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盘子,蔷薇科,悬钩子属,落叶灌木,高 1~2m。花期 4~5月,花白色,果期 5~6 月。果实近球形、多汁液、直径 1.0~1.4cm、红色或橙黄色,其化学成分如蛋白质,有机酸及维生素 C的含量均高于栽培果树桃,葡萄和草莓等。其果实可加工成果酱、果酒、果汁和蜜饯等,而且其果实、茎、根都可入药。1
形态特征藤状灌木,高1.5~3米;枝细,具皮刺,无毛。单叶,近圆形,直径4-9厘米,两面仅沿叶脉有柔毛或几无毛,基部心形,边缘掌状,深裂,稀3或7裂,裂片椭圆形或菱状卵形,顶端渐尖,基部狭缩,顶生裂片与侧生裂片近等长或稍长,具重锯齿,有掌状5脉;叶柄长2~4厘米,微具柔毛或无毛,疏生小皮刺;托叶线状披针形。单花腋生,直径2.5~4厘米;花梗长2~3.5(4)厘米,无毛;萼筒毛较稀或近无毛;萼片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顶端具凸尖头,外面密被短柔毛;花瓣椭圆形或卵状长圆形,白色,顶端圆钝,长1~1.5厘米,宽0.7~1.2厘米;雄蕊多数,花丝宽扁;雌蕊多数,具柔毛。果实近球形,红色,直径1.5-2厘米,密被灰白色柔毛;核有皱纹。花期3-4月,果期5~6月。2
分布范围产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西。生低海拔至中海拔地区,在山坡、路边阳处或阴处灌木丛中常见。日本有分布。2
生长环境覆盘子系荒地的一种先锋植物,耐贫瘠,适应性强,属阳性植物。在林缘、山谷阳坡生长。1
药用价值【药材】干燥聚合果为多数小果集合而成,全体呈圆锥形、扁圆形或球形,直径生~9毫米,高5~12毫米。表面灰绿色带灰白色毛茸上部钝圆,底部扁平,有棕褐色的总苞,5裂,总苞上生有棕色毛,下面常带果柄,脆而易脱落。小果易剥落,每个小果具呈半月形,背部密生灰白色毛茸,两侧有明显的网状纹,内含棕色种子1枚。气清香,味甘微酸。以个大、饱满粒整、结实、色灰绿、无叶梗者为佳。
主产浙江、福建湖北等地。
覆盆子药材主要为掌叶覆盆子的果实,使用于陕西、四川等地,《植物名实图考》所载的覆盆子图即为此种。3
【性味】 甘酸,平。
①《别放》:“味甘,平,无毒。
②《千金・食治》:“味甘辛,平。
③《药性论》:“微热,味甘辛。”
④孟诜:“味酸。”3
【归经】 《滇南本草》:“入肝、肾二经。”
【功用主治】 补肝肾,缩小便,助阳,固精,明目。治阳痿,遗精,溲数,遗漏,虚劳,目暗。
①《别录》:“主益气轻身,令发不白。
②《药性论》:“主男子肾精虚竭,女子食之有子。主阴痿。
③《日华子本草》:“安五班,益颜色,养精气,长发,强志。疗中风身热及惊。”
④《开宝本草》:“补虚续绝,强阴建阳,悦泽肌肤,安和脏腑,温中益力,疗劳损风虚,补肝明目。”
⑤《本草衍义》:“益肾脏,缩小便。”
⑥《本草蒙筌》:“治肾伤精竭流滑。”
⑦《本草述》:“治劳倦虚劳,肝肾气虚恶寒,肾气虚逆咳嗽、痿、消瘅、泄洩、赤白浊,鹤膝风,诸见血证及目疾。”3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浸酒、熬膏或入丸、散。
【宜忌】肾虚有火,小便短涩者慎服。
①《本草经疏》:“强阳不倒者忌之。”
②《本草汇言》:“肾热阴虚,血燥血少之证戒之。”③《本草从新》:“小便不利者勿服。”
【选方】
①治阳事不起:覆盆子,酒浸,焙研为末,每旦酒服三钱。(《濒湖集简方》)
②添精补髓,疏利肾气,不问下焦虚实寒热,服之自能平:枸杞子八两,菟丝子八两(酒蒸,捣饼),五味子二两(研碎),覆盆子四两(酒洗,去目),车前子二两(扬净)。上药,俱择精新者,焙晒干,共为细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空心九十丸、上床时五十丸,白沸汤或盐汤送下,冬月用温酒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