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小实蝇 形态特征
柑桔小实蝇属双翅目Diptera,实蝇科Trypetidae,寡毛实蝇亚科Dacinae。一般成虫体长7~8毫米,翅透明,翅脉黄褐色,有三角形翅痣。全体深黑色和黄色相间。胸部背面大部分黑色,但黄色的“U”字形斑纹十分明显。腹部黄色,第1、2节背面各有一条黑色横带,从第3节开始中央有一条黑色的纵带直抵腹端,构成一个明显的“T”字形斑纹。雌虫产卵管发达,由3节组成。卵梭形,长约1毫米,宽约0.1毫米,乳白色。幼虫蛆形,类型无头无足型,老熟时体长约10毫米,黄白色。蛹为围蛹,长约5毫米,全身黄褐色。
易与地中海实蝇混淆桔小实蝇容易与境外的地中海实蝇(Ceratitis capitata,Mediterranean fruit fly)混淆了,后者原产非洲南撒哈拉西部地区,危害包括茄科(番茄、辣椒、茄子)在内的至少67个科353种水果和蔬菜,危害程度大于桔小实蝇。
易与其他实蝇混淆除了桔小实蝇,实蝇(Tephritidae,实蝇科)的种类其实不少,大约有5000种,我国记录有有大约400种,各种实蝇确实危害瓜果,比如2008年曾经引起部分民众对柑橘恐慌的橘大实蝇(Bactrocera minax)虽然为我国柑橘产业一大害虫,但没有那么广泛的食谱。除了这些,比较常见的还有具条实蝇(B. scutellata)、南瓜实蝇(B. tau)、瓜实蝇(B. cucturbitae)等等很多。
易与果蝇混淆实蝇也被看成是果蝇(fruit flies)里的一类,不过和实验室里使用的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并非同族,后者属于果蝇科(Drosophilidae),是迄今为人类研究的最清楚的动物之一。果蝇喜欢吃腐烂的水果.
桔小实蝇 主要习性华南地区每年发生9-12代,无明显的越冬现象,田间世代发生叠置。成虫羽化后需要经历较长时间的补充营养(夏季约10~20天;秋季25~30天;冬季3~4个月)才能交配产卵,卵产于将近成熟的果皮内,每处5~10粒不等。每头雌虫产卵量400~1000粒。卵期夏秋季1~2天,冬季3~6天。幼虫孵出后即在果内取食为害,被害果常变黄早落;即使不落,其果肉也必腐烂不堪食用,对果实产量和质量贻害极大。幼虫期在夏秋季需7~12日;冬季13~20日。老熟后脱果入土化蛹,深度3~7厘米。蛹期夏秋季8~14日;冬季15~20日。
桔小实蝇 灾情特点据2007年的记录数据显示,广州地区冬春季(1~3月)平均温度约在15~20℃之间,桔小实蝇可以卵、幼虫和成虫在果园或大自然中的其他场所存在。若气温降至14℃以下,桔小实蝇成虫停止活动;气温高于14℃,成虫可飞翔寻食;春夏季节,气温达20℃以上,桔小实蝇寄主食物日渐增多,可完全满足其生存和繁殖条件的需要。
1981~1999年的调查情况显示,1981、1987、1989、1999年是广州地区暴发桔小实蝇较大发生的年份。从调查发现,每次的大发生都以番石榴为其中的首要受害对象,当然杨桃、芒果以及其他零星种植的桃、蒲桃等均不同程度地受害。
在冬季仍然比较温暖的广州地区,由于寄主植物周年存在,桔小实蝇可终年发生,尽管由于12月至翌年3月以前气温偏低,桔小实蝇的活动受到一定的抑制,但并未影响其生存。根据2007年的调查,桔小实蝇第一代成虫出现在3、4月间,5月下旬出现全年第1个成虫盛发高峰期,8、9月间出现全年第2个成虫盛发高峰。8月,是果园中的水果受害最严重的季节。
桔小实蝇 防治方法(1)厉行检疫,严防幼虫随果实或蛹随园土传播。一旦发现疫情,可用溴甲烷熏蒸。
