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东风系列导弹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东风系列导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系列近程、中远程和洲际弹道导弹。这一系列的导弹编号为“DF-XXX”形式,如东风-1号又写作DF-1。

由于冷战期间,美苏签署《中导条约》销毁双方的中程弹道导弹,因此东风系列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覆盖各种类型弹道导弹的陆基弹道导弹系列。

发展沿革第一代东风-1弹道导弹,近程地地战略导弹,中国根据苏联P-2导弹仿制的近程地地战略导弹。1958年4月开始仿制,1960年11月5日试射成功。导弹全长17.68米,弹径1.65米,起飞重量20.4吨,采用一级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最大射程600公里。可携带1300公斤的高爆弹头。该导弹没有实战部署过。但是中国通过仿制P-2导弹建立了导弹研究体系,培养了一批导弹专家。

东风-2弹道导弹,(DF-2/北约代号:CSS-1)是一种单级、液体推进剂、道路机动、中近程弹道导弹,由中国国防部五院(现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CALT)设计开发,是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中程地地弹道导弹,是东风-1的加强版,以东风1为基础的,射程加大弹道导弹,推进方式相同,射程增加到1300公里,可载一枚2万吨当量核弹头,缺点是精准度不高。

1960年开始研制,1962年3月首次试射失败,1964年6月29日改进后的东风-2进行试飞,获得成功,7月至10月,连续7次成功发射。1966年装备部队,现已全部退役。导弹全长20.9米,弹径1.65米,起飞重量29.8吨,采用一级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最大射程1300公里、1500公里(东风-2A)。可携带1500公斤高爆弹头,或1枚1290公斤的威力为2万吨TNT当量的核弹头(东风-2A)。

1965年11月13日,试射射程增强型号东风-2A成功,之后进行了10余次的飞行试验,表明该型号导弹已可作为一种实战武器批量生产,东风-2A于1960年代后期正式部署,80年代初完全退出现役。

1966年10月27日,中国成功地进行了东风-2A与核弹头的两弹结合试验,导弹飞行正常,核弹头在预定的距离精确命中目标,实现核爆炸。

东风-2以及东风-2A的研制成功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拥有具有实战能力的核弹道导弹以及由本土攻击敌方的远程打击能力。

**东风-3弹道导弹,**中程地地战略导弹,1966年12月26日首次试射,1971年5月服役。导弹全长24米,弹径2.25米,起飞重量64吨,采用一级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机动发射,最大射程2800公里、4000公里(东风-3A)。可携带1枚威力为200万吨TNT当量的核弹头,或3枚威力为5-10万吨TNT当量分导核弹头(东风-3A),命中精度1500-3000米。

东风-3A型导弹是东风-3 导弹改进型, 它是中国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国产弹道导弹。射程1550公里,该型导弹是一种单级液态燃料中程弹道导弹(MRBM),它采用捷联式惯性制导系统, 弹头威力 300万吨级当量热核弹头。东风-3A与东风-3在外形上基本相似,但其射程稍远,约为2800公里以上。它可携载3枚弹头当量为5-10万吨的多路再入弹头舱。该型导弹曾进行了低伸弹道的飞行试验,射程为1550公里,飞行高度为100公里,这一飞行性能可以有效地穿越敌方的导弹防御系统。东风-3A的反应时间(预警后发射准备)约为2-3小时。该型导弹在1985年12月和1986年1月进行试验,从1988年开始部署。该型导弹部署在中国西北、东北和西南地区,能对俄罗斯、日本、韩国和印度境内目标实施打击。东风-3A被描述为中国导弹部队的中坚力量,但它正逐步被采用固态燃料的东风-21所取代。

**东风-4弹道导弹,**中远程弹道导弹,是中国研制的第一代远程地地战略导弹。1970年1月30日试射成功,1980年服役。导弹全长27.5米,弹径2.25米,起飞重量82吨,采用二级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机动发射,最大射程4000公里、5000公里(东风-4A)。可携带1枚2200公斤的威力为100-300万吨TNT当量的热核弹头,或3枚分导热核弹头(东风-4A),命中精度1370米。

