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格陵兰犬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格陵兰犬(Ger.nlandshud) 是严峻的生存环境中脱颖而出的爱斯基摩犬,大约在12000年前西伯利亚的一种狼被驯化成为了格陵兰犬。如今很难从格陵兰犬身上看到狼的影子。无论是外貌和体形该犬都与狼有了较大的区别,更主要的是格陵兰犬已完全失去了狼的本性。性格非常温驯,因此在格陵兰地区非常受欢迎。尽管它的性格温顺,但生命力非常顽强,甚至可以在北极零下十几摄氏度的环境下的野外过夜。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犬种之一,在古代被用于狩猎,与爱斯基摩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在严峻的生存环境中繁衍到今天的格陵兰犬,具有非同寻常的持久耐力1。

犬种概述格陵兰犬体质具有充足的骨量和肌肉,骨骼相对同样尺寸的狗要粗重的多,但也不能太过分,而影响了灵活性和速度,骨骼与身体比例恰当在格陵兰犬的构造中非常重要。格陵兰犬的骨量不能太大而显得笨拙,骨量也不能太小,看起来象赛跑犬。

格陵兰犬聪明、文雅、忠诚、适应性强、警惕、活跃、热中于服务,友善但保守。不迟疑或羞怯,不过分好斗,训练中无理由的好斗是要受到严厉处罚的。

颜色为纯白色;白色带很浅的浅棕色、奶酪色;整体为浅棕色。此外其他颜色都属于失格。

品种:绒毛犬

原产地:格陵兰

寿命:13年

最初的用途:拉雪橇

现代的用途:陪伴,拉雪橇

身高:22-25英尺(56-64cm)

体重:66-70磅(30-32千克)

性格特征:需要大量运动来保持身心平衡,因此不适合城市生活,可适应低温环境,是优秀的守门犬。

用途变化:起源时期:古代;起初用途:拉雪橇、放哨、看家;现代用途:雪橇比赛、追猎。

体型体重:身高:56厘米~64厘米体重:31公斤~32公斤

寿命:13年

外形特征外貌体型极强健,骨骼结实,肌肉发达。吻呈锥形,牙齿坚硬,鼻头黑色,夏季变为肉色。眼睛黑而略斜,带有忠诚的表情。耳小,呈三角形挺直。胸宽阔,前肢非常直。指(趾)大而圆,并带有坚韧的指(趾)垫。尾粗,高卷于背部。刚毛挺直粗糙,绒毛密生柔软。除白色外,还有其他毛色。体高55~60cm,体重30kg2。

头部(头部、面部、眼睛、耳朵、鼻镜、嘴部、口吻、鄂部、牙齿)

头部:脑袋呈楔形、宽、头顶略凸、但不圆拱或象苹果头,两耳与止部中心点呈等边三角形。 口吻:中等长度、中等宽度,既不粗糙、也不过长,向鼻镜方向略呈锥形,与整体大小及脑袋的宽度成正确的比例。口吻必须深,胡须不必去除。 止部:不生硬,但很清晰。 嘴唇:黑色,嘴角略向上翘,形成具有特色的“萨摩式微笑”。唇线不显得粗糙,也没有过度下垂的上唇。 耳朵:耳朵结实而厚;直立;三角形且尖端略圆;不能太大或太尖,也不能太小(象熊耳朵)。耳朵的大小是根据头部的尺寸和整体大小确定。靠近头部外缘,它们应该显得灵活;被许多毛发覆盖着,毛发丰满,但耳朵前面没有。耳朵的长度应该与耳根内侧到外眼角的距离一致。 眼睛:眼睛颜色深一些比较好,位置分的较开,且深;杏仁状;下眼睑指向耳根。深色眼圈比较理想。圆眼睛或突出的眼睛属于缺陷;兰眼睛属于失格。 鼻镜:黑色最理想,但棕色、肝色、炭灰色也可以接受。有时,鼻镜的颜色会随着年龄、气候的变化而改变。 牙齿:结实、整齐的牙齿,剪状咬合。上颚突出式咬和或下颚突出式咬和属于缺陷。 表情:表情为“萨摩表情”,这一点非常重要,主要指在萨摩犬警惕时或决心干点什么的情况下,其闪亮的眼神、和热烈的脸庞。其表情由眼睛、耳朵和嘴构成,警惕时,耳朵直立、嘴略向嘴角弯曲,形成“萨摩式微笑”。