(2)人工防治随时检拾虫害落果,摘除树上的虫害果一并烧毁或投入粪池沤浸。但切勿浅埋,以免害虫仍能羽化。
(3)诱杀成虫1.红糖毒饵:在90%敌百虫的1000倍液中,加3%红糖制得毒饵喷洒树冠浓密阴蔽处。隔5天1次,连续3~4次。2.甲基丁香酚(Methyl eugenol)引诱剂:将浸泡过甲基丁香酚(即诱虫醚)加3%马拉硫磷或二溴磷溶液的蔗渣纤维板小方块悬挂树上,每平方公里50片,在成虫发生期每月悬挂2次,可将小实蝇雄虫基本消灭。3.水解蛋白毒饵:取酵母蛋白1000克、25%马拉硫磷可湿性粉3000克,兑水700公斤于成虫发生期喷雾树冠。
(4)地面施药于实蝇幼虫入土化蛹或成虫羽化的始盛期用50%马拉硫磷乳油、或50%二嗪农乳油1000倍液喷洒果园地面,每隔7天左右1次,连续2~3次。
入侵历史桔小实蝇(Bactroceradorsalis)是危害水果和蔬菜的危险性有害生物,我国于1911年首次在台湾省台北市的柑桔园发现,在大陆于1937年报道有该虫发生。12
生活史及生活习性(1)生活史在广州地区,桔小实蝇1年可发生7~8代。其成虫在开始成熟的寄主果实上产卵,在夏季其卵经过1.5d开始孵化,通常当天孵化完毕。幼虫孵化后在果实中取食果肉,并在受害果实中发育成长,老熟幼虫便从果实中钻出,弹跳落地入土。老熟幼虫约经过1d成蛹,在土壤中再经过8~9d便出土羽化。新一代成虫羽化后,经过12~14d的时间,进入性成熟时期,雌雄成虫开始交配,此时意味着成虫繁殖下一代的时间开始。
(2)生活习性桔小实蝇在果园的活动,多发生在早上11:00前或下午16:00~18:00,也是取食、产卵和交配最适的时间,尤其是黄昏时间交配活动更频繁。桔小实蝇成虫一生可交配多次,雌虫交配1次可供其用作受精产卵约1个月,一生只交配1次的雌虫,其产卵量及孵化率均低于多次交配的雌虫。多次交配的雌虫,营养充足时,一生可产卵近1000粒或更多。
高湿对桔小实蝇的卵和幼虫发育有利,幼虫在水中可忍耐72~90h;干燥对蛹的生存不利,会导致其羽化率下降。地面上的落地虫果,由于果实中含水量高,有利于桔小实蝇幼虫的生存,如果幼虫尚成长未足够成熟化蛹时,幼虫仍然留在受害果内,即使果实逐渐变干也不影响其生存,但不适宜在过干果内生存。随被害果落地的幼虫,通常在1~2厘米深度的表土中化蛹,如果土质较沙性,也就是比较疏松的土壤,幼虫化蛹深入到6厘米左右的土层中。
综合防治关键措施由于桔小实蝇具有很强飞翔能力、寄主广泛、生命力强和防治困难等特点的一类危险性有害生物,对水果生产可造成严重的破坏[7],同时严重影响水果国际贸易的发展。因此,全世界凡是有实蝇发生和危害的国家和地区,都无不在想方设法建立对实蝇的防除措施。在开展对实蝇防治研究的过程中,经历了一个从最单一的食物诱饵和喷洒杀虫剂的研究和应用,到目前已进入以实蝇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为依据且设计更高级的综合防除措施阶段。
(1)诱杀成虫①性引诱剂诱杀雄性成虫目前对桔小实蝇雄性成虫具较强引诱力的性引诱剂,是桔小实蝇引诱剂Methyleugenol(简称Me)。引诱剂是一种液体状的物质,用棉花芯吸收后置于一种被称为Steiner的诱捕器内,诱捕器悬挂在寄主果树的枝条上,离地面的高度一般在1.5米左右。诱捕的对象是桔小实蝇及其相关的种类,据报道有80多种实蝇对该引诱剂具反应。这种引诱剂可以对处于800~1∶000米半径范围内的桔小实蝇具引诱力。由于引诱剂对桔小实蝇雄性成虫具有强烈的引诱力,果园中大量的雄性成虫被诱杀,打破了果园内桔小实蝇雌雄约1∶1自然比例的生态平衡,使雌虫缺少雄性成虫多次交配机会,并使增加其产卵量和提高卵孵化率的机会丧失。因此,通过性引诱剂对雄性成虫长时间的诱杀,可使果园中的桔小实蝇虫口密度大幅下降。