东风-5弹道导弹,(代号:DF-5)是中国研制的第一代洲际地对地战略导弹。1980年5月18日全程飞行试验成功。导弹全长32.6米,弹径3.35米,起飞重量183吨,采用二级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发射井发射,最大射程12000公里、 15000公里(东风-5A),可携带1枚3000公斤的威力为300-400万吨TNT当量的核弹头,或4-5枚分导核弹头(东风-5A),命中精度500米。

东风-5弹道导弹是一种储存在固定的发射井中的洲际弹道导弹。1971年9月首次试验,1981年服役。在1983年,该型导弹经过改进,进一步提高了射程(12000千米),换装了更精确的制导系统,命名为东风-5A。1986年进行了分导弹头试验。东风-5是中国威慑美国的主要战略武器,是第一种具备洲际射程的弹道导弹,自服役以来一直是核打击力量的中坚。其衍生型“东风-5甲”、“东风-5乙”均面向新时期的作战要求进行改良,性能有了明显提升。在可见的将来,创造多个“中国第一”的“东风-5”系列还将继续承担核威慑任务。最初DF-5采用一种相似的风格被部署,如DF-4远程弹道导弹。导弹被储存在高山下面的隧道一个水平位置中,而且移到隧道口外面立刻发射。导弹加注燃料操作正常需要二个小时。

稍后生产型DF-5和改良型DF-5A或许在发射井部署并且保持在就绪-到-发射状态。为了要提高这些导弹的生存性,PLA已经大量建造很多诱骗发射井,包括浅挖掘井(不可部署导弹)和准备性的类似的操作发射井(可部署导弹)。复杂的工程技术和引进计算机发射控制系统已经大大减少这些导弹的发射准备时间。真正的运行中的导弹数目高度保密,观察者判断变化较大,范围从小于10枚到超过30枚。依照一些报道,PLA第二火炮部队的DF-5部队,由三个旅组成,人数约2000人。第一个,第803旅,在1984年10月组建,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这个旅位于湖南怀化附近,在湖南省的深山里,大约距广州750公里西北方。第803旅被认为是表现优异的典型,在练习中从没有丢失任何目标。这个部队在1990年中期,完全地装备改进型DF-5A ICBM和相关设备。

第二个,第804旅,在1980年结束的时候组建。它位于河南省西部的太行山内, 离洛阳市不很远(在北京西南大约700公里)。早在1995年,中国的媒体报道用于中国战略导弹的“长城计划”,最后在10年之后完成,在河北省和山西省之间的太行山内。依照新闻报道,“好几万”军队工程人员花费10年开挖隧道。 依照一些报道,这些设施允许DF-4和DF-5导弹能够被储存并且机动穿越地下隧道增加他们的生存性。第804旅考虑它的位置有可能在这些设施内部署。第三个,即是第818旅,在1996年在湖南省组建。第818旅的组建据称已经在1999年完成.每个旅大约操作8~12枚导弹。2000年以前,所有的三个旅已经被装备改进型DF-5A ICBM。

**东风-5B,**201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阅兵仪式上,DF-5B洲际弹道导弹首次公开亮相。其性能数据尚为保密。据推测,可携带多枚分导式弹头,在射程和命中精度方面较东风-5A有所提升。

**东风-5C,**2017年1月,东风-5C型洲际弹道导弹试射成功。2017年2月3日,针对美国媒体报道的中国成功试射了一次分导式多弹头洲际弹道导弹,获得中国国防部书面回复:我们在境内按计划进行科研试验是正常的,这些试验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和目标。

