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是以研究气候中物理方面问题为主的国际性计划。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是由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科学联盟理事会的联合科学委员会负责制定。经过五年的工作,于1984年提出了WCRP的第一个实施计划。这个计划的总目标是确定气候的可预报程度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程度。计划还提出了1988~1997年的具体研究目标和研究计划。这个计划由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科学联盟理事会共同组织实施,它是世界气候计划中最为活跃又极其重要的分计划。3
发展历程20世纪50年代以前,早期气候学理论主要是建立在大气多年平均状态描述的基础之上,重点在于考察气候的“静态”统计特征。50年代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各地气候并不经常处于平均状态,而总是经历着各种时间尺度的变化过程(如年际、十年际或百年际以上,甚或月、季际),于是气候变化的研究重心转向以全球气候变化为基础的研究、气候变化成因并预测未来气候。随后愈来愈多的事实表明温室气体的增加改变了地球气候的辐射强迫,气候变化研究引起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与大规模合作,国际科学计划也是在此背景下出现的。
最早的国际性气候研究计划是1 965年WM()和ICSU联合倡导的全球大气研究计划(GARP),其关注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的科学基础。观测发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出现明显的升高,人类活动正在对地球气候系统产生影响。
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与环境会议”,建议世界气象组织(WMO)与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ICSU)共同组织世界气候计划,研究气候变化的人为和自然成因,提高预测气候变化的能力。1975年,根据联合国大会和世界粮食会议的要求,第七次世界气象大会首次通过了“气候变化”决议,该决议要求审议气候变化的气象和非气象的有力证据。同年,世界气象组织长期气候学术会议发表了第一份气候变化报告,随后多次发表了大气(X)2浓度增加和气候变化的声明。
1979年,在第八次世界气象大会上正式通过由WMO、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ICSU共同组织世界气候计划(WCP)。WCP由四大子计划组成,即世界气候资料计划(WCDP),世界气候应用计划(WCAP),世界气候影响计划(WCIP)和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其中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是WCP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前期研究就是1965年开始的GARP,侧重于物理方面。4
目标WCRP的目标有两个方面:一是气候的可预报程度,二是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的主要目标是:确定气候在多大程度上可以预测,以及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的影响程度,它扩充人类对气候机制的认识,探索气候的可预报性及人类对气候的影响程度,它包括对全球大气、海洋、海冰与陆冰以及地表的研究。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的长期目标:改进和扩大对全球和区域气候的认识;设计和实施深入了解重大气候过程的观测和研究计划,包括海气相互作用、云与辐射间的相互作用、陆气相互作用;发展气候系统模式,论证对各种时空尺度的气候的预报能力;研究气候对人类活动如大气中CO2增加的敏感性。4
研究内容与方向WCRP主要研究地球系统中有关气候的物理过程,涉及整个气候系统。其主要部分是大气、海洋、低温层(冰雪圈)和陆地以及这些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反馈。它主要关心的是时间尺度为数周到数十年的气候变化。
WCRP研究有三个方向:为期数周的长期天气预报、全球大气年际变率以及为期数年的热带海洋的年际变率、长期变化。包括两大试验:热带海洋和全球大气试验和世界海洋环流试验,以作为第二和第三研究方向的中心。1993年WCRP科学委员会又在热带海洋和全球大气计划(TOGA)的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气候变率和可预报性研究(CLIVAR)计划,旨在对百年尺度的气候变率进行描述、分析、模拟和预测。1
第33次会议“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区域和全球气候研究计划和优先领域研讨会”和“WCRP联合科学委员会第33次会议”于2012年7月16日在北京召开。共有来自国内外约200位气候专家参加了本次会议。中国气象局局长、中国国家气候委员会主任委员郑国光在开幕式上发言。中国气象局副局长许小峰、宇如聪出席会议。5
郑国光在发言中说,气候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气候研究是有效开展气候业务、气候服务,推动气候知识和信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广泛应用的科学基础。WCRP组织实施的一系列计划和行动提高了人们对气候系统的认识,推进了气候信息服务,取得了巨大成就。相信这次会议将有助于加深国际社会对气候及气候变化的理解,推动气候服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中国气象局联合国内其他机构,已初步建成了以观测大气、海洋和陆地基本气候变量为主的中国气候观测系统,中国气象局所属的2419个国家气象站已全部实现观测自动化,建成了覆盖全国85%以上乡(镇)的3.3万多个自动气象站,建成了172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实现了静止气象卫星双星观测、极轨气象卫星成功换代。此外,还建立了1个全球大气本底站、6个区域大气本底站,建立了风能、太阳能资源专业观测网。
中国的气候服务产品涵盖气候监测诊断、气候预测预估、气候影响评价、气候资源开发和气候风险管理等多个方面。气候服务范围涉及多个经济领域。气候服务在中国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取得了明显的减灾成果和经济社会效益。
郑国光还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气候知识和气候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满足各种需求的挑战更大,需要不断深入开展科学研究。中国气象局正在组织建设中国气候服务框架,旨在通过提供有效的气候信息,管理和降低气候风险,充分利用气候资源。中国气象局还专门制定了未来五年的气候研究计划。5
影响WCRP的研究结果已经成为环境评估的主要科学知识来源,如世界气象组织(WMO)/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臭氧耗减与恢复评估和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评估报告。WCRP的成果对近期发表的冰冻圈状态对极地气候影响的回顾作出了很大贡献。WCRP也将对海平面变率与变化的评估做出贡献。6
logo样式世界气候研究计划官方logo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