②诱杀两性成虫的引诱物一类是食物诱饵,另一类是利用基于物理原理的引诱工具。实蝇的繁殖,需要摄取大量的蛋白质作为营养补充,因而含蛋白质的食物,对实蝇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但在对实蝇防治的实际操作中,应用食物诱饵捕杀成虫的措施,一般较难推广。究其原因主要是饵料成本高、在自然环境下保质期短、诱捕有效范围较窄,这就决定食物诱饵不易被在防治中广泛应用。而另一类引诱物如黄色胶粘纸,是利用实蝇对黄色光波的反应力,可以将实蝇两性成虫吸引而达到捕杀的目的。黄色胶粘纸具有价廉、粘虫力强、不受雨水损坏、使用期长和环保等特点,一张黄色胶粘纸置于果园,7天内可捕杀近100头桔小实蝇两性成虫。这种胶粘纸与桔小实蝇引诱剂诱杀配合使用,将大大提高诱杀成虫的效果。
(2)果实套袋及虫果处理①果实套袋应用套袋技术,可使果实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病虫危害,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果实品质。然而,对果实套袋,并非任何水果品种在品质上都能忍受,甚至同一品种的不同品系,对套袋的反应都会有一定的差异。不过,大多数的水果品种都不会拒绝这种“保护”。据刘玉章报道,柑桔类果实套袋防治桔小实蝇试验结果显示,套袋试验区落果率为5%,而无套袋区的落果率则为95%。果实套袋的原理,是利用一种可阻隔实蝇在果实上直接产卵而又不影响果实品质的袋状材料,根据实蝇的产卵特性,在果实尚未进入开始成熟前的发育阶段开始套果。根据对在广州市花都区莘田二村种植的四季番石榴测定试验,结果显示最适在直径处于3厘米或4厘米以下果实套袋,使果实处于最佳的发育阶段。此时果质坚硬,实蝇是不会在处于这种果质状态的果实上产卵和繁殖后代的,关键套袋时机是掌握在果实处于小果期。据测定,四季番石榴(据有关专家介绍,是一种由广州本地原种和泰国番石榴杂交而成)果实直径一旦发育到4厘米以上,桔小实蝇雌虫就可以在番石榴果实上成功产卵。作套袋用的多为塑料材料制品,但应有所选择,在厚度方面太薄(10微米或10微米以下时,桔小实蝇雌虫的产卵管可以刺穿薄膜成功产卵到果实上,起不到真正防虫的作用。经过对桔小实蝇的产卵测定,应用15微米厚度的塑料薄膜作套袋材料,不仅可以成功防虫,而且对果实品质也不造成影响。
②收集和处理虫果虫果是果园中虫口发展和扩大之源。桔小实蝇雌性成虫在成熟果实上产卵,卵孵化后幼虫在果实中取食并发育成长。据对1个基本放弃防治的番石榴果园调查发现,19个成熟果中带虫数最多的有203头,最少也有61头,由于果园为桔小实蝇提供丰富的食物和优越的繁殖条件,从而造成实蝇严重发生。在这样的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实蝇的繁殖率高,按每头雌性成虫产卵1000粒计算,可孵化幼虫近1000头,羽化的成虫数也将达900多头,其雌雄比例为1∶1,则有雌性成虫近500头。这仅仅是1头雌性成虫繁殖的数量,如果按500头雌虫的繁殖量,就有可产生50万头新一代的两性成虫,繁殖数字惊人。因此,收集和处理虫果,作为一种对桔小实蝇的综合防治措施,可以说比任何一种杀虫措施都更有效。是果园生产出高产优质产品的关键因素之一。收集和处理虫果,应是一种日常不可缺少的防虫工作:一是将挂在树上的虫害果摘下,二是收集果园地面的落果,尤其是在果实收获过程中,淘汰的果实应集中处理。如果果实收获后落果和废弃果大量遗留在果园,经过15~20天后,果园的虫口密度将急剧增加。番石榴夏果于8月收获,据调查发现,由于果园落地果和收获时遗弃的淘汰果未被及时清理,结果收获后两周内,果园的虫口密度由8月上旬的平均16.88头/诱捕器,到8月下旬实蝇捕获量已急剧上升到68.45头/诱捕器,桔小实蝇的捕获量增加4倍。在这一情况下可以看出,收集和处理虫果,更显得格外重要。