**东风-6导弹,**非传统意义上的洲际导弹,而是一种FOBS导弹系统,又被称为轨道轰炸器,其可搭载质量高达3200千克的战斗部。“东风6号”理论射程可绕地球一周,所以被称做环球火箭。由于“东风6号”的技术难度太大,三级火箭每一级发动机都不相同,尤其是第二级的塞式发动机,美国仍处于研制当中。最后经过科研人员三年的奋战,“东风6号”不得不中途下马,而部分资金和技术则转移到了其它型号的导弹与火箭上。**东风-10A巡航导弹,**也称长剑-10巡航导弹,是一款远程巡航导弹,射程远,性能优越,依靠先进的传感器来寻找、识别并定位目标,通过通信系统向指挥部发送定位信息,能够打击有价值的地面目标,与“东风”-21D各有专攻。“长剑”-10导弹主要针对陆基航空力量以及后勤、通信等固定地面目标实施打击,当与弹道导弹或飞机配合使用时,打击效果更惊人。有效射程在1500至2500公里之间。201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阅兵仪式 和2009年阅兵式上公开。1

第二代东风-11弹道导弹

近程地地战术导弹,中国研制的近程地地战术导弹,其出口型称M-11。1985年开始研制,1992年定型生产并出口。导弹全长9.75米,弹径0.8米,起飞重量3.8吨,采用一级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公路机动发射,最大射程300公里。可携带一枚800公斤的高爆弹头或9万吨TNT当量热核弹头,命中精度300米、150米(改良型)。

东风-12弹道导弹

东风-12导弹对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具有反制作用,诸如台湾部署的美国“爱国者PAC-2/3”系统。东风-12导弹精准度极高,同时拥有惯性制导及全球定位导航系统——可能是中国大陆的北斗导航系统。 报道称,M-20/“东风”-12导弹长约7.8米,弹径0.75米,重4吨。此前公开的射程为100至280公里,但其实际射程可能超过300公里,增程版本的射程或可达到420公里。这种导弹使用惯性/全球定位系统复合制导,据说圆概率误差不超过30米。借助可选装的末段制导系统,误差还能进一步缩小。该导弹的发射准备时间仅需12分钟…

东风-15弹道导弹

近程地地战术导弹,其出口型为M-9。1984年开始研制,1988计定型,1991年服役。导弹全长9.1米,弹径1米,起飞重量6.2吨,采用一级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公路机动发射,最大射程600公里。可携带一枚500公斤的高爆弹头或9万吨TNT当量热核弹头,命中精度300米、100米(改良型)。

东风-15B弹道导弹是东风-15导弹的改进型。常规近程弹道导弹﹐可道路和越野机动。单级、固体推进剂,可携带500公斤的核或常规弹头、最大射程600公里。使用惯性及全球定位制导,命中圆概率误差30~50米。

东风-16弹道导弹

中近程弹道导弹(简称DF-16导弹)是一种单级固体弹道导弹,“东风-16”中程弹道导弹的直径约为1.2米。保守估计,单级的DF-16弹道导弹将具有1000公里的射程,500公斤以上的子母弹战斗部,具备再入机动能力。虽然DF-16在长度和直径上都有所增加,但继承了DF-11的成熟技术,在价格上将远低于DF-21系列导弹,在生产上也会快得多。

东风-21弹道导弹

中程地地战略导弹,在巨浪-1号潜地导弹基础上发展的第二代中程地地战略导弹。1985年5月20日试射成功,1989年定型。导弹全长10.7米,弹径1.4米,起飞重量14.7吨,采用二级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 公路机动发射,最大射程1800公里,2700公里(东风-21A)。可携带1枚600公斤的威力为30万吨TNT当量的热核弹头,命中精度300-500米。

