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微小牛蜱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形态特征

微小牛蜱(B.microplus)为小型蜱,为黄褐色或黑褐色,体长1.9~2.4mm(包括假头),体中部最宽。无缘垛,无肛沟,眼小而扁平。假头短小,假头基呈六角形,基突短小或缺,口下板短。须肢粗短。盾板较窄,不完全覆盖躯体两侧,留出狭长的体缘。雄虫有明显尾突,三角形。末端尖细。腹面肛侧板与副肛侧板各l对。肛侧板长,副肛侧板短,都呈游离状态,末端翘起,有些相当明显。肛侧板后缘内角有刺突,副肛侧板外缘呈弧状突出,末端尖形。气门板呈卵圆形1。

生活史微小牛蜱主要寄生于黄牛和水牛,也有寄生在其他家畜和人体上的。为典型的一宿主蜱。其发育过程需要经过卵、幼虫、若虫和成虫4个时期。与上述蜱虫的生活史相似1。其活动季节为4~11月,每年繁殖4~5代,以幼虫越冬。在华北地区活动季节从四月至十一月,九月中旬达高峰。各虫期吸血所需时间。幼虫二至四天,若虫七至九天,雌蜱七至九天,吸饱血后落地,隐藏在草根、石块下和松土中。经过八至十天开始产卵,一生产卵5000个。生活周期约为五十天,每年发生四至五代。以幼虫过冬。据有关资料报导:在贵阳地区,微小牛蜱在牛体几乎全年有寄生,并出现三次活动高峰;成蜱在四月上旬、八月上旬和十月中旬出现;幼虫在三月上旬、六月下旬和九月下旬出现,若虫则在三月中旬、八月上旬和十月中旬出现。各虫期都能过冬,幼虫在牧场过冬,若虫和成蜱在宿主体上过冬2。

生活环境农区。 宿主:黄牛, 奶牛, 水牛, 牦牛, 犏牛, 也常寄生在绵羊, 山羊, 马, 驴, 犬, 猫等家畜, 在水鹿, 青羊, 野兔等野生动物上也有寄生, 有时也侵袭人3。

地理分布国内:辽宁, 河北, 北京, 山西, 陕西, 甘肃, 山东, 河南, 安徽, 江苏, 浙江, 上海, 湖北, 湖南, 福建, 江西, 广东, 海南, 广西, 贵州, 四川, 云南, 西藏, 台湾32。

国外:日本, 印度, 缅甸, 越南, 柬埔寨, 马来西亚, 菲律宾, 印度尼西亚, 巴布亚新几内亚, 澳大利亚, 中美, 南美, 东非和南非一些国家3。

流行病学与症状微小牛蜱是我国南方牧区和农区的重要畜牧害虫。由于它的侵寄,引起牛体贫血,消瘦,甚至死亡。更重要的是,本蜱是牛巴贝斯虫病的重要传播媒介(病原是双芽巴贝斯虫)。病原虫能经卵传至后代,感染的幼虫在敏感的牛体上吸血时将其传播,并在蜱以后的变态期中继续保持下去,直到成蜱。此外,微小牛蜱还同传播Q热有关。在福建地区曾从牛体采集的寄生蜱分离到Q热立克次体2。

临床症状、致病作用和病理表现与上述蜱虫基本相一致,微小牛蜱寄生部位会聚集大量淋巴细胞和多形核细胞,主要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1。

诊断与防治在寄生部位发现微小牛蜱的幼虫、若虫和成虫即可做出诊断。

需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发现有蜱寄生于家畜体外的应用手工或机械清除,或用药物进行驱杀。对圈合及周围环境进行清理和药物喷洒1。