(3)释放不育实蝇应用实蝇的不育技术对野生实蝇进行防治的技术,是将桔小实蝇经过60Co~γ照射处理,导致其丧失生殖能力,造成实蝇不育。将雄性不育成虫释放到果园,使其与果园中野生雌性实蝇成虫交配,交配后的野生雌蝇产的卵无孵化能力,不能繁殖后代,从而使野生实蝇的发生数量得到控制。若经过反复释放有足够数量的不育实蝇之后,野生实蝇群体数量将会减少甚至可能最终消失,达到对野生实蝇防治的目的。因此,在桔小实蝇发生的广大地区,应用释放不育蝇控制野生蝇,会将野生蝇的发生数量得到控制,是在对桔小实蝇进行综合防治中的一种补充。应用不育实蝇防治野生实蝇的技术,是以60Co的不同剂量,对桔小实蝇蛹进行不育辐照对比测定,我们进行的试验测定结果显示,桔小实蝇有效不育的剂量为95gy(格雷),雄性不育成虫在果园扩散的距离多集中在离释放点140米的范围,而距释放点20~60米的范围内不育实蝇分布更为集中。在制定应用释放不育桔小实蝇对果园中野生桔小实蝇进行防治的措施时,从全年防治策略上,着重注意抓冬后第一代成虫的防治,力减当代成虫数,控制成虫产卵繁殖而累积的虫源,以便压减全年第一个成虫盛发高峰期的虫口发生量。按照上述防治策略,释放不育雄性桔小实蝇到果园,以便与果园中野生雌性桔小实蝇交配,按照不育技术应用的原理,该雌性成虫将失去其天生的繁殖能力。根据在对桔小实蝇不育技术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并非任何野生雌性桔小实蝇与不育桔小实蝇交配后都能完全导致其失去繁殖能力,而可以导致失去繁殖能力的雌性成虫,是羽化后未曾交配过的处女雌虫,这些雌性成虫一旦与之交配,则可终生不育。在果园中与野生雄性成虫交配过的野生雌性成虫,一旦再与不育雄性桔小实蝇交配,则只能导致其卵的孵化率下降,据测定,其比正常雌性成虫产的卵孵化率低1/3。因此,在设计应用释放不育桔小实蝇对果园中野生桔小实蝇的防治措施时,确定其最佳释放时间,可以提高防治效果。最佳释放时间的确定,可以根据虫情发生预测推算第一代成虫性成熟期的参考时间,释放与之性成熟期相吻合的不育桔小实蝇,在此期间,不育桔小实蝇与野生桔小实蝇相遇交配,尤其是不断与果园中其他野生雌性成虫交配,使导致产生不育群体的几率增大。此外,不育实蝇如与已交配过的实蝇交配,虽然不能导致其终生不育,但也能压低其正常的繁殖能力,从而也对群体发生数量控制起到一定的作用。
(4)化学防治在对桔小实蝇进行综合防治的过程中,使用杀虫剂治虫是一种应急的补充措施。杀虫剂的使用,牵涉到用药对水果的安全性、对食品和环境的污染、保护天敌以及对人畜和鱼类等水产养殖业的安全等问题。然而,在虫情发生处于紧急状态的情况下,必须使用杀虫剂配合控制虫情时,有选择性使用杀虫剂也是必要的。由于杀虫剂杀虫速度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迅速控制虫情的作用。应用对桔小实蝇防治,主要掌握用药的时段和具体时间,从针对成虫的防治设计,最佳的用药时段掌握在成虫羽化的高峰期,也就是性成熟前对成虫进行喷杀;喷药的时间,根据桔小实蝇在一天中最活跃的时间,即上午10∶00~11∶00前或下午16∶00~18∶00,进行树冠覆盖式喷雾,将会取得良好的杀虫效果。此外,由于实蝇幼虫老熟后钻入土中化蛹的习性,因此对土壤中幼虫或蛹的药剂防治,根据在果园中落果或收获过程中被遗弃的大量淘汰果分布在地面的情况,对树下地面喷洒杀虫剂杀死土中的实蝇,尤其是对刚从土中羽化、体壁柔嫩的初生成虫,杀虫效果更佳。
