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桑科植物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桑科(学名Moraceae)植物是荨麻目的一个大科。桑科包含物种很多,为乔木或灌木,藤本,稀为草本。

通常具乳液,有刺或无刺。叶互生稀对生,全缘或 具锯齿有乳汁和钙质钟乳体,单叶互生,托叶明显;花小,单性。全世界大多地区都有分布。

简介桑科是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荨麻目的一科。主产热带和亚热带,少数产温带。中国产17属160余种,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以云南南部分布最多,特有的属有血封喉属、菠萝蜜属、构属、柘属、榕属、水麻属桑属等,桑属及榕属中有少数种类也是中国特有的。1

木本,稀草本;体内具有乳液。单叶互生,稀对生;托叶2,早落或宿存。花单性;组成头状、莱荑或隐头花序;萼片4(1~6);雄蕊常与萼片同数对生;子房上位或下位,1~2室,每室有胚珠1。聚花果,由瘦果、核果或坚果组成,常外被肉质花萼。2

形态特征乔木或灌木,藤本,稀为草本,通常具乳液,有刺或无刺。叶互生稀对生,全缘或具锯齿,分裂或不分裂,叶脉掌状或为羽状,有或无钟乳体;托叶2枚,通常早落。花小,单性,雌雄同株或异株,无花瓣;花序腋生,典型成对,总状,圆锥状,头状,穗状或壶状,稀为聚伞状,花序托有时为肉质,增厚或封闭而为隐头花序或开张而为头状或圆柱状。雄花:花被片2-4枚,有时仅为1或更多至8枚,分离或合生,覆瓦状或镊 合状排列,宿存;雄蕊通常与花被片同数而对生,花丝在芽时内折或直立,花药具尖头, 或小而二浅裂无尖头,从新月形至陀螺形(具横的赤道裂口),退化雌蕊有或无。雌花: 花被片4,稀更多或更少,宿存;子房1,稀为2室,上位,下位或半下位,或埋藏于花 序轴上的陷穴中,每室有倒生或弯生胚珠1枚,着生于子房室的顶部或近顶部;花柱2裂 或单一,具2或1个柱头臂,柱头非头状或盾形。果为瘦果或核果状,围以肉质变厚的 花被,或藏于其内形成聚花果,或隐藏于壶形花序托内壁,形成隐花果,或陷入发达的花序轴内,形成大型的聚花果。种子大或小,包于内果皮中;种皮膜质或不存;胚悬垂,弯或直;幼根长或短,背倚子叶紧贴;子叶褶皱,对折或扁平。3

种属信息约53属,1400种。多产热带,亚热带。少数分布在温带地区。其中榕属Ficus Linn. 约1000种,一般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许多种类为附生植物,围绕着寄主的茎干,形成紧密的根网,最终将寄主绞死。桑属Morus Linn.多为乔木,分布于北半球温带至热带山区;中国原产的桑树Morus alba在很早时期就有栽培,到12世纪以后引入欧洲,在地中海地区生长良好;黑桑Morus nigra原产亚洲西部伊朗,16世纪以前在亚洲和欧洲已有栽培。波罗蜜属Artocarpus J. R. et G. Forst.约40种,由斯里兰卡经印度至中国。全科在我国约产12属153种和亚种,并有变种及变型59个。

分布桑科约53属、1400种,主要分布于全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少数属种分布于北温带。中国有见血封喉属(Antiaris)、菠萝蜜属(Artocarpus)、构属(Broussonetia)、柘属(Cudrania)、水蛇麻属(Fatoua)、榕属(无花果属)(Ficus)、橙桑属(Maclura)、牛筋藤属(Malaisia)、桑属(Morus)、鹊肾树属(Streblus)等16属160余种,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以云南南部为最多,少数分布于北部和西北部。桑属及榕属中有少数种是中国特有。