1999年国庆阅兵首次展示的东风-21甲,1988年,中国第二代固体中程战略导弹──东风-21甲(代号:DF-21A)立项,由航天部二院负责总体研制。这是国防科研拨款制度改革后,航天系统第一个由总承包院与军方直接签定合同研制的型号。该导弹采用多项先进技术,是一个全新的型号。为了增加射程和可靠性,东风21号甲发动机采用比冲更高的端羟基聚丁二烯复合推进剂,二级采用玻璃钢壳体、单个珠承全轴摆动喷管、电机式保险机构等技术。导弹发射三用车和地面设备也有所改进。1992年,导弹研制进入试验飞行试验阶段。同年4月和11月的两次飞行试验由于设计问题而失败。经过3年的改进设计,1995年1月、8月和11月连续取得三次飞行试验成功。1995年8月17日~9月26日,二院试验队在某导弹试验基地完成了3000公里机动运输试验和作战使用流程考核试验。1996年12月再次飞行试验成功,次年导弹设计定型。1999年9月,东风21号甲导弹参加了国庆五十周年阅兵。2000年3月,成功进行了定型后的首次批抽检发射试验,随后交付原二炮部队使用。第二代固体中程战略导弹的研制成功和装备部队,进一步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

东风-21C,也称东风-25,是近年在原东风21基础上改进,才装备军队不久的最先进中程地对地战略导弹,其有效射程为三千二百公里,在中国本土发射可及亚洲大部分地区。其采用高能固体火箭推动,弹头舱能够携带三枚分导式核弹头,是世界上唯一能够携带多枚弹头的中程导弹。东风21号C具备接近于巡航导弹的打击精度,这是一个革命性的突破。

东风21-D反航母导弹(DF-21D)是中国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中程弹道导弹,是世界第一种反舰弹道导弹,它主要用于对航母等舰只进行致命的战略战术打击,可以直接远距离击沉移动中的航母,攻击误差仅仅只有十几米,通过发射多枚该类型导弹(以防止“爱国者”导弹的拦截),使航母或护航舰只失去战斗力。

东风-25导弹

东风-25型导弹,代号DF-25,它是中国研制研的第二代战略导弹,是一种先进的中程地地战略导弹,它是在原东风-21基础上改进而成。 它以机动发射,可带常规弹头,也可带核弹头和分导弹头,导弹命中准确而且战系数高。东风-25型导弹与东风-21型导弹相比有以下特点:

一是其射程远。其有效射程为3200公里,在中国本土发射可覆盖亚洲大部分地区,包括美军太平洋关岛基地。

二是采用高能固体火箭推动,由2个推进器组成,是一种使用固体燃料推进剂并且机动运行发射的中程弹道导弹。

三是威力大。弹头舱能够携带3-6枚分导式核弹头,是世界上唯一能够携带多枚弹头的中程导弹。东风25有效载荷达到2000公斤,比仅有600公斤的东风21要大很多。东风-25可以携带高爆弹头(HE),反装甲子母弹药,燃烧空气弹药(FAE)以及专门用于毁伤电子设备的电磁脉冲弹药(EMP)另外很关键的,它每个弹头重返大气层之后,各自可以独立地像天女散花这样进行分头地攻击,让对方的大舰和航母难以防范。所谓天女散花式的多头独立的攻击。

四是可以提供2种打击模式,单弹头打击和多弹头分导打击模式。发射载车是一辆10X10轮式重型载重车辆,最大可以承载28吨,具有公路和简易道路通行能力。

东风-25型导弹放置在圆筒形集成发射容器内,弹头延伸出发射器外,行军状态下,导弹采用水平放置姿态。发射容器底部有4个巨大的液压稳定升降器。可以在进行战斗转换时,提供良好的举升稳定能力。可以借用东风25进行开发携带多枚常规弹头打击航母作战群的相关技术研究。此外东风25与东风11和15一样,可配备有一台联合惯性/全球定位制导系统这样可以更加增加它的末端制导打击精度。

俄媒称,从照片上看,这种神秘导弹的运输—发射装置被安装在6×6轮式汽车底盘上。中国另一种弹道导弹——DF-21A(射程2500千米)采用的则是5×5底盘。有专家认为,此次公开的很可能是中国新研制的DF-25型机动式中程弹道导弹系统(射程可能在3200千米左右)。之前曾有观点认为,DF-25的两级推进装置可能来自DF-31,会采用WS-2500型5×5轮式底盘(仿制自俄罗斯的MAZ-543)。