(5)行政管理措施这是一种由政府管理部门建立具有一定权威的和指导性的管理措施,这种管理措施可以是在必要时行使行政管理权,带强制性的要求果农在特定的时间采取特定的措施对桔小实蝇采取相应的对策。一旦在对桔小实蝇进行紧急处置采取行动时,即由政府有关部门统一安排和指挥下,将有关的果农组织起来对桔小实蝇进行防治。由于我国的水果种植业仍处在以一家一户的分片种植,在治虫的统一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难度,然而水果种植业建立专业化,在管理上科学化,行政管理作为对桔小实蝇综合防治的措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根除措施--参考地中海实蝇1.喷洒马拉硫磷毒饵。马拉硫磷毒饵是用蛋白作地中海实蝇的诱饵,将实蝇吸引到毒饵上,实蝇取食或接触毒饵后中毒死亡。现在发现地中海实蝇的Hillsborough县东部、Polk县和Orange县的小部分地区已用飞机喷洒马拉硫磷毒饵。在疫区范围较小的地区则采用地面喷洒马拉硫磷毒饵的方法,如在Manatee和Sarasota县,有时也采用地面施喷药和飞机喷药相结合。施用毒饵的目的是降低野生地中海实蝇的种群,为不育防治打基础。飞机喷药前要求居民积极配合,减少因喷药带来的不便,如藏好各自的汽车,鱼缸等,并且向居民保证飞机喷洒的毒饵不形成药雾,也不会被人吸入体内。
2.用二嗪农处理土壤。在发现幼虫的果树下,采用二嗪农灌注土壤,用以杀灭到在土壤中化蛹的老熟幼虫和蛹。
3.摘果。将发现地中海实蝇成虫200每]区域内的果实全部摘下,剖果后全部销毁,从而杀灭地中海实蝇的非成虫态,达到根除的目的。
4.大量诱捕成虫。在疫区增加了诱捕器的数量,除了解实蝇在野外的种群密度外,大量诱捕也大大降低野外种群的密度,因此,大量诱捕成虫也是根除地中海实蝇的辅助手段。
5.飞机释放不育实蝇。不育实蝇雄虫是最有效对付地中海实蝇发生的方法。它们与野生雌虫交配,使其不育,从而最终消灭野生种群。1997年7月25日佛罗里达州农业厅长参加了首批释放不育实蝇的活动。释放不育实蝇的地点在发现地中海实蝇的中心及其缓冲区,在中心区大约以每周每平方公里202万头量释放不育实蝇,在缓冲区以每周每平方公里65万头量释放不育实蝇,释放措施将至少进行90d,即3个地中海实蝇的生活周期。释放不育实蝇的总面积为810km[2],预计将释放6亿头不育实蝇以根除在Hillsborough县发生的地中海实蝇。
用以上方法,美国曾几次根除了传入加利福尼亚和佛罗里达州的地中海实蝇,此次根除费用将达1500万~2000万美元。
生物防治1902年,澳大利亚政府首次报道利用生物防治来控制实蝇,而在二十世纪的后五十年内,夏威夷在生物防治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7]3。1947-1952年间,夏威夷至少引进了30多种的天敌来控制实蝇的危害,阿里山潜蝇茧蜂Fopius arisanus (Sonan)是其中的一种,也是定殖下来的最具应用优势的一种[7]3。在夏威夷考艾岛,1988年回收的4种寄生蜂中,阿里山潜蝇茧蜂占87.5%,在1999年回收的寄生蜂中,阿里山潜蝇茧蜂占95.1%[8]4。在法属玻璃西亚岛释放阿里山潜蝇茧蜂后,2002-2006年B. dorsalis, B. tryoni, 和 B. kirki 3种实蝇的数量分别降低了75.6%、79.3%和97.9%[9]5。在夏威夷岛的野生芭乐园内,阿里山潜蝇茧蜂对橘小实蝇的寄生率为41-72%[10]6。
