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蠹虫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形态特征

松纵坑切梢小蠹属鞘翅目,小蠹虫科。成虫体长3.5~4.5毫米,椭圆形,全体黑褐或黑色,具光泽密布刻点和灰黄色茸毛。头部半球形,黑褐色,额中央有一纵隆线;复眼卵圆形、黑色;触角黄褐色,端部膨大呈锤状。前胸背板近梯形,前狭后宽。鞘翅棕褐色,基部与端部的宽度相似,长约为宽的3倍,其上有由刻点组成的明显行列,斜面上第二列间部凹陷,小瘤和茸毛消失,雄虫较雌虫显著。卵淡白色、椭圆形。幼虫体长5~6毫米,乳白色,无腹足,体粗壮多皱纹、微弯曲。蛹为裸蛹,长约4.5毫米,白色。

种群分布蠹虫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国内淮河以南各省区均有发生。多发生在枝干或伐倒木、仓储粮仓、、器材库,危害稻谷、薯干及竹木器材等。蠹虫遍布我国南北各省区,危害马尾松、赤松、华山松、油松、樟子松、黑松等。以成虫和幼虫蛀害松树嫩梢、枝干或伐倒木。凡被害梢头,易被风吹折断。该虫在广州白云山景区危害马尾松甚烈。

生活习性生 活 史 及 主 要 习 性: 每年繁殖1代,以成虫越冬,越冬场所南北方各异。在南方,成虫在被害枝梢内越冬。越冬成虫于翌年3月下旬到4月中旬离开越冬处,侵入松枝梢头髓部补充营养,以后在健康的树梢、衰弱树或新伐倒的树木上筑坑、交配、产卵。在杭州观察,卵于4月中旬孵化,幼虫孵出后即行蛀食为害,形成坑道,坑道为单纵坑,在树皮下层,微触及边材,坑道长一般为5~6厘米,子坑道在母坑道两侧,与母坑道垂直,长而弯曲,通常10~15条。幼虫期约1个月。5月中旬化蛹,蛹室位于子坑道的末端。5月下旬到6月上旬出现新成虫,再侵入新梢进行补充营养。成虫在梢枝上蛀入一定距离后随即退出,另蛀新孔,在1条枝梢上侵入孔可多达14个。

防治方法在防治措施上,为了便于围剿,在虫害普查基础上,先从外围向虫源地进行。新感染木、衰弱木坚决清除。被害木清除是消灭蠹虫的首要选择。

1、砍伐受害木,减少虫害危害,对已严重受害的衰弱木或枯立木,立即伐除,并进行必要的除害处理。

处理方法:一是整株树连根刨出;二是去掉侧枝、树根、烧毁;三是把树干截成3米长的段木;四是挖一个1米深,2米宽,4米长的坑;五是把树干(段)放进去用磷化铝3g/m3熏蒸(用0.12mm厚塑料薄膜封住)(3-5天);五是把树段木取出,刮除树皮,把树皮烧掉。

2、树干药剂防治,对受害轻微的油松,采取树干、枝周围(从上到下)喷打农药防治,农药选用40%氧化乐果或毒锌等强内吸剂,同时加入渗透剂,浓度为100-200倍液,喷药时间为早上9点以前,下午5点半以后,遇到刮风下雨时不要喷打,同时做好周围林木的保护工作,因农药浓度大,防止烧伤周围树木。喷药时做好人的防毒工作。

3、树干基部撒药防治,清除树干基部周围0.5-0.8米范围内的杂草,撒施辛拌磷等可湿性粉剂,浅翻树盘,杀死越冬成虫。

4、全面喷药防治,对所有油松、侧柏、白皮松喷打一遍农药,农药选用40%氧化乐果、毒锌或菊脂类农药,使用浓度比说明书稍大一点如用40%氧化乐果,浓度800-1000倍。防治成虫侵入或杀死成虫。

5、饵木诱杀。有虫株率低于2%时,可设置饵木诱杀,方法是:在优势种或先锋种杨飞入侵前,采伐少量衰弱木作饵木,设置方法采用原条或原木,饵木数量以800m2放1-2根为宜,待新的子坑道出现幼虫前未化蛹时,在6月至7-8月将饵木予以剥皮,歼灭幼虫。