俄媒称,除此之外,中国此前研制的DF-41洲际弹道导弹也计划使用MAZ-547V型6×6轮式汽车底盘。中方曾从白俄罗斯购得6辆MAZ-547V。不过,DF-41的研制工作已在数年前终止。此次新出现的照片表明,之前原计划用于DF-41的部分MAZ-547V可能被用来发展DF-25系统。

东风-25弹道导弹由两个推进器组成,是一种使用固体燃料推进器并且机动运行发射的中程弹道导弹。2004-2005年第二炮兵部队对外简单介绍了有关东风-25型弹道导弹情况。据称这种导弹可以提供两种打击模式,单弹头打击和多弹头分导打击模式。最大有效载荷搭载能力2000公斤,最大射程3200公里。发射载车是一辆6X6轮式重型载重车辆,具有公路和简易道路通行能力。

东风-25弹道导弹是中国最先进的第二代战略导弹之一,中国的第二代战略导弹包括东风-21/25/31/41及巨浪二型,这些导弹全部以机动发射,可带核弹头,准确而且存活系数高。

东风-26弹道导弹

新一代中远程固体燃料弹道导弹,是一种反舰核常兼备弹道导弹,是继东风-21D后,第二种能够反航母的弹道导弹,且射程更远。该导弹长约14米、直径1.4米、发射重量20吨、采用两级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可携带重量为1.2吨至1.8吨的核弹头或常规弹头,并具备投送3个分导式多弹头能力;在射程方面,由于使用了高能推进剂,最大射程应该在5000公里以上,可覆盖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主要军事基地,如迭戈加西亚、关岛等,使中国拥有了可靠的打击第二岛链固定目标和大型舰艇等目标能力,是衔接东风-21与东风-31的主力中远程弹道导弹。

东风-26B,导弹外壳上的EA字样,很有可能是electronic attack两个单词的首字母缩写,即“电子攻击”的意思。这也许是东风-26最新改进版,可携带电子脉冲弹头,秒杀美国的反导雷达。香港军事专家梁国樑就此接受台湾“中央社”记者采访时说,以上分析有一定道理。但照片中E/A的A字,也可能是代表反幅射导弹(anti-radiation missile, ARM)的简称。梁国樑估计,这虽然与东风-26有关联,但应是全新型导弹,且是多弹头导弹,除了打击弹头外,还有可以打击对方雷达的分弹头,主要针对美国在韩国或日本部署的导弹防御系统。他认为,美国在韩部署“萨德”和拦截导弹,还打算在日本部署,已接近“家门口”,且是在导弹上升初段威胁,因此,这种新型导弹针对“萨德”的意图十分明显,如果这种新型导弹在上升初段被“萨德”的雷达照射到,可即时以反辐射分弹头反制,主弹头则继续飞行攻击。据分析,导弹一旦被对方雷达照射,就等同战机锁定对方,是宣战之举。

2015年9月3日阅兵式上作为核常兼备导弹方队首个型号初次亮相。是继东风-21D后世界现役第二种大型中远程反舰弹道导弹。东风-26是中国第一个射程可到达关岛及关岛美军基地的常规弹道导弹,因此被网友冠以“关岛快递”或“关岛杀手”的称号。中国一旦有足够数量的东风-26同时使用,就能够干掉关岛上的重要美军设施,将打垮现有的美军反导系统。那中国这款东风-26B改进型更加先进,网络上传播了也有几天了,如果军方认为是军事机密泄密就会通知删除的,但中国军方此时没有通知删除那可以认为是允许网友把东风-26B改进型残骸在网络上公布的,可能想通过网络方式来警告美韩部署萨德,美韩可从东风-26B改进型残骸上推测到中国有更先进的导弹。

