生产加工技术标准它包括:针对外国产品制定技术标准,禁止进口。

对技术标准的制定采取了不透明或半透明状态。

在检测或验证上设置障碍。

环境成本与绿色补贴制度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借口为了保护环境和资源,将环境和资源费用计在成本之内,使环境资源成本内在化。它们认为忽视环境质量或降低环境标准的方式生产的出口产品,本质上具有不公平的比较优势或环境补贴,从而构成“生态倾销”,形成对高环境标准产品生产企业的不公平竞争。以征收反倾销税或调节税的方式,平衡不同国家环境政策不同造成的成本差异,从而形成新的贸易壁垒。但是,一些发达国家则通过跨国公司将污染严重的产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生产,使发展中国家的产品的环境成本提高,削弱他们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或限制这些产品进入自己的国家。

应对策略虽然绿色贸易壁垒与WTO所倡导的自由贸易相冲突,但它对于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毕竟有着积极的作用。对于以环境保护为借口设置的绿色贸易壁 垒,我们当然要坚决反对,并且要采取必要的手段努力将其消除。对于确实因保护环境而形成的绿色贸易壁垒,则应该从实际出发,采取谨慎而合理的处理办法。为此,需要采取如下措施。

制定严格的环保法律、法规对生产中排放的污染物,要确定严格的排放标准,并形成一些相应的法律、法规,这是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有效手段。同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的内容不应只是单纯的防治污染和保护自然环境,而是要扩展到产生污染和浪费资源、能源的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对企业生产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促使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先进工艺,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加强环境保护。贯彻执行“污染者支付原则”—谁污染谁治理原则,使环境成本内在化。从长远来看,这对于控制和减少污染,改善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从本质上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力有重要的作用。同时,我国还要积极参加一些国际环境公约,并严格遵守国际公约,承担公约所要求的保护全球环境的义务和职责。

尽快建立环境管理体系1)要完善我国环境标志制度

环境标志已成为新世纪企业的“通行证”。实践证明,凡是取得环境标志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如青岛海尔冰箱取得欧洲环境标志,成为进入欧洲市场的绿色通行证,在欧洲市场取得了较好的销售业绩。当前,应该从法律上保证环境标志制度的实施,尽快出台适合我国情况的环境标志制度实施细则和管理条例,以确保所有符合环境标准的产品都得到环境标志认证。同时,对盗用、 滥用环境标志的行为要给予坚决的打击,从而确立环境标志的权威性、真实性和可靠。

2)推广实施ISO 14000国际标准

ISO 14000国际标准是为了保护环境,消除国际贸易中的非关税壁垒,促进社 会经济持续发展,针对全球企业制定的。企业实施ISO 14000国际标准目的在于 建立企业环境行为的有效约束机制,减少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 因此,我国要加强推广实施ISO 14000认证工作,对积极申请的企业给予相应的政 策优惠。同时,要注意引进外资对环境保护的影响,坚决限制污染严重的外资企业进入境内。外商投资企业同样要遵守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污染排放要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对于造成环境污染的,要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和有效的制裁手段,如征收环境税,对污染收费等。

推进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环境保护已成为世界潮流,环境保护产业也必将成为国际市场的主流。绿色 产品因其健康性、清洁型而备受消费者的青睐,是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坚实物质基础。环境保护产业具有潜在的动态比较优势,完全有条件成为具有竞争优势的支柱产业。它有较强的外部关联效应,其发展可以带动环境技术、绿色产业等一批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发达国家的环保产业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和水平,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技术水平的限制,还处于初创阶段,但前景广阔。发展我国的环保产业已势在必行,对此,应采取如下措施:

1) 政府应制定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确定环保产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培 植环保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2) 政府应制定扶持环保产业发展的倾斜政策,如政府直接投资、信贷优惠、 税收优惠、出口退税、鼓励环保技术创新等。

3) 政府应充分利用国际金融组织的优惠贷款。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等 国际金融组织都把环境保护作为优先援助或贷款的项目,我国应尽可能地扩大这 类贷款的使用。

在国际贸易工作中积极应对绿色贸易壁垒面对以绿色贸易壁垒为由侵害我国合法权益的事件,我们要依据WTO的规则、有关环境保护的国际公约,同有关方面进行磋商,向WTO或有关的国际组织提出抗辩。在磋商和申诉均无效的情况下,可根据WTO的有关规定实施贸易报复措施,以维护自己在国际贸易中的合法权益。另外,由于污染可能发生在生产过程,也可能发生在消费过程,所以我们要坚决严禁国外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产品、废旧物资,特别是洋垃圾流入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