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宽尾凤蝶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形态

成虫:翅展115一130 mm。体、翅黑色,翅面散生黄色鳞片,脉纹清晰,翅脉两侧及后翅基部呈灰白或灰黄色;前翅前缘色深,中室内有数条黑色纵纹。后翅外缘波状,波谷红色,外缘区有6个弯月形红色斑纹,尾突宽大呈靴形,是本种的主要特征;有的中室端半部呈白色,故称“白斑型”。

雄性外生殖器上钩突窄小,骨化;尾突小而弯曲,具毛;抱器瓣宽大,近似长方形,长约为宽的1.5倍,抱器端圆;抱器内突周围强度骨化,有锯齿,但腹缘骨化程度弱而有1个大齿突。阳茎中部弯曲,两端宽于中部。

雌性外生殖器产卵瓣较长;交配孔宽大;前阴片侧褶痕宽,具齿突。后阴片两侧有尖齿突。囊导管膜质,很短而细;交配囊略呈圆形,囊突长.纺锤形,具很多横褶痕1。

寄主木兰科的鹅掌楸2。

生活史1年发生1—2代,以蛹越冬。在福建成虫分别于4月和7月出现。8月下旬越冬蛹出现2。

生活习性幼时习性:在广州(N23°1′,E113°2′)地区,卵期约为7 d,1 龄历期约为5 d,2 龄6~7 d,3 龄7~8 d,4 龄10~12 d, 5 龄13~17 d,预蛹期2 d,蛹期15~18 d,生命历期为58~69 d。幼期蜕皮有较强的规律性,常在上午进行,且常伴有体液的排出,在饲养过程中经常发生蜕皮时位置不合适而导致体液浸没气门致虫体死亡的现象。

孵化:幼虫自卵壳顶部咬一圆形开口(直径约0.9 mm)孵化出壳,片刻后,取食卵壳,直至几乎不留残迹,随后爬离孵化位置寻找取食场所。1~4 龄幼虫蜕皮约1 h 后,取食几乎整个蜕,接下来静止约4 h 后开始取食叶片。龄期越小,其蜕皮前的静止时间与食蜕后取食叶片的间隔时间就越短,幼虫行动缓慢,个体之间和睦相处,无典型的群居性,具明显的拟态、警戒色等保护性状,低龄期与高龄期保护性状差异明显,1 龄幼虫具警戒保护特性,2~5 龄幼虫具拟态保护特性(其中5 龄幼虫还同时具有警戒保护特性)。

取食行为:1~2 龄幼虫取食叶片后,叶片留有大小不一的食痕,3~5 龄幼虫食量大增,体长、体重增长也较快,常从叶缘取食深至主脉,后转移至叶缘重新开始取食,直至取食完约1/3 叶片后,方才转移取食场所,喜食叶片的中部,但极少见其取食叶尖部分;取食中等大小的成长叶,不喜食老叶、嫩叶。

**休息行为:**休息时常爬至完整叶片(非取食过的叶)正面近主叶脉处,静止不动,无明显避光行为,依靠自身的拟态以及保护色(警戒色)逃避天敌,休息后再爬至原取食叶片上继续取食。

**化蛹:**老熟幼虫在停止取食后常爬离取食场所,当寻找到合适场所后,身体悬挂,静止不动,并慢慢萎缩,排出大量体液.部分个体往往因寻找合适的场所需爬行一整天,在野外常发现有部分个体爬行至寄主植物周边的建筑物或岩石上化蛹。

**其他:**宽尾凤蝶的5龄大幼虫在受惊而翻出臭角时,还使三胸节鼓凸呈特大的三角形,配合其上的三大黑斑,形成毒蛇样的威吓姿态,籍以自卫。红角大粉蝶的5龄大幼虫在受惊时,能抬起虫体前五节,配合其腹面特具有的斑纹,酷似攻击前的眼镜蛇的姿态,恐吓外敌,籍以自卫。

宽尾凤蝶的低龄幼虫拟态鸟粪,末龄幼虫拟态毒蛇,蛹拟态枯枝3。

分布四川、陕西、湖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为中国特有种2。

2017年5月,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原华西昆虫博物馆)经过调查,发现曾经于青城山地区记录过的世界级珍稀蝶种宽尾凤蝶,由于地震造成的生态环境改变,最近又重返了这一地区。这也是华希昆虫博物馆20多年来对四川省蝴蝶及昆虫资源研究的重要发现之一。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