根据17日公布航行A0985通告:中国在4月底试射弹道导弹。4月27日上午9点15在中国西部酒泉的航天发射中心一区域的上空高度封闭了一小时开始第一次弹道导弹测试。因此,4月29日发射的弹道导弹的型号,或者是56基地的中程弹道导弹家族东风-21家族推出的最新型号弹道导弹。每天都是双弹道导弹试验,其试射的导弹很可能就是东风-26B改进型导弹。

东风-26C中程核导弹,美国情报机构披露的中国研制的一种核导弹,这种新型导弹估计射程至少达到2200英里(约合3541公里)。美国情报机构2014年3月证实中国发展了一种被称为东风-26C(DF-26C)的新型中程核导弹。这种新型导弹估计射程至少达到2200英里(约合3541公里),这足以使中国军队展开对关岛美军设施的攻击,而关岛正是五角大楼将美军转调亚太地区的一个主要枢纽。这种导弹拥有公路机动能力,使用固体燃料,这些特点可以使该导弹隐藏在地下设施,并可在很短时间内发射,很难对付。这是美国官方首度证实中国的新型中程弹道导弹,官员们认为它是中国军队军事建设的一部分,旨在控制亚太海域并防止美军进入沿中国海岸的岛链。2

东风-27弹道导弹

中国开始发展第三代战略核武器,他们包括东风-25、东风-27、巨浪-2A、东风-31B和东风-41等五种洲际弹道导弹武器。据外电称,图片为我军东风-25或东风-27远程弹道导弹,这两种武器铺位神秘,特别是后者,其与高超音速武器的关系紧密,但此次阅兵我们将看不到他们。总体上而言,进行阅兵展示的武器都要求有4个特点,第一要求是现役装备,第二具有军种代表性,第三安全性和第四经济性。从第一点来讲,东风-27、东风-41导弹和东风-31B导弹到为止仅仅进行了合计不到8次试射,要设计定型是有难度的,所以这三种导弹还在研制之中,并不能满足第一个要求,所以也不可能做展示。

东风-31弹道导弹

洲际地地战略导弹 中国研制的第二代洲际地地战略导弹。1995年5月29日试射成功。导弹全长13.4米,弹径2.2米,采用三级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公路机动发射和发射井发射,最大射程8000公 里。可携带1枚700公斤的威力为100万吨TNT当量的热核弹头或3枚威力为9万吨TNT当量分导热核弹头,命中精度300-500米。

东风-31A为DF-31远程战略导弹的改型,性能数据高度保密。有分析认为,DF-31A采用储存、起竖、发射三用车运载,是机动性很强的洲际导弹。东风31A均采固体火箭发动机,主要靠车载方式进行机动,既灵活又能提升存活率。技术上因延续东风31型,设计之初只有10000KM左右后来由于参照西方技术,使其性能相当稳定而且射程增加到13000KM左右。东风31A型内装配一种特殊动力装置,能使它在离地约八万公尺高空时,靠矢量喷射技术进行变轨,闪避拦截导弹。

东风31AG,2014年10月2日报道,中国军方首次试射了其一款陆基洲际弹道导弹的新型衍生导弹东风-31AG,标志着北京针对美国的战略袭击能力正在提高。报道称,新型东风-31AG导弹的试射发生在中国中部地区的一个导弹试射场。2017年7月30日,东风-31AG在中国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90周年的大型阅兵式上出现。

东风-41弹道导弹

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同东风-31洲际弹道导弹的研究发展是同时进行的,在一九九五年五月东风-31导弹试射前,东风-41导弹就进行过高弹道试射。东风-41洲际导弹射程达一万四千公里,主要是威慑美国用的。

东风-41洲际导弹同东风-31导弹的差异主要是第三级运载火箭的不同,东风-41的第三级火箭推力更大。东风-41洲际导弹也能够搭载核弹头,也采用地面车载机动发射,也有较强的生存能力。

