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黄帝柑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黄帝柑,又称皇帝柑,贡柑,最早起源于广东省四会市贞山,是农家优稀品种。种植历史悠久,相传早在唐代,四会、德庆境内已有贡柑种植。北宋年间(公元960 -1127年)由于其品质优异而被朝廷列为供皇帝御用的贡品,因而得名“贡柑”。现广东肇庆、连州、云浮、佛山(高明)、江门、韶关和广西梧州、贺州等地均有种植。

形态特征贡柑果形靓丽、果色金黄、皮薄核少、肉脆化渣、清甜香蜜、高糖低酸、风味浓郁,它集中了橙类外形美和柑桔肉质细嫩、易剥皮的双重优点,为其他柑桔品种难以比拟,被誉为柑桔之皇。据检测,贡柑平均单果重120—150克,果径60—65mm,可溶性固形物(主要是糖)达11—13%以上,可食率达76.7—79%以上,固酸比高达36.7~37.1:1,总酸量低至0.3—0.35%。每年冬至前后成熟,收获期长,是年节的极佳果品。1

分布范围主要分布于中国广西、广东。

主要价值该果品营养丰富,富含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矿物质、有机酸等,秋冬季节极具消滞上渴作用,能有效补充人体所需养分和水分。

药用功能

现代营养学研究则发现,由皇帝柑等柑橘提取的橘络提取物,具有败毒抗癌、理气化痰的作用,对癌瘤积毒、气逆痰滞癌症患者尤为适用。因此,专家建议,吃皇帝柑时,不要只吃橘瓤,连着其外白色的“络”一起吃对身体更有益。

苦白筋排毒又活血

吃皇帝柑时,果肉外面包裹的白色的网状筋络也别丢弃。林丽珠说,这个部分被称为“橘络”,中医和现代营养学都认为它有健康价值。

中医认为橘络具有通络化痰、顺气活血的功效。从食品属性来看,它是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等慢性疾病患者的食疗佳品。此外,医学研究发现,由皇帝柑等柑橘提取的橘络提取物,具有败毒抗癌、理气化痰的作用,对癌瘤积毒、气逆痰滞癌症患者尤为适用。

只不过,皇帝柑毕竟只是水果,这些物质含量较少。有疾病的人一定要求助医师,再系统治疗控制疾病。我们不用过分夸大食物的作用,系统治疗、饮食均衡,再适当调理才最为重要。

柑皮变陈皮消食又化痰

吃了美味的柑子,鲜亮艳丽的柑子皮也有利用价值。你应该知道有味叫做“陈皮”的食材和中药,它的原材料正是桔子皮,你完全可以把橘皮收集起来,晒干,酿制成陈皮。陈皮有理气化痰、燥湿、理气安神的功效,制成各种各样的美味佳肴,不光可以增加食欲,还可以祛除胸腹胀满、呕吐、咳嗽痰多等症。

此外,将橘皮收集起来放在床头、炕上,有理气安神助眠的作用,对于睡眠障碍的人尤其有益。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常常出现恶心呕吐、睡眠差等毒副反应,此时若放一些橘皮在床头,其挥发油对消除这些症状有很好的帮助。

一般人吃完皇帝柑后都会把皮扔掉,林丽珠提醒说,其实柑橘皮收集起来晒干制成“陈皮”也可入药,有化痰、燥湿、理气安神的功效,在制作各色美味佳肴时适当放一点,不光可以增加食欲,还可以祛除胸腹胀满、呕吐、咳嗽痰多等症。也有人将橘皮收集起来放在床头、炕上,可起一定的理气安神助眠作用。

陈皮主治脾胃气滞,脘腹胀闷,食欲不香,恶心、呕吐,以及咳嗽痰多等病症。

本药常用于以下传统方剂:①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陈皮、半夏、茯苓、甘草,治疗脾胃不和,纳谷不香,以及咳嗽痰多;②橘皮竹茹汤(《金匮要略》):陈皮、竹茹、人参、甘草、生姜、大枣,治疗病后虚弱,胃热恶心或妊娠恶阻陈皮挥发油有刺激性祛痰作用,主要有效成分为柠檬烯。