躯干(颈部、胸部、肋骨、腰部和背部、躯体前部、皮肤)

颈部:结实、肌肉发达,骄傲地昂起,立正时,在倾斜的肩上支撑着高贵的头部。颈部与肩结合,形成优美的拱形。 胸部:胸深,肋骨从脊柱向外扩张,到两侧变平,不影响肩部动作且前肢能自由运动。不能是桶状胸。理想的深度应该达到肘部,最深的部分应该在前肢后方,约第九条肋骨的位置。胸腔内的心脏和肺能得到身体的保护,胸的深度大于宽度。 腰和背:马肩隆为背部最高点,腰部结实而略拱。后背从(马肩隆到腰)直,中等长度,连接既不太长、也不太短。其身体的比例为“接近正方形”,即长度比高度约多出5%。雌性可能比雄性更长一些。腹部肌肉紧绷,形状良好,与后胸连成优美的曲线(收腹)。臀部略斜,丰满,必须延伸到非常轻微的尾根。

四肢(前驱、肩部、上肢、胶骨关节、胶骨、足掌、后躯、大腿、飞节、关节和飞节指甲)

前肢:前肢(脚腕以上)直、彼此平行;脚腕结实、坚固、直,但相当的柔韧,配合具有弹性的足爪。由于胸部较深,所以前肢要有足够的长度,从地面到肘部的距离约占肩高的55%,一条腿很短的狗是非常不受欢迎的。肩胛长而倾斜,向后倾斜约45度角,且位置稳固。肩胛或肘部向外翻属于缺陷。马肩隆分开约1~1.5英寸。 后肢:第一节大腿非常发达,后膝关节角度恰当(约与地面成45度角)。飞节非常发达、清晰,位置在身高的30%。在自然站立的姿势下,从后面观察,后腿彼此平行,后腿结实;非常发达;既不向内弯、也不向外翻。后膝关节太直属于缺陷。双倍接缝或牛肢也都属于缺陷。只有在有机会看到狗充分运动的情况下才能确定其是否有牛肢。 足爪:足爪长、大、有点平(象兔足),脚趾略微展开,但不能张的太开;脚趾圆拱;脚垫厚实、坚硬,脚趾间有保护性毛发。自然站立的姿态下,足爪既不向内弯也不向外翻,但是略略向内弯一点会更有吸引力。脚趾外翻、鸽子脚、圆形足爪(猫足)都属于缺陷。足爪上的羽状饰毛不是重点,但一般雌性饰毛比雄性要丰富一些。

**尾巴:**长度适中,如果尾巴下垂,尾骨的长度应该能延伸到飞节。尾巴上覆盖着长长的毛发,警惕时会卷到后背上,或卷向一侧,当休息时,有时尾巴会放下。位置不能太高或太低,应该灵活、松弛。不能紧卷在背后,卷两圈属于缺陷。裁判在评判时,必须看到萨摩将尾巴卷到后背一次。

发展历史远古时代开始,绒毛型犬就已经遍布北极地区,在20世纪后期,随着交通工具的现代化,这种犬的数量急剧下降。格陵兰犬的体重比不上加拿大爱斯基摩犬,但比它们要稍高一些。尽管性格孤僻和独立,但格陵兰犬同爱斯基摩犬一样,能同它们的主人友好相处,在瑞典和挪威,它们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跟随主人徙步旅行的伴侣犬。