DF-51弹道导弹

DF-51是一种固定井射重型多弹头洲际导弹(我国第一种重型洲际导弹,两级固(液)体火箭发动机,运载负荷约一万公斤,最大射程约一万五千公里,能够携带14枚50万吨或8枚100万吨的热核弹头,部署加固地下井。该弹采用外层空间小动能变轨技术,改进固体燃料,缩小弹体,发射平台,是固定地井发射的重型多弹头洲际导弹,代替41的井射型号)。

技术特点东风-4打击对象:美国关岛等中远程目标;

东风-5打击对象:美国本土全境及洲际打击能力;

东风-5A\B打击对象:美国本土全境及洲际打击能力;

东风10a巡航导弹;射程超过1500公里,台湾及邻近战役战术目标;

东风-11 打击对象:台湾及战役战术目标;

东风-15打击对象:台湾及战役战术目标;

东风-15B打击对象:台湾及战役战术目标;

东风-16打击对象:冲绳美军基地;

东风-21打击对象:日本和印度部分地区及周边邻国;

东风-21A\B 打击对象:日本,印度;

东风-21C 打击对象:日本,印度,美国关岛;

东风-21D 打击对象:大型海上移动目标、美国航母;

东风-26 打击对象:大型海上移动目标、第二岛链外的美国航母、美国关岛、迪戈加西亚岛、美国亚太军事基地;

东风-31\A\B 打击对象:美国本土大部分地区,欧洲地区及洲际打击能力;

东风-41打击对象:美国本土全境及洲际打击能力。

性能数据

|| ||

注:

1、带外框的为退役类型,斜体为未实战部署。

2、打击范围/射程单位为公里。

服役动态二炮装备中国政府2013年4月16日发布了《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白皮书。白皮书分别公布了陆海空三军组成、兵力、担负任务等,还首次公布了二炮部队导弹武器装备型号名称——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和长剑巡航导弹。3

泄密事件20世纪90年代初,沃维汉结识了大陆导弹技术专家郭万钧,并以金钱将其收买。郭万钧参与了东风31战略导弹的设计。他见钱眼开,利令智昏。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本世纪初,郭万钧一步步陷入深渊,胆子从小变大,后来在明知道沃维汉是在为境外间谍组织工作的情况下,郭万钧向沃提供了大量有关战略导弹的情报。为了让沃维汉能够理解导弹专业知识,郭万钧还给他进行了导弹专业知识的“科普”。沃一边听一边记,笔记做得非常详细。这些笔记已被携带出境,在欧洲某国转交给台湾军情局。也正是因为这些情报,台湾军情局某一副局长还专门在欧洲某国接见沃维汉,该局长告诉沃,他的情报美国非常重视。我国家安全机关于2005年初将沃维汉、郭万钧抓捕归案。经法院审理认定,郭万钧先后向沃维汉提供了涉及战略导弹等7项绝密情报,对国家安全与国防建设造成了特别巨大的危害,后果特别严重。

在整个破案审查包括国家安全机关预审、检察机关和人民法院审理过程中,司法机关都严格依法办事。被告沃维汉、郭万钧均依法享受了各种权利,包括聘请律师为自己辩护。在案件审理期间,沃维汉曾旧病复发,但得到了及时有效的住院治疗。住院期间还一度取保候审好几个月,在北京的住处休养。经过一段时间的审理,在反复核证证据的基础上,2007年5月24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沃维汉间谍案进行宣判,沃维汉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之有关规定,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充分。法院以间谍罪追究其刑事责任,判处沃维汉死刑。郭万钧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之有关规定,以向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被追究刑事责任,被判处死刑。因涉及国家秘密,按中国法律规定,法院没有对沃维汉间谍案进行公开审理,对郭万钧案也没有公开审理,但都依法进行公开宣判。一审判决死刑后,两人不服,依法提出上诉。2008年1月29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二审终审裁定,维持一审原判。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2008年11月28日,沃维汉、郭万钧被执行死刑。在死刑执行前一天,沃维汉与妻子、小女儿见面,依法行使了探视权。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刘军 - 副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