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稀灌木或藤本(我国不产)。树皮通常光滑,有时粗糙,灰色。小枝圆柱形或稀有棱;髓部具维管束或无;韧皮部有1个或数个树脂道。叶螺旋状排列、稀为3叶轮生,常多少集中于枝顶;奇数羽状复叶,极稀为单叶(中国不产)。托叶常存在,着生于近叶柄基部的枝上,或直接生于叶柄上,形状大小各异,常早落。叶柄圆柱形、扁平至具沟槽,髓部有维管束。小叶对生或近对生,全缘至具浅齿,光序腋生或腋上生(常集成假顶生)或顶生(中国不产),为聚伞圆锥花序(有时退化为总状或穗状,特别是雌花序),有苞片。花3数,单性,雌雄异株。花托扁平(在一些种的雌花中)下凹。萼杯状,常合生一半以上,裂片三角形。花瓣3,分离,芽时常覆瓦状排列,近顶部为内向镊合状排列,大都为长圆状倒卵形,全缘,顶端长有内曲的尖头,肉质而较厚,乳白色。雄蕊6,1轮,雄花中的多少或全部能育,分离或全长合生,有时贴生于花盘上;在雌花中不育且不甚发育;花丝扁平(稀线形);花药背着,长圆形至披针形。花盘位于雄蕊内侧, 6浅裂,在雄花中常很发育,有时完全与雄蕊或假心皮连生;在雌花中常与雄蕊或完全与下凹的花托(如是)连生,假心皮在雄花中常很退化或不存在,有时与花盘合生而成 “子房盘”,子房盘生一“花柱”;有时雌蕊完全为极发育的花盘所代替。雌花中的雌蕊卵圆形至椭圆形,渐狭缩而过渡为圆柱状的花柱,柱头小,头状,微3裂;当花托下凹时,则雌蕊常具短柄,此柄为子房的能育部分;子房3室,每室有并生的上转胚珠2颗。
核果,外果皮肉质,核骨质,3室,其中1-2室常不育且在不同程度上退化。每室种子1枚,种皮褐色,无胚乳,含油丰富,子叶掌状分裂至3小叶,卷叠或折叠。1
分布情况约75种,分布于非洲热带、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斯里兰卡、东南亚(从德干高原至我国华南和海南岛)、马来西亚、大洋洲东北部、美拉尼西亚,向东远至萨摩亚群岛。我国有7种,产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台湾及云南,多见于季雨林、常绿阔叶林及其次生林中,也有栽培的。2
下级分类橄榄 Canarium album (Lour.) Raeusch.
方榄 Canarium bengalense Roxb.
小叶榄 Canarium parvum Leenh.
乌榄 Canarium pimela Leenh.
滇榄 Canarium strictum Roxb.
毛叶榄 Canarium subulatum Guill.
越榄 Canarium tonkinense Engl.2
代表植物橄榄 Canarium album(Lour.) Raeusch.
形态:乔木,高10-25(-35)米,胸径可达150厘米。小枝粗5-6毫米,幼部被黄棕色绒毛,很快变无毛;髓部周围有柱状维管束,稀在中央亦有若干维管束。有托叶,仅芽时存在,着生于近叶柄基部的枝干上。小叶3-6对,纸质至革质,披针形或椭圆形(至卵形),长6-14厘米,宽2-5.5厘米,无毛或在背面叶脉上散生了的刚毛,背面有极细小疣状突起;先端渐尖至骤狭渐尖,尖头长约2厘米,钝;基部楔形至圆形,偏斜,全缘;侧脉12-16对,中脉发达。花序腋生,微被绒毛至无毛;雄花序为聚伞圆锥花序,长15-30厘米,多花;雌花序为总状,长3-6厘米,具花12朵以下。花疏被绒毛至无毛,雄花长5.5-8毫米,雌花长约7毫米;花萼长2.5-3毫米,在雄花上具3浅齿,在雌花上近截平;雄蕊6,无毛,花丝合生1/2以上(在雌花中几全长合生);花盘在雄花中球形至圆柱形,高1-1.5毫米,微6裂,中央有穴或无,上部有少许刚毛;在雌花中环状,略具3波状齿,高1毫米,厚肉质,内面有疏柔毛。雌蕊密被短柔毛;在雄花中细小或缺。果序长1.5-15厘米,具1-6果。果萼扁平,直径0.5厘米,萼齿外弯。果卵圆形至纺锤形,横切面近圆形,长2.5-3.5厘米,无毛,成熟时黄绿色;外果皮厚,干时有皱纹;果核渐尖,横切面圆形至六角形,在钝的肋角和核盖之间有浅沟槽,核盖有稍凸起的中肋,外面浅波状;核盖厚1.5-2(-3)毫米。种子1-2,不育室稍退化。花期4-5月,果10-12月成熟。
分布:产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野生于海拔1 300米以下的沟谷和山坡杂木林中,或栽培于庭园、村旁。分布于越南北部至中部。日本(长崎、冲绳)及马来半岛有栽培。
价值:为很好的防风树种及行道树。木材可造船,作枕木。制家具、农具及建筑用材等。果可生食或渍制;药用治喉头炎、咳血、烦渴、肠炎腹泻。核供雕刻,兼药用,治鱼骨鲠喉有效。种仁可食,亦可榨油,油用于制肥皂或作润滑油.据《岭表录异》:树脂和糖, “谓之橄榄糖,用灌船损,干后牢于胶漆,着水益干坚”。又据《群芳谱》:树脂“热之,甚清烈,谓之榄香。”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