我国对于实蝇类的生物防治研究起步相对较迟,近十多年来才开展该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我国大陆已陆续发现了数种橘小实蝇寄生性天敌,其中寄生幼虫期的寄生蜂有切割潜蝇茧蜂Psyttalia incisi (Silvestri)、布氏潜蝇茧蜂(凡氏费氏茧蜂)和长尾潜蝇茧蜂(前裂长管茧蜂)[11-14]78910。寄生蛹期的长柄俑小蜂对橘小实蝇也有良好的控制效果[15]11。寄生橘小实蝇卵期的寄生蜂在国内果园的情况还没有相关的报道。阿里山潜蝇茧蜂2005年引进后,于2008年9-11月相继在武警福建总队副食生产基地的芭乐园和杨桃园进行了释放与示范研究,旨在为成功的进行橘小实蝇生物防治及果园综合防治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阿里山潜蝇茧蜂实验结论在田间释放人工繁育的天敌昆虫防治害虫的过程中,靶标害虫的种群密度、天敌的释放时机、释放数量和释放次数以及田间气候环境条件等都会对防治的效果产生影响。
橘小实蝇寄主范围广、产卵繁殖能力强,日产卵量为1-40粒或更多,雌虫一生平均产卵400-1800粒[2],防治困难。武警副食品加工基地果园内的一些零星杂果为橘小实蝇提供了很好的繁殖危害的寄主。当芭乐和杨桃果园内的果实成熟时,实蝇很快集中到园内危害。本研究是在武警副食品加工基地果园的芭乐和杨桃园内进行,由于缺乏管理,芭乐和杨桃成熟时园内的橘小实蝇种群密度已经很高,在此条件下进行放蜂,其田间寄生率最高为58.2%。
表1 阿里山潜蝇茧蜂在田间的释放寄生率
Table 1 parasite rate of Fopius arisanus on fruit fly in Fuzhou fruit orchards
|| ||
|| ||
橘小实蝇的成虫种群密度及其繁殖产卵能力对释放天敌的控害能力影响很大。在笼罩的条件下,阿里山潜蝇茧蜂对橘小实蝇卵的寄生率随雌蜂与橘小实蝇雌蝇比例的增高而增高,雌蜂与橘小实蝇比例达1:1时,阿里山潜蝇茧蜂对橘小实蝇卵的平均寄生率达61.1±2.7%。实验是在笼罩条件下进行,将橘小实蝇活动产卵的范围缩小,而寄生蜂搜索的范围也缩小,致使其寄生蜂对橘小实蝇卵的寄生率增高,完全自然状态下的寄生率要相对的低。橘小实蝇在田间果实内单个产卵孔内卵量对寄生蜂的田间寄生率也有一定的影响,当单个产卵孔内的橘小实蝇量过大时,寄生蜂不能将其全部寄生。因此,准确的田间监测对利用寄生蜂对橘小实蝇进行生物防治很重要。
Bautista et al[16]12用被橘小实蝇寄生的果实对阿里山潜蝇茧蜂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阿里山潜蝇茧蜂的寄生率随着寄主橘小实蝇所危害的寄主植物的不同而不同,本研究中释放在芭乐园内的寄生率比在杨桃园内的寄生率高。而且在树上果实的寄生率比落在地上的寄生率高,该结果与Vargas et al [10]6的研究一致。 田间的气候对寄生蜂的寄生率和繁殖存活也有影响。于2007年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在武警福建总队副食生产基地的杨桃园内释放过两次,但由于田间气温较低,回收的寄生率不到20%。阿里山潜蝇茧蜂在夏威夷成功定殖并对实蝇具有很好的控制作用,与夏威夷的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密不可分。阿里山潜蝇茧蜂在国内的适生范围和约冬情况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