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别特征
头额前缘角极为明显。额内增厚为两个内突,较细而长。后头部除通常的2根粗长鬃外另有较短鬃1根。早后头叶较小,但较明显,小颚须第2节显然长于第3节,下颚内叶接近或略超过前足转节末端。 胸前胸侧腹板突起末端较尖。各足第5跗节均有4对侧踱鬃,第2对与第1、3对的距离接近,第4对较其它各对小。各足的亚端踱鬃多为1根。据温庭桓、徐荫祺、李铭(1962)对9蚤的观察,前、中、后足亚端踱鬃为1根的依序为64%,91%,77%,少数有2根。变形节雄虫与禽角头蚤无显著区别。雌虫受精囊与禽角叶蚤者比较,头略宽,尾略短1。
物种来源我们同意温廷桓、徐荫祺、李铭(1962)的意见,鼠角头蚤不是我国的固有种。因其土生地区是在地中海周围地区,主要寄生家鼠和小家鼠两属;上海是国际商埠,各国来往船舶频繁,而且所获标本均采自港埠仓库,显然是由外国传人的。它是否能在上海等港埠繁殖扎根和散布,尚须进一步调研才能证实1。
原始文献1903. Arch. Parasit., Paris 1:124.2
模式产地意大利 Mus alexandrinus2。
检视标本检视标本记录49雌虫,于1957年6月采自上海黑家鼠。标本存上海第一医学院和上海检疫所1。
生境寄生 宿主:家鼠和小家鼠2。
分布本蚤在我国上海,于1953年首次发现,1957年6月、8月和12月又多次发现,并采到标本,寄生最多的一鼠达135个,寄生于耳基部以至下颏,仅采到早。香港也有记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