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
星天牛体翅黑色,每鞘翅有多个白点。它体长50mm,头宽20mm。体色为亮黑色;前胸背板左右各有一枚白点;翅鞘散生许多白点,白点大小个体差异颇大。
本种与光肩星天牛的区别就在于光肩星天牛鞘翅毛斑纯白色,鞘翅肩区有较明显的刻点,肩角较粗糙;中茎弯度较大,中茎与中茎突长之比约1.45,内囊筒长宽比为5:8;受精囊较细长3,星天牛中茎总体微弯,端半部侧缘平行,短阔,内囊基部有眉形骨化区,囊筒长圆柱形,等粗,但外端呈瓶口状缢缩,表面被横向整齐排列的骨化微刺。4
卵:长椭圆形,一端稍大,长4.5-6mm,宽2.1-2.5mm。初产时为白色,以后渐变为乳白色。
幼虫:老熟幼虫呈长圆筒形,略扁,体长40-70mm,前胸宽11.5-12.5mm,乳白色至淡黄色。前胸背板前缘部分色淡,其后为1对形似飞鸟的黄褐色斑纹,前缘密生粗短刚毛,前胸背板的后区有1个明显的较深色的 “凸”字纹;前胸腹板中前腹片分界明显。腹部背步泡突微隆,具2横沟及4列念珠状瘤突。5
蛹:纺锤形,长30一38毫米,初化之蛹淡黄色,羽化前各部分逐渐变为黄褐色至黑色。翅芽超过腹部第3节后缘。6
成虫:雌成虫体长36-45mm,宽11-14mm,触角超出身体1、2节;雄成虫体长28-37mm,宽8-12mm,触角超身体4、5节。体黑色,具金属光泽。头部和身体腹面被银白色和部分蓝灰色细毛,但不形成斑纹。触角第1-2节黑色,其余各节基部 1/3处有淡蓝色毛环,其余部分黑色。前胸背板中溜明显,两侧具尖锐粗大的侧刺突。鞘翅基部密布黑色小颗粒,每鞘翅具大小白斑15-20个,排成5横行,变异很大。5
产卵习性星天牛幼虫没有自主选择寄主的能力,幼虫所在寄主是雌成虫的产卵选择决定的。星天牛成虫最喜食苦栋,取食的部位常为枝条和树皮,较少取食叶片。星天牛产卵一般会在树径较大的寄主树上,如星天牛很少将卵产在胸径小于6cm的木麻黄上,在苦栋上也很少发现星天牛产卵现象。在木麻黄上的产卵部位常在树干距地面40cm以内部位或者在裸露的树根上,并且羽化孔一般在产卵刻槽上方25cm以内。星天牛在无瓣海桑上的研究表明,星天牛喜欢在树势较弱的树上产卵,产卵部位直径大于5cm,—般距离地面2.5m以下。7
生活习性
成虫:羽化后成虫在蛹室内滞留3-6d,于晴天10:00-17: 00爬出羽化孔,啃食嫩枝梢的皮层作补充营养,10-15d性成熟后方行交尾,大多在8∶00-17∶00,呈背伏式,持续时间1-3h。雌雄成虫均有多次交尾现象,交尾后取食3-4d,再行产卵。拂晓时候较活泼,中午停息枝端,21时后及阴雨天也多静止。成虫在9∶00-14∶00选择树干下部或主侧枝下部产卵,最喜欢在离地10cm的主干上。产卵前先在树皮咬宽约 5mm,长约8mm,深2mm的“T ”或“人”形刻槽,用上颚稍掀开皮层,再将产卵器插入刻槽一边的皮与木质部之间产卵,每处1粒,少有空槽 ,极少有2粒。产卵后从粘液腺分泌淡黄色粘液,并用臀部来回移动挤压,把掀开的树皮压覆于卵粒上,每雌产卵 25-40粒,最多可达75粒。成虫寿命为40-55d,飞翔距离达40-50m。
卵:卵产下第2d,解剖看到,卵粒四周的韧皮部出现淡黄色侵迹,这也成为初孵幼虫的重要食料。卵期 7-10d。
幼虫:初孵幼虫首先取食卵壳和韧皮部被粘液侵迹变色部分。几天后在皮下取食新鲜韧皮部,蛀形不规则虫道,内充满虫粪,约30d后开始蛀入木质部,向上或向下达根部形成不规则虫道,常有1-3个进气孔从中排出似锯木屑状的粪便,幼虫期长达10个月,虫道长20-60cm,宽0.5-2.0cm,幼虫喜在地面20cm的主干上,所以常造成植株枯死。老熟幼虫凿长3.5-4.0cm,宽1.8-2.3cm的蛹室,并用木屑、木纤维将虫道两头堵紧,并化蛹其中。
蛹:预蛹期5-7d,蛹期15-25d。5
生活史
反应较为敏捷,在浙江南部一年发生1代,个别地区三年2代或二年1代,以幼虫在被害寄主木质部内越冬。越冬幼虫于次年3月以后开始活动,在浙江于清明节前后多数幼虫凿成长3.5-4厘米,宽1.8-2.3厘米的蛹室和直通表皮的圆形羽化孔,虫体逐渐缩小,不取食,伏于蛹室内,4月上旬气温稳定到15℃以上时开始化蛹,5月下旬化蛹基本结束。蛹期长短各地不一,台湾l0-15天;福建20天左右;浙江19-33天。5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5月底6月上旬为成虫出孔高峰,成虫羽化后在蛹室停留4-8天,待身体变硬后才从圆形羽化孔外出,啃食寄主幼嫩枝梢树皮作补充营养,10-15天后才交尾,在浙江整天都可进行交尾,但以晴而无风的上午8时至下午5时为多;在福建成虫多在黄昏前活动、交尾、产卵,破晓时候亦较活跃,中午多停息枝端,晚上9时后及阴雨天亦多静止。8星天牛在含山县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被害杨树枝干木质部越冬。翌年3月中 、下旬开始活动取食,4月中、下旬化蛹,5月中、下旬成虫羽化,6月中、下旬幼虫危害至11月上旬越冬。5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Forster)在珠海无瓣海桑上1a发生1代,以幼虫在树干木质部虫道内越冬,翌年2月下旬开始活动,3月中旬化蛹,3 月下旬开始羽化,5 月中旬达羽化高峰,羽化后不久交配产卵。6 月中上旬为幼虫孵化高峰期,幼虫孵化后约 1个月开始入侵木质部。9