陈皮醇提物可完全对抗组胺所致的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性收缩。芸香科ll种理气药筛选表明,橘皮是平喘效价高者之一。 化州橘红多糖具有显著的镇咳作用。

繁殖方法农技人员从县内现有的优质、高产、高抗的皇帝柑植株中,选择健壮、无病的单株,重新培育成母本树,并建立成与外界隔离的母本园;建立健康苗圃,以酸桔为砧木,从母木园选取接穗,严格执行无病。

栽培管理措施施肥(1) 促芽壮花肥。目的是促春梢萌发, 壮梢壮花和保老叶, 延迟老叶脱落。老叶过早脱落不利壮花, 畸形花 (退化花) 增多。这次肥以速效氮肥为主, 配合磷钾肥, 由于春芽萌发后至开花前是花器官中的雄蕊和雌蕊分化期, 此时氮素营养能增加子房的细胞分裂数量, 对增大果实提高座果率有重要作用。

(2) 谢花稳果肥。目的是及时补充因大量开花而消耗了的营养, 开花的树谢花时叶色退绿, 此时正是小果开始发育, 果实细胞分裂旺盛时期, 如果营养不足, 小果的细胞分裂数少, 甚至停止分裂而导致果细小, 甚至大量落果, 这次肥施适量氮肥, 增施磷钾镁肥, 尤其是钾肥要适量多施。花量较少, 叶色退绿不明显的树要控制氮肥量或不施, 以免促发夏芽。结果多, 春梢弱少的树要增施氮肥。

(3) 促秋梢壮果肥。目的是促秋梢萌发, 培养优良秋梢结果母枝, 增大果实。秋梢是来年主要的结果母枝, 秋梢的及时萌发和正常生长充实, 对当年果实的增长特别是对花芽分化及来年花器官正常发育起重要作用。

土壤管理(1) 水田、平地的土壤管理。间种和生草是主要措施之一, 利用果园行间及结果初期的株间, 间种花生、豆类等以及野生绿肥如藿香蓟 (白花草) 等, 此外也可间种蔬菜等作物。间种或生草也可降低土壤温度防止暴雨冲刷、调节果园小气候, 保护天敌 (如捕食螨) 减轻螨类为害。

(2) 丘陵、山地果园的土壤管理。丘陵山地土层深厚但瘦瘠, 有机质含量低, 一般仅在1%以下, 这样的土壤条件, 不适宜贡柑的丰产优质栽培, 必须进行土壤改良, 其中最关键措施是深翻、压绿、改土。在种植前的植穴外逐年扩大改土范围, 以适应根系的扩展和深生。改土方法:在植株一边或相对称两边, 紧靠原植穴边挖改土沟, 深45-60厘米, 宽20-30厘米, 长l米 (长、宽因改土材料和人力而定) 分3-4层施放改土材料如山草、绿肥、杂草或草皮、植物杆叶、树枝叶以及垃圾、猪牛鸡粪、麸肥等, 并混入石灰, 每放一层材料填一层土, 最上一层施充分腐熟的堆肥, 填土要高出地面10—20厘米, 以免下沉积水。深翻改土的时期, 全年均可进行, 以4—10月最适宜, 此期间断根后易发新根, 且改土材料多。但在新梢生长期, 生理落果期和干旱时期最好不要进行。