主要用途本科植物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重大意义。有些果可以供食用,如原产印度的波罗蜜Artocarpus heterophyllus.和原产马来群岛的面包树A. incisa,以及原产地中海沿岸的无花果Ficus carica。多种桑Morus ssp.的桑椹,也是著名水果。有的种类产橡胶,如印度榕Ficus elastica,米扬噎Streblus tonkinensis;桑属Morus ssp.及构属Broussonetia ssp.的树皮可以造纸;大麻Cannabis sativa的茎皮纤维为重要纺织原料;桑属Morus ssp.的嫩叶可以饲养蚕,拓属Cudrania Trec.的叶也可以饲养幼蚕;此外还有遍布于北半球温带的啤酒花Humulus lupulus的花和果穗含忽布素,为酿造啤酒的原料(酒花);有些种类的木材可以作乐器或家具、农具等。
本科植物在内皮层或韧皮部均有乳液导管,但在大麻亚科各属中因乳液导管发育不好,故无乳液,但仍有乳液导管存在 。

化学成分黄酮类化合物:如桑科植物特有的桑树色素、氰桑酮、二氢桑色素,尚有具异戊二烯基取代基的黄酮类,异黄酮类,芪,苯酚酮与𠮿酮。三萜类化合物:如环木波罗烯酮、β—香树脂醇等。皂苷:如无花果皂苷元。强心苷类:如α和β—见血封喉苷等。酚类:如大麻酚等。4

代表

科植物多为乔木、灌木,有时藤本,稀为草本,有刺或无刺,有或无乳状液。单叶互生或对生,全缘或具锯齿或分裂;托叶早落。花小,单性,异株或同株,雌雄花常密集为头状花序、聚伞花序、葇荑花序。花序托开张或封闭,有或无花被,无花萼和花瓣之分;雄蕊与花被片同数且与彼等对生,通常4,稀1~8。花丝在花蕾时内折或直立,有或无退化雌蕊,子房上位至下位,或陷入花序轴内,花柱2或为1,柱头2裂或不裂,子房1~2室,每室有胚珠1颗,倒生或弯生,柱头1~2。果为核果或瘦果,分离或与花序轴合生,形成聚合果,种子有或无胚乳,子叶褶叠、对称或不对称,胚根长或短,弯曲或直立。叶表皮下有或无钟乳体。各属染色体基数x=12,13,14。

无花果

原产地中海沿岸,唐代传入中国,南北均有栽培,新疆南部尤多。落叶灌木,多分枝,小枝粗壮。叶互生,厚纸质,广卵形,通常3~5裂,边缘具不规则锯齿,表面粗糙,背面密生白色柔毛和钟乳体,基部近心形,基生叶脉三出,雌雄异株,榕果单生叶腋,雄花和瘿花生于同一榕果内;花被片4~5,雄蕊3,稀为1或5;雌花花被与雄花同数,子房卵圆形,花柱侧生。榕果大梨形。可食用,鲜果和鲜叶为治疗良药。

桑树

原产我国中部,有约四千年的栽培史。落叶乔木,树冠倒卵圆形。叶卵形或宽卵形,先端尖或渐短尖,基部圆或心形,锯齿粗钝,幼树之叶常有浅裂、深裂,上面无毛,下面沿叶脉疏生毛,脉腋簇生毛。聚花果(桑椹)紫黑色、淡红或白色,多汁味甜。花期4月;果熟5~7月。桑树的叶、果、木材、枝条等分别可以用来养蚕、食用、酿酒、编筐、造纸和制作各种器具,同时其叶、根、皮、嫩枝、果穗、木材、寄生物等还可以入药。

薜荔

中国南北均有分布,生于山间岩石上。攀缘或爬行灌木,叶两型,不结果枝节上生根,叶小,纸质,卵状心形;结果枝不生根,叶革质,卵状椭圆形,背面被黄褐色柔毛,背面网脉呈蜂窝状,托叶被黄褐色柔毛。雌雄异株,单性,雄花和瘿花生于同一植株榕果内壁,榕果大梨形,长4~6厘米,雄花具梗,雄蕊2;雌花与中性花生于另一植株榕果内壁,雌榕果球形,瘦果多数,有粘液。瘦果水洗可作凉粉,故有水粉子、凉粉果、木莲等名称;根、茎、叶入药。

构树

中国各地有野生或栽培。落叶乔木,小枝密被灰色柔毛。叶广卵形分裂或不分裂,边缘具锯齿,表面被糙毛,背面密被柔毛,基生叶脉三出,侧脉7~8对。雌雄异株,雄花序穗状,雄花被片4,雄蕊4,花丝在蕾中内折;雌花序球形头状,苞片棍棒状,花被管状,子房卵圆形。聚花果,肉质,成熟时橙红色,小核果扁球形,成熟时射出花被外。韧皮纤维为优质造纸原料,种子及根皮药用。

