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别特征
多刺多毛蚤颊栉刺1较多(9一13根),与台湾多毛蚤和圆凹多毛蚤相近。同台湾多毛蚤的区别是本种第8腹板后端部膨大明显,雄虫第7腹板后缘通常有深凹。同圆凹多毛蚤的区别是本种矿不动突较短后缘无深凹、第8腹板后端部较圆凹多毛蚤更为膨大,早第7腹板后缘背叶通常短于腹叶2。
种的形态颊栉11(9—13)根栉刺。额鬃列7(5—9)根鬃,眼鬃列4根鬃,后头鬃3列依次为2(1—3)、5(3—6)和6(5一12)根鬃o’下唇须末端达前足基节3/5—4/5处。胸前胸栉刺数较多一共58(52--67)、早共63(54--74)根,背方栉刺约为其前背板长的l/3,前胸背板有3列鬃。中胸背极颈片有假鬃l一4根。后胸后侧片约有25根鬃。后足胫节外侧共约35根鬃,并略呈4列,后足第2跗节长端鬃约达第3跗节端部。 腹第1—7背板3—4列鬃,第7背板主鬃列于气门下1(2)根鬃。第l一5背板端小刺数依次为4(2—6)、7(6—9)、5(2—7)、5(3—7)和。一4根。臀前鬃矿3根以中位者最长下位者次之。早4(3—6)根、几等长,但超过4根者上位1—2根较短。 变形节矿(图313)第8腹板略呈L形,前端截状,后端明显膨大,但形状有较大的变异,于后端角处有呈束的长鬃约20根,外侧则密布小鬃。可动突长并明显高于不动突,前缘前凸,最凸处约于中点稍上,后缘较直,外侧近后缘处有1列鬃约15根。不动突宽而短,端缘处常有浅的内凹,柄突较宽。第9腹板前臂较短,前缘明显前凸,端部明显增宽,后臂长而较窄、后缘近端处有短刺形鬃9(8一l 1)根。阳茎端部背端骨片较发达,稍凸出于端侧叶。雌虫第7腹板后缘通常有较深的内凹,背叶短于腹叶,但背叶之形状有变异,腹板上有长鬃7(6—8)根和短鬃约30根。第8背板气门长而窄、背板后背突较钝。肛锥长约为宽的2.5倍,长端鬃长约为肛锥长的4倍。受精囊头部略显桶形,其长度细与尾部相等但宽度超过尾部的2倍2。
地理分布本种现仅于我国发现,主要分布于我国古北界中亚亚界青海藏南亚区的青海以及同其相邻的甘肃和四川(唐克、若尔盖)、甘肃、青海3。
模式产地甘肃省洮江(应为玛曲县)4。
生境寄生。 宿主:未定名之田鼠,还有根田鼠、仓鼠24鼠兔、鼢鼠、社鼠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