格陵兰犬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犬种之一,考古研究表明,早在4000年至5000年前,它的祖先就跟随人类迁移到了格陵兰岛。在古代,它主要被用于狩猎和拉雪橇,和爱斯基摩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它能适应粗食,持久力和忍耐力俱佳。首次登陆格陵兰岛的欧洲海盗,以及美国、加拿大的探险队带来了很多外来犬种。这些犬种和岛上的格陵兰犬进行杂交,纯正血统逐渐丧失。1750年,它还被带至英国;1875年,它参加了在英格兰北部达灵顿举行的犬展;1880年,它成为公认犬种3。

优缺点点评:一般比爱斯基摩犬高些,但是背部较短,体重也较轻。这几个品种的关系很接近,因此有些国家用同一标准来评判。在格陵兰,犬只的遗传基因主要来自五千年前伴随西伯利亚移民来到这里的犬类动物。穿越格陵兰塞米帕鲁克冰川(SermipalukGlacier)的雪橇犬,用绳绑在雪橇上的扇形杆(fanhitch,一种拉车的架子)上,这使得每只雪橇犬都可以在崎岖而危险的地形上找到自己行进的道路。

犬种喂养格陵兰犬的饲料中,每天都需有肉类。最小的需要180克左右,较大的需要200-250克。肉类应加少量水煮熟然后切成小块,再加入等量的素干料或不含或少含糖的饼干,用水拌调均匀,分成早晚两次喂饲,并给一些新鲜的饮水。

饲养这种犬,主人最好是比较空闲的老人,因为它需要有较多的时间去照料,例如洗澡、梳理被毛、修剪趾爪、清除污物等等,都需要有一定时间。

在喂饲食物时,要掌握好分量,若所供给的食物过量会导致它发胖,变得呆笨而失去活泼、灵活的优点。在生活中,既不能让其养成骄气十足的样子,也不能任其过分放纵,否则,就会养成对主人的命令不肯听的坏习惯。

格陵兰犬是比较爱动的,因而每天都应给予一定的活动量,在有条件的室内进行,或带它上街、到公园散步,这样可以促进它消化和吸收的能力,保持正常的食欲。

格陵兰犬由于它浑身都是长毛,要经常为它进行全身梳理。方法是:在梳理前,先喷上护发素或洗毛剂,然后用梳子或软毛刷,由上到下顾次梳刷。只要每天都进行梳刷,就能保持它的被毛光洁柔顺,不结不乱,洁白干净,飘洒美观。

除了作上述的干洗之外,还要替它作定期的湿洗。每次湿洗之后,要先用干毛巾吸尽水分,再用电吹风吹干。边吹边梳理。至于多长时间湿洗一次,这要视季节和气沮而定,原则上天凉时间隔可长一些;天热时间隔要短一些,隔3-5天就要湿洗一次。

对犬的趾爪,需要定期修剪,否则会抓伤人的皮肉和损坏人的衣物。

在气温较高的季节,除了要多为犬洗澡外,还要多注意犬的耳部的清洁,在洗湿水澡前,要先清除耳垢,并用消毒脱脂棉湿润后清除耳道和耳周边的污垢,但要注意棉球不可带水,严格防止有水留在耳内。在每次洗澡前,都要先用棉球将犬的耳道塞住,避免有水进入。因为夏天此犬很容易患上耳炎。

平时要经常注意观察犬的精神状态,若精神不佳就可能有病。注意犬的鼻垫是否有干燥发热现象、大便有无拉稀;食欲是否有所减退,若食欲不好,就很可能患了消化系统的疾病。一旦发现有上述不正常的情况,就要及时找出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给予治疗;若病情较重,就应及早请兽医诊治。

饲养贴士**特点:**精力充沛,可适应低温环境,聪明友善,没有攻击性,喜欢用各种声音自我表达,对其他犬有支配欲,需要严格训练。不能适应炎热气候,需要大量运动来保持身心平衡,因此不适合城市生活,需要定期梳理被毛。

用途: 雪橇犬、伴侣犬

适应居住环境: 适合郊区,需要足够的空间及大量运动来保持身心平衡,因此不适合城市生活。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张岩 - 副研究员 - 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