种群分布生活区域
星天牛A.chinensis主要分布于我国吉林、辽宁、安徽、江西、云南、台湾、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山西、陕西、甘肃、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福建、厂‘东、海南、广西。
主要寄主:木麻黄、杨柳、榆、刺槐、核桃、梧桐、悬铃木、树豆、柑桔、苹果、梨、无花果、樱桃、批把、柳、白杨、苦棘等46种。10
国外分布**:**日本、朝鲜、缅甸。为害多种花木。11
主要危害该虫1年发生1代, 以幼虫在被害寄主木质部越冬,3月中、下旬开始活动取食,4月下旬化蛹,5月下旬羽化,6月上旬幼虫孵化危害至10月下旬越冬。此虫危害期长,生活十分隐蔽,防治难以奏效,所以预报成虫羽化高峰期,是防治成虫时成败的关键。5
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 (Forster)是我国林业重要蛀干害虫,其寄主范围广、食性杂、破坏性大、防治难度高,已报道危害悬铃木Platanus acerifolia、杨树Populus spp、柳树Salix spp、榆树Ulmuspumila、枣树Zizyphus jujuba、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等多种树木。9
在珠海淇澳岛红树林保护区的无瓣海桑林,星天牛一般在潮水线(0.5~0.8m)以上为害,幼虫一般蛀食较大植株的基干木质部,严重影响树体的生长发育,部分树木因蛀食中空,出现风折倒伏。无瓣海桑的木质部有较强的愈合能力,一般天牛羽化后3~4个月,75%以上羽化孔愈合,从外表上难以判断是否曾经受害,但从伐木解剖来看,其木质部因幼虫取食已受到严重破坏,在外力的作用下很容易折断。从当年的羽化孔判断,试验地95%以上的植株受害,均有星天牛完成整个生活史,羽化孔数也从3~20不等,株间受害差异显著,星天牛更倾向于在树势较弱的植株或受损部位产卵。9
防治方法营林措施设置诱饵树:诱饵树种即天牛嗜食树种,作用是诱集天牛而后集中灭杀和处理,降低天牛对目标树种的危害。星天牛的诱饵树种多为其嗜食树种一苦栋,苦栋的有效诱集距离在200m左右,在成虫高峰期引诱的数量占总数量的71.6%。
抗性树种选育:通过对51个不同地理种源木麻黄的研究,筛选出5个抗性品种,并进行多年的星天牛蛙干观察,发现这些抗虫树种能够完全抵抗天牛的入侵,抗虫效果非常好,目前已进行无性栽培和大面积推广。
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手段需要结合天牛各个虫期的时间规律,进行集中治理。包括:及时伐除枯折树木、在成虫盛发期人工捕杀成虫、在产卵盛期刮除虫卵、锤击幼龄幼虫等方法。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害虫综合管理的重要手段。
利用益鸟防治:星天牛的天敌昆虫种类也比较少,目前应用天敌的报道有花绒寄甲、川硬皮肿腿蜂等。川硬皮肿腿蜂对天牛幼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其寄生效果最高可达43.63%,平均可达26.93%,认为川硬皮肿腿蜂是防治星天牛的有效天敌。
病原真菌:利用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防治星天牛,白僵菌对星天牛的有很高的致死率,配合粘膏能提髙其对星天牛的致死能力,星天牛平均死亡率达77.8%。
线虫:S.feltiae Bj 和S.carpocapsae MK两个品系线虫对星天牛的大龄幼虫有较强的感染能力,线虫进入虫道后,只要温湿度适宜,就会寻找到星天牛幼虫,只需4-6天就能将其杀死。
化学防治利用氧化乐果配煤油防治幼虫,致死效果可达90%以上。在福建木麻黄上,绿色威雷、甲胺磷、氧化乐果等化学农药合理的配比,均对星天牛有良好的灭杀效果。
化学药剂对天牛的防治有一定的效果,但化学药剂的使用会危害其他非目标物种,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同时,随着化学药剂的长期使用,会使天牛的抗药性增强,防治难度会加大。
引诱剂防治目前对星天牛的植物源引诱剂主要是从苦栋的挥发物中提取。
以性引诱剂对星天牛有较好的效果,诱捕量显著。7
幼虫用处星天牛的幼虫还是一味中药,可治疗热病、咽痛、惊风、营养不良及心脏病等疾患。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