小蠹虫生活史策略小蠹虫是一类重要的森林经济昆虫。虽然小蠹虫寄主树木范围很广 , 但是以松属植物为食的初期性和次期性小蠹虫还是引起了特别的关注。这主要是由于这些小蠹虫能够利用聚集信息素来大规模危害寄主树木 以及它们与其伴生菌的联系。根据小蠹虫与其伴生菌的相互关系, 小蠹虫的生活史策略可以划分为3 种类型:初期性小蠹虫, 次期性小蠹虫, 和腐生小蠹虫。

初期性小蠹虫接近于专性寄生虫 , 它们进攻健康的寄主树木, 在小蠹虫种群密度高时可以致死寄主树木。初生小蠹虫主要包括南部松大小蠹Dentroctonus frontalis , D .vitei , 墨西哥大小蠹D .mexicanus , 圆头松大小蠹D.adjunctus , 西部松大小蠹D .brevicomis , 中欧山松大小蠹D .ponderosae , 光背大小蠹D .jeffreyi和云杉八齿小蠹Ips typographus 。初期性小蠹虫的卵在双亲坑道的边缘孵化, 幼虫在树皮内部活动, 蛹室筑于坑道末端。当初期性小蠹虫处于低密度种群数量时, 只在危害树势较弱的寄主树木。然而, 当初期性小蠹虫处于种群密度较高时, 初期性小蠹虫便会快速聚集, 然后钻蛀致死健康的寄主树木 。还有一些接近于专性寄生虫的小蠹虫, 它们几乎不致死健康的寄主树木。欧洲的云杉大小蠹, 还有北美的黑脂大小蠹D .terebrans 和红脂大小蠹就属于此类。这些小蠹虫一般进攻寄主树木基部和根部, 使其树势变弱 。它们的幼虫群居生活, 以寄主树的韧皮组织为食。寄主树木不直接被小蠹虫致死, 但是它们的进攻会使寄主树木易于遭到其它攻击性强的小蠹虫的进攻。

次期性小蠹虫接近于兼性寄生虫[ 8] , 主要包括, 美松齿小蠹Ips pini , Scolytus ventralisLeConte , 云杉树皮甲虫D .rufipennis , 黄杉大小蠹D .pseudotsugae , 落叶松大小蠹D .simplex ,和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 piniperda 。次生小蠹虫进攻树势较弱, 或已染病的寄主树木, 近来也发现其也可以致死树木。

初期性和次期性小蠹虫具有相似的坑道构建行为与卵的发育过程。当次期性小蠹虫处于低密度种群数量时,次期性小蠹虫通常只会进攻那些已经被初生小蠹虫攻击了的树木或者是那些被病害和恶劣气候严重降低了树势的树木。当次期性小蠹虫处于高密度种群数量时, 次期性小蠹虫会聚集, 然后致死健康的寄主树木。然而, 总的来说, 次期性小蠹虫相对于攻击性强的初期性小蠹虫而言, 其种群不易暴发。即使暴发, 其持续时间也相对较短。

小蠹虫的第三类生活史策略模式是小蠹虫营腐生生活。这类小蠹虫聚集于死的树木。大多数小蠹虫都属于这一类。1

小蠹虫对真菌的有益作用小蠹虫对真菌的有益作用主要表现在:伴生菌是通过小蠹虫这一载体在寄主树木上传播, 真菌依赖小蠹虫提供入侵寄主树木的通道,和小蠹虫有助于促进致病性真菌在寄主树木内的发育和繁殖[ 68] 。小蠹虫贮菌器的进化也说明了小蠹虫受益于它和其伴生菌的相互作用。1

研究危害松树的小蠹虫与其伴生菌的相互关系1

危害健康松属植物的小蠹虫经常与一些特殊的真菌相联系。在小蠹虫危害松属植物的过程中, 这些真菌被小蠹虫的一些特殊结构或者体表携带到松属植物上。小蠹虫与其伴生菌的联系表明小蠹虫和其伴生菌之间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伴生菌随小蠹虫扩散而被带到新的寄主树木。而伴生菌或作为小蠹虫的食物来源, 但更重要的是, 有些伴生菌能够通过其菌丝渗透寄主组织, 释放毒素, 致死寄主树木, 以帮助小蠹虫降低寄主抗性。许多研究致力于探索小蠹虫 伴生菌联合体与寄主树木之间关系的特征和确定小蠹虫与其伴生菌相互关系在生态学上的意义。然而, 不同小蠹虫和其伴生菌所组成的共生体系, 不同小蠹虫的种群数量, 和不同环境条件下同种小蠹虫与其伴生菌相互作用方式的差异使我们在研究小蠹虫和其伴生菌这个共生体系时, 对它们各自在成功聚集寄主树木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的概括变得非常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