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马陆分为卵、幼虫和成虫3个阶段。初龄幼虫具三对足,发育2~3周后具七个体节。一年内,经过7~10次蜕皮达性成熟,足及体节数目随之增加,即停止蜕皮。
成虫体长20~60mm,圆而稍扁。身体分头和躯干两部分。由多体节组成,背面具钙质背板。头节含触角、单眼极大、小腭各一对,眼为聚眼。体节数因种类不同而有差别。生殖孔1对,在第2对足基部。雌马陆卵白色、球形,外着透明粘性物质。1
生活习性马陆虫多栖息在石头、朽木、腐菜、稻草堆、柴堆等潮湿、腐蚀、卫生条件差的地方,喜欢聚群活动,繁殖极快,体色因种类不同而异,大多数种类为草食性,以植物柔嫩根部与绿叶为食,部分种类属于腐食性,以潮湿腐烂植物或动物尸体为食。
发生规律马陆性喜阴湿,以植食为主,喜食腐殖质,有时也损害植物的幼根及幼嫩的小苗和嫩茎、叶。多栖息在潮湿耕地的土块下或枯枝落叶堆内。马陆个体数量随时间变化明显,晴天时成体马陆昼伏夜出,偶有少量个体白天活动于地面。阴雨天气时群体可全天活动于地上,呈明显的表聚现象。在每年的6~10月间,以夏季至初秋的雨后夜晚最盛。2
危害特点马陆表聚现象发生时,常呈群体性活动,种群数量大,移动速度快,难防难控。其体侧腺可分泌出刺激性毒素或气体,能引起人或禽类局部不适,严重者可致明显红斑、疱疹和坏死。严重干扰了栖息地周边人们的生活作息,给群众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马陆成体、幼体多以腐殖质为食,有时也取食蔬菜、花卉和草坪的幼苗、幼根和叶片。苗期幼芽和幼茎被害后,造成缺苗断垄,影响全苗;成株期细根和根皮被害后,导致植株生长不良,枝叶枯黄,甚至整株死亡;叶片被害后,造成孔洞和缺刻。2
防治方法人工防治在室内,勤打扫,保持室内清洁,常打开窗户通风;在室外清除住房周边瓦块、砖块、材堆等,以减少马陆的隐蔽场所。
(一)防治时间
根据马陆虫性喜阴湿,白天隐居,早、晚爬行活动的习性,室内不受害虫活动时间限制,可全天进行防治,室外最佳防治时间为凌晨5点至上午10点以前,下午5点以后至晚上天黑为止。
(二)防治办法
1.打隔离带。采取先由室内依次向四周扩展到室外、农田、森林进行包围的形式,用石灰粉打隔离带,严防马陆虫扩散。
2.人工清除。对进入庭院或室内的马陆虫,采用扫、踩、拍、开水烫等方法,将马陆虫清除干净,再撒些石灰进行消毒,去异味,也可喷洒“雄黄水”驱虫。
药剂防治1、在住宅周边撤施石灰粉防止马陆虫爬进住宅。
2、对集中连片、种群数量大,正在迁徙中的“马陆”,可撒施生石灰。
对集中连片、种群数量大的马陆虫,室内选用80%敌敌畏乳油300倍液进行喷治,室外选用2.5%敌杀死25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治,同一地块反复进行2~3次,连续喷药3 天,要求农药、药液均匀渗入地表层,才能达到理想效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