水分管理贡柑不耐旱对水分的要求相当严格, 在丘陵山地栽培必须有良好的灌溉条件, 否则裂果严重, 低产而质劣, 树势也容易早衰。在水田平地栽培, 也要重视季节和气候变化, 及时调控水分, 保持土壤湿润, 但又不能过湿。要求做到雨天不涝, 天旱保湿。同时, 也要求根据贡柑不同物候期对水分的要求进行水分管理, 例如春季萌芽开花期保持土湿润, 在生理落果期对水分特别敏感, 春夏之交时几天的高温干旱后突降暴雨, 引起大量落果, 此时虽短暂的高温干旱也必须及时灌溉, 实行夜灌早排以免伤根。夏季多雨, 易积水烂根, 引起落果, 要注意排水, 进入秋季后易出现高温干旱, 这时又是秋梢成长期和果实迅速膨大期, 易发生裂果, 极需水分供应, 要及时灌溉, 经常保持土壤湿润, 但到采收前后的冬季, 正值果实成熟期和花芽分化期, 需水量减少, 要适当控制水分, 如遇冬旱, 应实行浅灌跑马水。

树冠管理贡柑生势强, 枝梢易徒长, 树冠直立, 难以形成早结丰产的圆头形树冠。因此, 在幼树时期做好整形外, 在进行结果期后, 更要注意做好树冠管理, 才能达到早结果和持续丰产优质的要求。贡柑的初果树营养生长仍占优势, 生势强旺, 树冠直立生长趋势明显, 枝梢易徒长, 如不加以控制会引起大量落果, 也往往使树冠中下部逐渐空虚, 枝条弱, 不利于花芽分化和早结丰产。

保花保果皇帝柑一般2月上中旬开始长出花蕾, 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为纯花枝, 即结果母枝长出的全部是花, 没有新叶, 几乎每片叶都长出一朵甚至多朵花。这是因为促花过度造成, 这种树因花量太多, 消耗养分多, 落果严重, 保果较难。第二类为带叶花枝, 在一条结果母枝上, 中下部为纯花, 中上部的花带2-3片叶, 这类树促花效果适中, 花量较第一类少, 消耗养分相对较少, 尤其是带叶的花, 叶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营养促进幼果生长, 座果率较高, 是贡柑结果的主要类型。第三类单顶花枝, 即在结果母枝的顶部长山多条春梢, 春梢顶端长出一个花蕾, 春梢叶片3-6片的座果率较高, 7片叶以上座果率较低。树势壮旺, 氮素营养足, 促花过迟或措施太轻容易出现这类树, 这类树因营养过剩, 花量少春梢消耗营养多, 座果率较差。2

物种起源一车车、一堆堆的皇帝柑泛着金黄圆润的色泽。其中新兴产的皇帝柑更是“身娇肉贵”,价钱尽管比外地产的皇帝柑贵了近一倍,而前来购买、预订的来自深圳、珠海以及周边县市区的客商还是滔滔不绝。

新兴皇帝柑自古即是贡品。其大规模种植始于1965年,当时由华南农学院唐伟文教授选育,选出3个单株品系作母株培育种苗,在该县天堂镇柑桔场进行育苗和示范种植并迅速在县内铺开,并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为大力发展新兴皇帝柑的生产,树立起“新兴皇帝柑”的品牌,新兴县在种植业方面向皇帝柑生产重点倾斜。县农业部门组织了强大的技术力量,在整合了主管部门和生产、试验场所的资源后,采取有效措施重振“新兴皇帝柑”种植业。

品种近日,来自广东德庆的“皇妃贡柑”首次亮相厦门果市,给柑桔销售旺季又添了一个新品种,靓丽的果形,精美的外包装,引来了不少零售商贩的光顾,成了近期中埔果市交易的新亮点。据介绍,贡柑又名皇帝柑,相传古时专供宫廷御用,是柑桔类中的极品。广东德庆的贡柑色泽金黄,果个比芦柑偏小(单果重约60-100克左右),果形偏扁,表皮光滑像打过蜡一样亮丽,果皮不易剥(与芦柑明显的区别),口味清甜香蜜,肉细化渣,皮薄核少,品质纯正,爽口。前些年因产量较少,果价高,以出口为主,因经济价值高,近年扩种,产量速增,开始投放国内市场。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魏大勇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