柘树

中国南北各地有栽培或野生。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树皮灰褐色,具棘刺。叶卵圆形,常3裂,全缘,雌雄异株,雌雄花序均为球形,腋生,雄花被片4,与苞片贴生,雄蕊4,花丝在蕾中直立,花被与雄花同数,子房陷入花被下部。聚花果,肉质,成熟时红色。根皮药用,叶可饲蚕,木材为黄色染料,故又称黄桑。

菠萝蜜

原产印度,中国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均常栽培。常绿乔木,老树常有板根,树皮黑褐色,托叶痕明显。叶革质,全缘,椭圆形至倒卵形,幼树或萌发枝3叶常分裂,表面光滑,背面较粗糙,叶脉羽状。花单性同株,雄花序生小枝顶或叶腋,棒状,雄花被管状,顶端2裂,雄蕊1,花丝直立;雌花序圆柱形,花被管状,顶端齿裂,基部陷于肉质花序轴内,子房1室。聚花果椭圆球形或不规则等形,长30~70厘米,表面具多数六角形瘤状凸体和粗毛。聚合果椭圆形,味甜,芳香,为南方著名水果。木材坚硬黄色,可作家具,也可提取黄色染料桑色素。核果富含淀粉,煮熟可食。

面包树

原产太平洋群岛,中国海南、台湾均有栽培。常绿乔木,树皮灰褐色,粗厚,小枝粗壮。叶大型,宽卵形,两侧多为3~8羽状深裂,叶柄长8~12厘米;托叶宽披针形,雌雄同株;花被管状,上部2裂,雄蕊1,雌花被管状,子房卵形。聚合果倒卵形至近球形,成熟后黄绿至深绿色。核果卵形至扁椭圆形,果实为热带主要食品。

见血封喉

产于中国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南部。乔木,树皮深灰色。叶长椭圆形,基部两侧微不对称,侧脉羽状;叶柄短。雌雄同株,雄花序托盘状,雄花生盘内,围以多数苞片,雄花花被片3~4,雄蕊同数;雌花单生,藏于多数苞片包围的梨形花序托内,无花被,子房1室。果肉质,梨形。具宿存苞片,成熟鲜红色。树液有剧毒,为有名的亚洲箭毒。茎皮纤维可作麻袋。

葎草

中国各地有栽培。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株具钩状刺毛。叶对生,掌状深裂3~5裂片,表面粗糙,边缘具锯齿。单性异株;雄花序为腋生大圆锥花序;雄花花被片5,雄蕊5,在蕾中直立;雌花序球果状,每2朵花生于膜质苞腋内,花柱伸出苞片外。果穗长约1.5厘米;瘦果扁球形,成熟露于苞片外。除新疆、青海外,各省均有野生。全草入药,种子油为健胃药,果穗可代啤酒花作酿啤酒原料。

印度胶榕

原产印度、马来西亚,中国各地有栽培。乔木,树皮平滑,幼时附生。叶厚革质,长椭圆形,全缘,侧脉多,两面明显,平行展出;托叶红色,披针形,长达15厘米。雌雄同株,榕果生于已落叶枝腋,椭圆形,基生苞片合生而为风帽状,雄花、瘿花、雌花或中性花同生于一榕果内,花被4,雄蕊1,花丝极短。瘦果多数,卵圆形,表面具瘤状凸体。花期冬季。乳状液曾为橡胶原料,后为巴西橡胶所代替。

啤酒花

中国各地有栽培。多年生缠绕草木,植物体被倒钩刺毛,密生细毛。叶对生,卵形,不裂或三裂,基部心形或圆形,边缘具粗锯齿,背面疏生小毛和油点;叶柄与叶片等长。单性异株,雄花序圆锥状,花被片和雄蕊各为5,花丝在蕾中直立;雌花每2朵生苞腋,苞片覆瓦状排列为一圆形穗状花序,膜质苞片果时增大,每苞有瘦果1~2颗。果穗为酿啤酒重要原料,雌花药用。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赵磊 - 副教授 - 中国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