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沼泽山雀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鉴别特征

体形比大山雀稍小。头顶黑色,头侧白色;上体砂灰褐色;腹面灰白色,中央无黑色纵带1。

形态特征雄性成鸟:前额、头顶、后颈、以及上背前部概呈辉黑色;自嘴基经颊、耳羽以至颈侧均为白色而沾灰。背和肩砂灰褐色,腰和尾上覆羽较背淡而微沾黄色。尾羽灰褐色,除中央一对外,均具灰白色的外缘。飞羽灰褐色,羽干黑褐,外侧羽片具灰褐色狭缘,在外侧的飞羽转为灰白色;覆羽灰褐色,初级覆羽的外侧羽片缘以淡橄榄褐色,其余覆羽均外缘以橄榄褐,但大覆羽的羽缘较淡。颏、喉黑色,下喉羽片具白色先端;胸、腹至尾下覆羽苍白色,两胁沾灰棕色。腋羽和翅下覆羽苍白。

雌性成鸟:羽色同雄鸟。

幼鸟:羽色与成鸟相似,但较苍淡。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铅黑色2。

亚种分化亚种分化 沼泽山雀共分化为8个亚种,国内有4个亚种。

沼泽山雀东北亚种(学名:Parus palustris brevirostris)。上体灰色较重而下体色浅,翼纹较淡。分布于前苏联、蒙古、朝鲜以及中国大陆的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西伯利亚贝加尔湖的南部。

沼泽山雀西南亚种(学名:Parus palustris dejeani)。与西北亚种相似但顶冠少光泽。分布于缅甸以及中国大陆的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四川康定。

沼泽山雀华北亚种(学名:Parus palustris hellmayri)。上体褐色较重。分布于朝鲜以及中国大陆的河北、河南、山东、陕西、山西、江苏、安徽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北京。

沼泽山雀西北亚种(学名:Parus palustris hypermelas)。上体沾橄榄绿,有时显露蓬松的短冠羽。在中国大陆,分布于陕西、甘肃、湖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陕西和甘肃交界处。3

地理分布国内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等省、区(留鸟)。

国外广布:欧、亚大部地区,自英国、巴尔干半岛向东经苏联至蒙古、朝鲜和日本,南达缅甸、印度等地(留鸟)4。

生态特征沼泽山雀主要栖息森林地带,常活动于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的树冠,或攀附于树枝上取食昆虫,也常到灌丛间啄食。一般在近水源或潮湿的林区比较常见,在果园、庭院等亦能见到。数量不如大山雀多。习性与大山雀相似,鸣声似“呼黑”(F)或“呼黑黑”(早),以至“呼呼黑黑,吁呼”。受惊时雄鸟常连续急促地发出“呼黑,呼黑”声,雌鸟则似“呼呼黑……”或单纯的“黑……”声。

雄鸟在雌鸟孵卵期间,常在巢外发出“Jing—Jing—Jing。的叫声,衔食喂饲雌鸟时,多站立枝头,搦动两翅,发出“呼——呼——呼”连续而低微的叫声。

繁殖期为3—5月。在我国东北地区,3月下旬或4月上旬开始发情,雌鸟多发出低微的“呼黑黑”的叫声,雄鸟则常站在枝头作高昂的“呼黑”声,并不时更换地点追逐雌鸟,穿行于树冠间或突然飞落至下部枝条。不久,便开始成对生活,并选择营巢场所5。

经济意义沼泽山雀的食物以昆虫为主,特别是有不少为危害农、林业和人类身体健康的害虫,显然是有益鸟类,应当加以保护,以充分利用其在生物防治害虫方面的作用6。

保护等级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