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五色梅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五色梅又名马缨丹,为马鞭草科马缨丹属直立或半蔓生常绿小灌木。头状花序顶生或腋生,由多数小花组成一个大的花序,花冠根据品种和开花时间的不同,有黄、红、粉红、橙等色,有时还夹杂着蓝色,每个花序都五颜六色,故称五色梅,在适宜条件下五色梅全年都可开花。

形态特征五色梅为直立或半蔓性灌木, 高1m左右, 茎枝无刺或有下弯钩刺。全株被短毛, 有一强烈气味, 故广州又称为"臭花簕"。多分枝, 小枝方形。叶对生, 叶卵形至卵状椭圆形, 叶面多绉, 长3~9厘米, 宽1.5~5厘米, 先端渐尖, 边缘有锯齿, 两面都有糙毛。头状花序腋生, 花序梗长于叶柄1~3倍;苞片披针形, 有短柔毛, 花萼管状, 顶端有极短的齿;花初开时常为黄或粉红, 继而变成橘黄或橘红, 最后呈红色, 先后开放, 黄红相间, 犹如绿叶扶彩球, 故亦称"五色梅"。花期5~10月。果实圆球形, 成熟时紫黑色。1

别名五色梅的别名甚多,如《福建药物志》、《甘肃中草药资源志》中的马樱(樱)丹,《本草纲目拾遗》、《赤水玄珠》中的臭牡丹等,现在仍有许多老中医在用臭牡丹这个名字。其它别名还有五色花(《广西民间常用中草药手册》)、臭花檗(《兴宁草药》)、臭花(《南方百草良方》)、如意花(《职工疾病预防手册》)、臭草(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猪屎花(潮州)、臭金凤、昏花(《岭南采药录》)、五雷箭、穿墙风(《广西中草药》)、天兰草(《湖南药物志》)、毛神花(《闽南民间草药》)等。五色梅不但作为中药在使用,在民族医学中也使用广泛,如苗、壮、彝族,而且在苗族中还用锐酒抓、莴杭嘎的别名。2

生长环境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但不耐寒,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中生长较好。花期6~10月。性喜温暖、湿润、向阳之地。耐干旱、稍耐阴,不耐寒。在南方基本是露地栽培,北方可作盆栽摆设观赏。对土质要求不严,以肥沃、疏松的沙质土壤生长最好。

该种为热带植物,喜高温高湿,也耐干热,抗寒力差,保持气温10℃以上,叶片不脱落。忌冰雪,对土壤适应能力较强,耐旱耐水湿,对肥力要求不严。3

分布范围产美洲热带,中国广东、海南、福建、台湾、广西等省区有栽培,且已逸为野生。3

栽培技术培育盆栽五色梅春季出房前应翻盆,宜施入充足的基肥,并对枝条作适当修剪,如是小苗,要打顶,以促发侧枝。对成形后的植株,要注意疏除弱枝、病枝,适当地进行短截,以维持良好的树形,促发更多的新梢。花后不留籽的,要摘去残花,以利于下面叶腋再抽出花序,生长期要保持有充足的阳光和湿润的土壤,不要太干,特别是开花期间。如太干燥,则易出现萎蔫现象。影响开花。

5~10月,每7~10天施饼肥水或人粪尿稀液一次,特别是花后应及时追肥,以保持花开不断。10月底,要移入室内,华东地区可放置在冷室内越冬,若室内阳光充足,温度在10℃以上还可开花。入室后,要控制浇水,停止施肥。对过长的新梢可作适当短截,以方便存放。3

养护五色梅原产热带美洲,我国南方也有少量的野生。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不耐寒。制作好的盆景春至秋的生长季节可放在室外向阳处养护,即使盛夏也不必遮光,但要求通风良好。若光照不足会造成植株徒长,茎枝又细又长,且开花稀少,严重影响观赏。生长期保持盆土湿润,避免过分干燥,并注意向叶面喷水,以增加空气湿度;每15天左右施一次以磷钾为主的薄肥,以提供充足的养分,使植株多开花。五色梅生长较快,栽培中应及时剪除影响造型的枝叶,以保持树形的美观,每次花后将过长的嫩枝剪短,秋末冬初入房前对植株进行一次重剪,把当年生枝条都适当剪短。

冬季移置室内向阳处,若能维持15℃以上的室温,植株可正常生长、开花,应适当浇水、施肥和修剪。若保持不了这么高的温度,节制浇水,停止施肥,使植株休眠,8℃以上即可安全越冬。每年春季翻盆一次,并对植株再进行修剪整形,剪去枯枝、弱枝以及其他影响树形的枝条。3

管理五色梅耐修剪,要使其成为圆头状优美树冠,需经常进行摘心。当幼苗长到约10厘米高时即摘心,促使其从基部萌发分枝,保留3~5个枝条作为主枝,待主枝长到一定长度再行摘心,使主枝生长均衡。位于上部的主枝先摘心,位于下部的主枝后修剪,上部主枝在摘心时去枝量略多于下部主枝,这样各枝间生长匀称,便形成了圆头状株形。植株成形之后,随着枝条不断生长,以后要经常疏枝和短截。每年春季结合换盆,把过密枝、纤弱枝、交叉枝及病虫枝从基部疏剪掉。保留的枝条,根据生长情况分别留2~4个芽短裁。开花后及时剪除残花,以免消耗养分。4

病虫防治灰霉病

症状】:病菌先从花瓣的尖端侵入,发病后,病都呈水渍状,发软,褪色,失去光泽,最后花瓣变褐腐烂,花朵脱落。在潮湿的条件下,病部表面产生灰色的霉层。

【传染途径】:病菌以菌核或菌丝体在病株残体上越冬。翌春产生拖子,借风雨传播,侵染危害、低温高湿,通风不良,利于病害的发展。此病在温室发生较多。3

【防治方法】:

注意通风,降低湿度,可减轻病害的发生。

及时摘除搞花,集中烧毁或深埋于土中,以减少病源。

病害发生初期,可喷卫:1:200波尔多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50%朴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每两周1次,喷药次数因发病情况而定。

叶枯线虫

【症状】:叶片受线虫侵入后,叶色变淡,并有淡褐色斑点,以后逐渐加深到几乎黑色。随着病斑扩大,因受主、侧脉限制而成为角状斑。严重时整个叶片枯死、卷编,并沿茎杆下垂。大部分线虫在轻微变色区,已变成深褐色或黑色的叶片上只有少量线虫。

【传染途径】:叶枯线虫在报部及周围土壤,病株残体和野生寄主上越冬。就是在极小的残叶上,也可在土壤中存活6~7个月。叶枯线虫全部发育过程都在受侵组织内完成,条件适宜时(22~25℃,湿度足够),从卵发育到雌成虫产卵仅14天。一般通过水滴、灌溉水和病健叶接触传染,远距离靠人为传带病叶、花、茎、扦插条以及土壤等。从叶上气孔侵入。

【防治方法】:

加强检疫不让叶线虫及其繁殖材料传入无病区。

园艺防治盆栽用土要禁用病土和草多的土;改进浇水方法,最好不要淋浇,并尽可能保持叶面干燥,盆花安放要有适当空隙,不使叶子相互接触。

药剂防治可用15%涕灭威颗粒剂,每平方米盆土5~6克,或直径为25厘米左右的盆用药2~3克深入土中。或使用3%的呋喃丹,每盆3~5克深入土中。也可在危害期用50%杀螟松乳剂、50%永线酯和50%西维因可湿性粉1000倍液叶面喷洒。3

性味功效1 性味中药的性味不单是药物真实味道的体现, 更多的是药性 (即四气五味) 的反应。五色梅的性味在各书中记载有所不同, 但大多认为是五色梅性凉、味辛苦。凉以疗热病, 能清热解毒;辛能散能透, 透能祛风解表, 散能活血;苦以燥湿, 能祛风湿。5

2 功效解毒消肿, 祛风燥湿, 活血。

1 解毒消肿

用于一切痈疽、丁疮、发背、多发性疖肿、无名肿毒及疮溃不愈。使用时可外敷, 用“枝叶捣烂罨之”或者“用枝叶晒干、研细末, 用蜂蜜调和敷患处”;也可以内服, 用新鲜枝叶捣烂, 新汲水调服, 泻下黑水愈或用五色梅适量水煎服。此外, 彝族用五色梅捣汁外敷治疗松毛虫咬伤出现的红肿热痛;台湾地区用五色梅治疗毒蛇咬伤及敷淤肿。亦适用于肺脓疡、乳腺炎、腮腺炎、火牙痛、肺及颈部淋巴结结核, 甚至肺结核所致出血也有良效。《苗族药物学》明确指出治疗肺结核咯血主要是花, 具有凉血止血的作用。有报道用五色梅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 效果显著。5

2 祛风燥湿

适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及疟疾。临床治疗感冒或疟疾所致的高热或久热不退。还可用五色梅根, 水煎, 加糖当茶饮, 预防流感。五色梅清热除湿之功还可用于治疗暑天头痛 (用根) 、腹痛吐泻 (用花) 。

还适用于湿疹、药疹、疥疮、痔、脱肛。临床多外用, 煎水浸洗或捣烂外敷。皮肤所有痒疹均可使用, 可见五色梅有直接的止痒之功。还可用于治疗阴痒。

适用于淋证, 组方成淋康煎治疗湿热下注的淋证;壮族民间也用五色梅治疗淋证, 既可内服也可外洗或洗浴。5

3 活血

适用于关节炎 (尤其是风湿性关节痛) 、跌打损伤 (甚至出血) 、痛风。《南少林拳医汇宗》认为五色梅可活血行瘀, 用于治疗胃痛。

4 其他

苗医认为五色梅具有补体虚的作用。《苗族药物学》记载具有补虚作用是五色梅的根, 能用于治疗虚热盗汗, 遗精、骨节软、小儿嗜睡 (气血不足) 。用五色梅治疗疮溃不愈时, 应考虑到了它的补虚的作用。另外还有降压、止眩晕的作用, 可用于治疗高血压、眩晕。5

3 毒性在《海南省常见有毒野果彩色图鉴》中还记载五色梅“枝叶味臭, 有毒”, 使用时要注意不能过量, 孕妇也要忌用。曾有研究者按100g/kg的五色梅灌服小白鼠1次 (相当于成人临床1天用量的200倍) 。观察1周内各鼠的行为、体征、饮食、粪便等。结果均无异常变化, 说明其毒性低。但内服时仍不能过量。建议一般内服干品根1~2两 (即25~50g) ;叶6~9g;花3~6g;鲜品可使用30~60g;外用适量, 捣烂或煎水泡洗。

五色梅的毒性主要表现消化系统, 具有肝毒性。动物实验, 绵羊或小牛服用过量, 可致严重的黄疸及对光敏感。人服用过量五色梅会出现流涎、恶心呕吐、剧烈腹痛, 便秘、大便色黑而臭, 眼及鼻腔分泌物增加, 对光敏感, 步态不稳, 有时可出现发热、出汗、黄疸等不良反应。一旦出现应立刻停药, 并送医院急救。5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刘玉峰 - 副教授 - 辽宁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